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窦娥冤》中窦娥的人物形象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张驴儿窦娥冤窦娥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辽宁 大连 116600)

引言

中国著名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其悲剧性意味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窦娥的反叛精神与反抗行为身上,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先生曾高度评价道:“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1]”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放到了窦娥的人物形象上,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戏剧所传达出来的悲剧精神。

一、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

1.善良温顺:封建伦理纲常下的顺从者——节妇、孝妇形象

窦娥本质上仍然是按照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的,至少在其未曾蒙冤之前,她是完全按照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要求而行事的,一方面表现在她对于“贞节”的重视,面对着张驴儿父子的无理要求与步步紧逼,窦娥严厉拒绝,除却张驴儿父子本身行为的无理性之外,就是传统女子对于贞节的重视,这种贞洁观深深刻在窦娥的思想认知上,宁死不从。

另一方面,“孝”是作者着力刻画且刻意突出的一点,这一点也是使其悲剧性进一步彰显的重要因素。窦娥七岁时被迫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了她家的童养媳,小时离父,正值青春又痛失其夫,面对这一系列的打击,她没有抛弃、恶待蔡婆婆,反而说“我将这婆伺候,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需应口”,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地照顾婆婆。在被张驴儿告上衙门后,面对着酷刑逼问她不屈服、不认罪,但当听到要打她婆婆的时候,她却忙说不要打我的婆婆,我宁愿全部认罪了就是。及至临到刑场要被砍头,仍想着婆婆不能受惊,请求绕道后街不走前街,想让婆婆避开行刑场面。以上这些无不体现着窦娥对蔡婆婆所具有的孝心,但与此同时,这种孝心并非完全出自窦娥真正的内心所向,它只是窦娥守传统思想、孝道的一种恪守、顺从与认同。

2.因果轮回: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的道妇形象

在这部作品中还显示出窦娥一定的宗教观念,她深切地相信着前世因果说,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窦娥的行事准则。窦娥重复地说着自己悲惨的命运,三岁丧母,七岁离父,青春失夫,最终将这悲惨的经历身世归结为前世的因,认为是八字改了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烦忧像是没有尽头一样,说是因着前世烧香没有烧够,才导致今生处处招惹祸尤,缘着这种观念,她决定今生修来生的果,本本分分、任劳任怨,将受苦受累受难当作是今生的修行,所以她选择遵守这个世俗间的规矩礼教,逐渐让人顺时而出,随遇而安。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思想影响着窦娥,这种思想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深信着的一种思想——天人感应观。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体现在帝王君主身上,它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因此,窦娥在无处申冤、无处鸣苦之时,她向天哭诉、向地呐喊,并在生命的最后,凭着一腔愤懑怨怒向天起誓,连发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这些都反映出了窦娥对天地命运的依赖,“在这里,不管老天是糊涂得善恶颠倒、贤愚不分,还是清醒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都统一于窦娥主体意识丧失的精神状态,既然一切皆有命定,皆天数,那么希求脱离人世苦海,只能借助于超现实力量的实现”[2]。同时,跳出这个故事本身的世界,从这部作品的创作来看,儒家的“天人感应”“知命畏命”的思想观念仍影响着这部作品,因为最后窦娥的三桩誓愿应验,仍旧说明着“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的天理存在。

3.代表中国百姓心理的清官情结

作品中还展现了窦娥作为一名底层人民对于官员的一种信任与依赖,同时也是中国人尤其是身处底层的百姓所一贯拥有的一种清官情结,认为官老爷应该是为百姓做主,为百姓申冤的存在,是为百姓造福的。张驴儿问她想要“官休”还是“私休”,面对这种威胁与恐吓,从未知晓真正官场腐败与昏庸的窦娥自然而然地相信着官老爷的公平与正义,相信真相终能水落石出还与她一个清白,因此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私休”,说道“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缘和你见官去来”。然而,这也意味着窦娥的冤剧正式拉开的帷幕,当审判正义的地方为阴霾掩盖,窦娥自然也等不来她所期盼的公正。

4.倔强刚强:隐藏在逆来顺受下的逆骨

这一形象当属窦娥最突出也是最打动人心的精神品质,甚至可以说是让人们在这部悲剧作品中感受到悲剧带给人们的力量的源泉所在。窦娥的身世凄惨,造成她悲剧结局的原因令人感到无奈和悲哀,但这些都不是这部作品的真正的魅力与精神所在,真正让悲剧焕发光彩的恰恰是主人公对于命运的不屈服与最后的抗争。这种反抗不仅表现在她在含冤而死之前对天地质问出的指责与诘问,“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妄做天”,同时还表现在生活中面对事情的方方面面,比如面对着张驴儿父子这种无耻威逼的流氓行径,蔡婆婆不敢反抗,所以选择屈服于顺从,窦娥却宁死不屈,坚决不从,没有一丝一毫商量的余地;当张驴儿对自己毒死其父进行诬陷与要挟时,窦娥也没有一丝犹豫,声色俱厉地拒绝。“窦娥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其思想意识的体现,在内心与矛盾的纠结中最后向黑暗势力妥协,但内心的反抗精神虽是以悲剧精神展现却成功塑造了悲剧情节与受众的共鸣。”

结语

窦娥这个人身上既有着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束缚的痕迹,同时也仿佛天生一副逆骨一般反抗着命运,窦娥身上具有十分深刻的悲剧性。而所有的悲剧作品之所以成为悲剧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主人公的不认命,她们不甘心也不愿意顺从地接受命运不公的安排,因此她们反抗、挣扎,呼号出质问天地苍生的声声诘问。当人人都屈服于不公的安排与摆布,那么人们感受到的应该只剩下悲哀,这是主人公窦娥身上所迸发出的强烈的反叛意识与抗争行为所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张驴儿窦娥冤窦娥
窦娥冤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玉琢圣手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谁杀死了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