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治疗牛缺乳

2021-03-27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通草木通候温

庞 军

(甘肃省陇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陇西 748100)

缺乳为母畜营养不良,气血亏虚,产后无乳或乳汁很少的病证。常见于初产或体质虚弱的母牛。在中兽医学中根据病因病性,可分为气虚血亏型和血瘀气滞型。

1 病因病理

多因产前使役过度,营养不良,体制瘦弱;或气虚则乳汁难以运行,故乳汁稀薄而短少;或因产前喂养过盛,运动不足,以致气血壅滞,经络不畅;或产后外感风寒,血瘀气滞。孕期劳役过度,伤气伤血,使无形之气耗散,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或者产犊不利,努伤气血;或者产前饲养不当,气血不足而发病。外感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如产前卫气不固,遇到雨、露、风、霜侵袭,肝、胃受邪,气血不和,经脉不畅,不易生津化乳,致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精神欠佳,草料减少,机体消瘦,泌乳逐渐减少,甚至乳房干瘪,泌乳完全停止。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临床上该病分为2 型。

2.1 气虚血亏型

患畜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畜体瘦弱,被毛枯燥。舌滑无苔,脉象迟细无力。乳房不胀[1],乳汁很少或全无。

2.2 血瘀气滞型

患畜体形肥胖,乳房胀痛或硬肿,乳汁涩少。口色偏红,脉多弦滑。

3 治疗

中兽医学在我国历史悠久,在畜牧业生产和兽医诊疗中应用,下面就重点对该病的中兽医疗法作一介绍。

(1)通乳散:黄芪30 g,党参30 g,当归60 g,通草30 g,川芎30 g,白术30 g,川断30 g,阿胶30 g,木通25 g,杜仲25 g,王不留行60 g,穿山甲30 g,炙甘草25 g。共为细末,引用黄酒60 ml,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此方用于治疗气虚血亏者,宜补血益气,佐以通乳。笔者曾用此法治疗患牛11 例,治愈率达100%。

(2)下乳通泉汤:当归24 g,白芍24 g,生地45 g,川芎15 g,木通24 g,穿山甲24 g,王不留行36 g,漏芦15 g,花粉24 g,甘草15 g,青皮15 g,牛膝30 g,柴胡12 g。开水冲化后晾温灌服。此方常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者,行气通络。

(3)芎归通术饮:川芎100 g,当归100 g,通草25 g,白术100 g,续断50 g,破故纸50 g,黄芪50 g,党参50 g,杜仲50 g,阿胶50 g,炙甘草25 g,王不留行50 g。同煎去渣,用白酒120 ml 冲灌(此药宜久煎,可连煎2 次),一般1 ~2 剂即愈。

(4)当归35 g,川芎18 g,熟地25 g,瞿麦35 g,花粉35 g,通草35 g,穿山甲35g,王不留行35 g,路路通35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1 剂。

(5)用加味四物汤治疗母畜缺乳:当归60 g、川芎40 g、熟地60 g、白芍60 g、花粉60 g,炒王不留行45 g、木通40 g,猪蹄为引。将猪蹄熬汤,再以汤煎药,候温灌服。并用葱白(四季葱均可)时时频擦患畜乳房(上药为中等体型牛的量)。如为实证加重花粉、木通用量,改白芍、熟地为赤芍、生地;虚证则宜加重四物汤用量。

(6)母牛泌乳不足的诊治。根据中西结合原则,应用基础方:熟地、党参、当归、黄芪各30 g,白术、川芎各25 g,白芍15 g,桂圆、通草各20 g,穿山甲、王不留行各10 g,轻者2 剂,重者3 剂。肥胖者,重用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活络通乳药。同时静脉注射后叶催产素60 单位,每天1 次,连用4 d。

(7)当归45 g,通草45 g,穿山甲18 g,炙甘草15 g。水煎取汁。大畜一次灌服,中小畜用量酌减。

(8)穿山甲30 g,地龙30 g,王不留行30 g,通草10 g。水煎取汁。大畜一次灌服,中小畜用量酌减。

(9)穿山甲15 g,当归30 g,王不留行18 g,川芎18 g,瓜蒌半个,路路通18 g,元胡18 g。水煎取汁。猪、羊、犬一次灌服,牛的用量增加3 ~4倍。

(10)党参30 g,当归30 g,白术24 g,川芎24 g,熟地30 g,通草30 g,鲜虾500 g,水煎取汁,加黄酒250 ml。大畜一次灌服,中小畜取其1/5。

(11)丝瓜络250 g。剪碎,水煎取汁。令畜自饮,每日2 次。该方取材简单,治疗成本低,治疗效果好。

(12)小米500 g,王不留行30 g,水煎取汁。大畜一次灌服或自饮。

(13)鲜姜250 g,海带250 g。鲜姜切碎,先令母牛食下。隔2~3 h,再喂熟海带(民间验方)。

(14)苦参80 ~100 g、紫菀60 ~80 g,水煎取汁。牛一次灌服。

(15)石苇60 g,栀子40 g,车前子50 g 或车前草100 g,甘草15 g。水煎取汁。大畜一次灌服。

(16)仙人掌150 g,木通100 g,黄柏80 g,车前子50 g。研为细末,开水冲且兑以蜂蜜200 g为引,牛一次灌服。该方疗效可达90%以上。

(17)催乳汤:党参45 g,黄芩30 g,川芎30 g,当归45 g,白芍30 g,续断30 g,牛膝30 g,陈皮25 g,茯苓30 g,通草30 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益气养血、通经下乳。主治牛缺乳。该方作为催乳方,在生产中使用频次极高。

(18)生脉汤:黄芪30 g,当归30 g,王不留行25 g,红花15 g,陈皮20 g,甘草15 g,桂枝15 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益气养血、通经下乳。生治牛少乳或乳汁不通。

(19)催奶糊:木通、通草各60 g,猪蹄4 个,共炖成糊,去骨,候温灌服。功能通经催奶。主治牛产后瘦弱缺奶。本方可在母牛产后作为基础催乳方,每日饲后喂服。

(20)公英不留散:蒲公英500 g,王不留行125 g。上药为末,加米酒500 g,分4 次调灌。功能催乳。主治牛缺乳。笔者多次使用该方治疗患牛,治愈率在88%以上。

(21)固肾培元汤:党参40 g,首乌30 g,枸杞子30 g,菟丝子30 g,桑螵蛸30 g,黑芝麻30 g,王不留行30 g。煎汤去渣,主治牛缺乳。

(22)清半夏一味汤:清半夏为末,煎汤,温服。牛每次100 ~150 g,猪、羊可混饲30 ~60 g,2 ~3次即可。功能和胃下乳、主治缺乳。

(23)猪脂催乳散:川芎25 g,细辛15 g,通草15 g,党参45 g,当归30 g,白芍25 g,山甲珠30 g,熟地30 g,桂枝30 g,木通30 g,紫草15 g,甘草30 g。共为末,开水冲药,加猪油500 g,混合灌服。每日1 剂,连灌3 剂。本方为补养气血、生津化乳之剂。方中以党参补气养血;山甲珠、紫草活血散瘀;细辛开窍;桂枝通阳;佐以木通利窍通乳;甘草和中益胃,培土益源而生乳;猪油生津化乳。共奏益气生血、生津化乳之效。该方传承较久,除了牛只治疗外,还广泛应用于马骡、骆驼等畜。

(24)加味当归补血汤:黄芪120 g,丁香25 g,甘草30 g,当归30 g,花粉60 g,漏芦30 g,山甲30 g,麦冬30 g,僵蚕15 g。共为末,开水冲药,加蜂蜜250 g,混合灌服。

(25)萝卜10 斤煮熟捣烂,和猪油500 g、陈醋120 g 混合一次灌服。

(26)外用按摩法:取当归30 g、川芎30 g、花椒15 g、杏仁30 g、红花15 g混合捣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蘸洗乳房,并不断用手按摩,使之发热为度,每日1 次。灌药应在喂草后进行,药后牵遛。

4 小结

缺乳系指母畜产后2 ~3 d 出乳很少,或完全无乳,多见于体质瘦弱,或过早配种受胎,亦见于管理、使役不善以致气血亏虚,产后遂成此症。此外,外感风寒、气血淤滞、乳房痈肿等,均可出现缺乳症。本病多见于初产母牛及老龄母牛。对于发育不全或老龄体弱引起的,可采用西医治疗,通常皮下注射乙烯雌酚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本病的预防可针对诱因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好产前饲管。近年来很多新晋养殖者初次接触此行,饲养水平低、疫病防控能力差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基层尤其是偏远山区兽医服务跟不上,因此业主在母牛产前要做好饲喂管理,配以科学的饲料,尤其确保摄入必需微量元素,但也要避免因营养过量而导致难产发生。此外业主要确保母牛必要的运动量,不得过度劳役。二是抓好产后饲管。产后应针对产犊母牛着重加强营养摄入,并确保一定的活动量。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饲料中兑加具有催乳作用的中药材,降低缺乳发生概率。三是平时要加强圈舍温度管控,防止牛只发生伤寒感冒而诱发缺乳。对产后的母牛要格外注意,提高巡视检查频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诊疗,尤其是重点根治乳房类疾病,从源头上降低缺乳发生概率,以减少养殖户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应着重加强对业主的培训,特别是疫病防控方面的,养殖场(户)平时要备以诊疗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猜你喜欢

通草木通候温
东部白松物候学特性及年生长规律观测
用姜巧治猪腹泻
猜谜游戏谜底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木通的新生
论述木通科木通人工栽培的研究概况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
四季划分啥标准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安徽产木通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