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风电场运维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2021-03-27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刘希林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备件风电场风电

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刘希林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迎来了发展新局面,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明确意见,甘肃作为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能源基地,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通道优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步伐的加大,甘肃明确“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对于风电运维的管理模式区域化、智慧化、数字化的概念被更广泛提出和运用。但不可否认,当下风电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依然相对传统,部分突出问题在行业内普遍存在。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探索适合风电特点的管理模式很有必要。本文将针对风电场质保期结束前后存在的突出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1 质保期内风电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业主单位管理缺失或被动管理

由于质保期内风机厂家对风电机组的维护检修全面负责,绝大多数业主单位因此只配备了少量的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很少参与设备运维工作,对风机厂家的工作缺少甚至没有过程管控和质量验收,很多业主在质保到期前才逐渐转变思路参与运维管理工作,但人员短缺、设备底数不清、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设备缺陷和隐患、备件消耗等方面得不到真实可靠的信息,管理工作十分被动。

1.2 对风机厂家的指标考核管理空白

多数风电机组采购合同中只对关键指标(如电量损失、风机可利用率)有考核规定,但考核标准偏低、规定简单,且多数是使用扣除质保金这种时间跨度很长的方式,然而对质保期内设备检修质量、风险隐患管控等方面几乎没有规定,导致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后难以考核,压力无法传导到风机厂家维护队伍,厂家人员责任心自然难以提高,工作质量无法保障。

在质保期这个阶段,风机设备极大可能已经产生了多方面的劣化趋势,设备健康透支为质保后运维工作的困难局面埋下伏笔。

2 质保结束后风电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运维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作为风电场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思路在质保期结束前后的转变比较缓慢,缺少危机意识和前瞻意识,面对质保期结束后明显增加的工作量和难度一时无法适应,花费大量时间只身投入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对各类工作的安排部署缺少系统考虑,对制度标准、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缺乏清晰认识,导致风电场的体系运转不顺畅,各级管理人员缺乏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业务水平不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2.2 检修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检修质量难以保障

受质保期内管理模式的影响,业主检修人员质保期内检修工作的参与度较低,自主运维的能力难以提升,同时受环境艰苦、收入偏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性质的影响,技术人员流失也较为普遍,随着风机厂家撤场,业主检修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断层出现,致使质保期结束后很难直接胜任自主维护消缺工作。

2.3 备品配件采购和储备难度大

资金压力、采购周期、供货效率与备件储备之间的矛盾是备件管理工作中日益突显的问题,管理难度的提升更大程度受机型数量的影响而非机组数量的影响。因风电场机型复杂,各机型所用备件也种类繁多,而风电机组的特点是元件基本没有冗余配置,一旦损坏就会造成风机故障停机。因此,为了确保风机稳定运行,任何备品配件的储备都是有意义的,但很多企业都存在花费大量资金储备的备件“备而无用”的情况,而突发的故障所需备件却没有储备。易损备件的储备随风电场运行年限的增长逐渐可控,但对于非易损备件(主要指大部件),很多都具有价格昂贵、生产或供货周期长、采购渠道有限等特点,一旦此类备件损坏且无库存,势必造成风机长时间停运。除去技术能力和不可抗力,备件供应几乎是影响设备发电量和缺陷消除及时性的唯一因素。

3 风电运维管理的建议

3.1 探索质保模式的改进

一是在招标和合同签订阶段,明确质保期内质量保证和检修维护服务的协议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和方式,分别核算质保金,而不是只针对质量保证服务[1]。

二是风电场应该做好风电机组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从机组安装调试阶段开始就深度介入,推行设备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和相关绩效考核制度,配置数量充足的检修人员参与所辖风机的维护消缺工作,同时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验收,参与风机厂家备件管理工作,真实准确地掌握风机缺陷和备件消耗情况,为出质保验收和质保期后运维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3.2 寻找抓手提升检修维护质量

3.2.1 做实修前策划,提高工作效益

风电场机组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检修工作时间内包括的车程和登塔消耗的时间,我们将其命名为“徒劳时间”,徒劳时间是必须产生但没有效益的时间,风电场应该重视和珍惜每一次登塔的机会,降低“徒劳时间”[2]。因此修前策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风电场应该利用集中控制[3]、大数据功能[4]、在线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设备故障诊断和趋势分析,发现设备故障的规律性和潜在问题,结合设备隐患排查问题档案,做实修前策划工作,形成表格化的工作清单,逐项执行落实。

3.2.2 建立设备三级验收质量管控机制

以清单的形式明确各级人员质量控制点,明确三级验收程序,落实三级验收责任,兑现奖惩,确保设备检修及技改质量,提升风电设备健康水平。

3.3 改变传统培训思路,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培训工作与工作实际脱节会大大降低培训效果,“讲授法”这种传统的培训形式是技术培训最常使用的方式,但培训过程相对枯燥,被培训者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也不易激发职工的学习主动性。培训应该更加注重组织管理,将培训融入到工作实际中去,不刻意限定形式,比如利用故障分析会、方案研究讨论、专题研讨会等方式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其中,通过提前自学和讨论提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无形中开展了一次结合实际的培训工作,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了业务能力。

3.4 备件储备与管理模式的改进

一是探究行业内相同机型备件联储模式[5],由业主单位、备件经销商、风机厂家三方共享联储库房,能够有效减少重复性备件储备数量,降低昂贵备件的储备风险,缩短备件采购周期,大幅度压缩三方经营成本。

二是结合风机运行全周期备件消耗情况,梳理易耗品清单,总结备件使用寿命、季节性故障特点等规律,结合检修计划超前预判提报备件采购计划,提升备件申报精准度。

综上,风电运维管理是风电行业发展到当下时期很多企业都在探究的话题,文中提出的问题也很具代表性,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提升管理,确保风电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平稳,推动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备件风电场风电
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汽车备件供应商选择
基于元动作故障树重要度计算的备件预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巴基斯坦风电场环网柜设计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