APP下载

犊牛腹泻病病因与防控策略

2021-03-28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乳酸中毒补液

张 明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21008)

犊牛出生后由于胃肠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腹泻病,尤其是1月龄以下的犊牛更易患犊牛腹泻病,犊牛在感染腹泻病后通常会投入大量的治疗费用,增加养殖成本,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还会导致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措施,对减少犊牛腹泻病发生,促进养牛业发展意义重大。

1 发病原因

1.1 环境卫生不良

犊牛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差,因此最好饲养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但在实际的犊牛饲养过程中,犊牛的圈舍过于密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环境较为寒冷潮湿,使犊牛由于为了维持本身的体温丢失额外的能量。由于养殖人员清理不及时,圈舍内的粪便堆积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加上饲养员没有定时对圈舍进行消毒,导致大量致病原生长繁殖[1]。另外犊牛在吃乳前,养殖人员没有对母牛的肢体和乳房进行清理,也会使犊牛接触细菌造成感染,进而引发犊牛腹泻病的发生。

1.2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是造成犊牛腹泻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犊牛饲养方面,如果母牛产期时饲养员没有为其准备营养均衡的饲料,会造成怀孕牛缺乏各种元素和蛋白质,母牛的初乳质量较差,而犊牛出生后体质较弱,容易造成犊牛腹泻。犊牛由于消化系统不完善,因此头3d应当饲喂初乳或常乳,后期饲养员应当按要求稀释代乳粉,但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饲养员往往根据经验进行稀释,且对犊牛饲喂的奶量也不稳定,也没有形成固定的喂养时间,过多饲喂就会造成犊牛消化不良,导致腹泻,而饲养不规律又会使犊牛不能及时获取到足够的营养,造成生长发育迟缓,体质弱,这些也是造成犊牛腹泻病的主要原因[2]。在管理方面,很多养殖户不能做到科学的养殖管理,没能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密度大,养殖环境脏乱差,增加了犊牛腹泻病发生的风险。

1.3 细菌感、病毒感染

临床上犊牛腹泻的病因可以分为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两类。其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如果在犊牛饲养过程中没有做好防控工作导致这些病菌侵入犊牛消化系统中,将会导致犊牛出现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出现后,病情会快速的蔓延。冠状病毒、轮状病毒、黏膜病毒等是引起犊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的病毒,这些病毒在犊牛群中传播后,也会引起犊牛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3]。

2 预防策略

2.1 防控措施

2.1.1 加强妊娠牛和犊牛饲养管理

首先, 养殖户应当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策略,根据养殖场地,合理确定养殖规模,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制定严格的养殖管理流程,尤其是要针对母牛妊娠阶段和犊牛饲养阶段制定好合理的饲养管理策略和应急策略,确保养殖人员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喂养。

其次, 要加强妊娠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母牛妊娠阶段尤其是围产阶段摄入的饲料是否均衡对妊娠牛的健康有重要影响,还直接决定了犊牛生产时的抵抗力和初乳的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对妊娠牛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添加量,对产房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为妊娠牛生产和犊牛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

2.1.2 严格免疫接种

对于传染性腹泻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有效地防治,因此为了降低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养殖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养殖场常见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母牛配种前和犊牛出生后及时对母牛和犊牛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保证犊牛的抗体水平达标。

2.1.3 加强隔离治疗

养殖管理人员在进行犊牛饲养时,应当时刻观察犊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犊牛有腹泻病发病的症状,应当立即将其单独隔离饲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养殖环境干燥、整洁。同时应当及时聘请畜牧兽医人员查明犊牛腹泻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致病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救治。

2.2 治疗

通常来讲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中毒是犊牛腹泻病的主要症状,其中酸中毒是引起犊牛腹泻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犊牛出现腹泻病症状后,畜牧兽医人员应当根据犊牛腹泻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犊牛的脱水情况和酸中毒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犊牛腹泻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纠正酸中毒

酸中毒是引起犊牛腹泻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酸中毒是由犊牛腹泻后体内的HCO3-大量流失造成的,犊牛精神沉郁是有酸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之一。畜牧兽医应当根据犊牛酸中毒的状态(精神沉郁、卧地不起、昏迷等)以及犊牛的体重,确定HCO3-的补充量,如补充后未见好转,则有可能是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

2.2.2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犊牛腹泻后,粪便中的含水量是正常时的10倍以上,极易造成犊牛脱水,因此当犊牛发生腹泻后,应当尽早进行补液,补液量的确定应当根据断犊牛的脱水程度进行判断,并按照“补液量=体重×脱水程度+(75~100mL/kg)×体重”公式进行计算。

当犊牛腹泻后出现低血糖、高血钾、低血钠等典型的血液指标时,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电解质。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两种主要方法。如果犊牛脱水严重,出现了精神沉郁或昏迷时,应当采用等渗溶液进行静脉补液,当犊牛脱水程度较轻,有吮吸反应时,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的方法,口服补液多是利用葡萄糖/钠运转系统,促进钠离子的吸收。

2.2.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只适用于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犊牛腹泻病,因此犊牛出现腹泻后应当首先进行病因分析,当腹泻同时伴有关节炎、脐带炎、体温升高等症状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合理的,而其他病因应用抗生素有可能会导致犊牛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造成副作用,使犊牛病情加重。

2.2.4 适量饲喂牛奶

在以往的犊牛腹泻病治疗中,因为担心会加重腹泻,因此是不建议给腹泻犊牛饲喂牛奶的。然而近些年有研究表明,腹泻犊牛需要足够的能量维持体温,保持体力,而犊牛肠黏膜会因肠道没有营养物质流过而暂时关闭,从而会延长腹泻犊牛的恢复时间。众所周知,牛奶可以提供能量,因此在犊牛腹泻治疗过程中,补液的同时应当继续饲喂牛奶,但对腹泻犊牛饲喂牛奶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由于初乳中含有相应抗体,因此牛奶中应当加入适量初乳,一般为5%~10%左右,从而为肠道提供局部免疫。其次,饲喂腹泻犊牛牛奶时,应当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一般每天饲喂2~3次左右,总量控制在1.5L左右。

3 结语

犊牛腹泻病的发生会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降低犊牛腹泻病发病概率的主要方法,为此养殖人员首先应当对犊牛腹泻病的致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做好饲养的管理工作,当有犊牛腹泻病发生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明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缩短发病周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初乳酸中毒补液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