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关于电力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考

2021-03-27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张韶华郝宗良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聂传婷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台风灾害救援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张韶华 郝宗良 李 放 王 杰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张 悦 聂传婷

一般自然灾害会对大范围电力系统造成破环,易导致大面积停电、电网设施设备受损等事故。此类事故不仅困扰居民日常生活,也对社会生产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地震、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台风、雨雪、干旱等自然灾害虽可发现预兆,但无法预估确切的灾害情况。因此研究自然灾害下的电力应急救援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已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如范旭等结合广东的气候及地理位置,探究了具有广东特色的电力系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模式;孟祥海等结合湖北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建立电力救援工作标准化的策略和方法。这些对于当前疫情背景下的电力应急救援体系建议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1 自然灾害事故案例

1.1 地震灾害——四川长宁6.0级地震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此次地震多个区县震感强烈。地震造成500千伏叙府站、220千伏龙头站不同程度受损;5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1条110千伏线路、7条35千伏线路、28条10千伏线路停运,共计约4万用户停电。相关电力公司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迅速组织应急抢修人员赶往电网受损地区。到达现场后,该公司通过应急发电车为震中地区临时供电,在6月18日4时满足了所有应急避难所的应急照明需求,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制定符合实际灾情的抢修方案。

为修复受损电网,该公司不断加派抢修人员、应急物资及抢险车辆。在灾后8小时恢复4座35千伏变电站、3条35千伏线路和4条10千伏线路供电;在灾后56小时内,除受损严重的房屋未能迅速修补完成,500千伏叙府站1号主变运行、220千伏龙头站受损设备、5座35千伏变电站、1条110千伏线路、10条35千伏线路、28条10千伏线路、4条6千伏线路、784个台区以及41969户居民均恢复正常用电或运行。

1.2 台风灾害—— “彩虹”袭击广东

2015年10月上旬的某日午时,第22号超强台风“彩虹”登陆广东省C市,最大风力强度为16级、52m/s。本次台风引发多类重大险情,对C市交通电力、经济生活、安全与环境等各方面带来深刻影响。灾害来临之前,根据台风信息和上级单位的指示C市电网提前发布了台风期间风险控制任务书,进行台风期间风险分析,识别电网薄弱点,修订电力应急事故预控方案。同时针对因台风可能导致的通信突发事故进行预测,调整通信应急事故处置方案,安排员工取消国庆假期,技术、运维和后勤部门均安排人员加强值守,迅速对应急物资供应工作进行部署。

台风来临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灵活调整了电网运行方式。在停电5小时后成功恢复政府、铁路、工厂及医院等重要用户的正常供电,之后将抢修救援的工作重心转移至村镇受灾用户上。台风过后,针对灾后电网依然薄弱及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供电部门及时对电网设备状况进行风险评估,灵活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当风势减缓稳定之后C市电网组织专业电工进行特巡,对发生故障线路跟进排查。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经验

电力企业积极启动响应。对于突发的地震灾害相关电力企业立即启动响应,派遣抢险人员、调配应急电车以及运送救援物资到现场,进行抢险作业。当专家预测台风“彩虹”即将来临之后,应急救援部门立即进入预警阶段。并且在灾害来临时积极响应;结合灾情拟定抢修计划。地震案例中相关公司人员连夜赶往灾区,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制定与灾情相符的抢修计划,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应对。在台风“彩虹”来临的预警阶段,根据预测结果对人员及物资进行部署,并在灾害初期及时展开应急救援工作,以最短时间恢复供电。

2.2 案例反思

未充分熟悉应急救援流程。现今人们无法预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到来,即使对于有一定征兆的自然灾害也无法确切估计灾害强度。因此有必要做好充分的灾前预防工作。目前各个电力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应急预案,但企业内依旧存在不熟悉应急救援流程的情况。由台风案例可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个别队员对台风类抢险救援流程不够熟悉,在事故发生时未能快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反应,反映了日常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工作的不到位。

缺乏应急服务信息平台。台风灾害应急救援期间,由于复电初期电网系统很难维持稳定,加上缺乏统一的应急信息服务平台,各方对于救援现场对外发布信息未能及时沟通和核对,导致各部门、层级之间信息资源不同步,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

未及时结合现状修正应急预案。台风来临前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高效性欠佳。城市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满足城市的电力供应,C市供电系统的电网负荷也在逐年迅速增加,供电系统的结构愈发复杂,给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带来更多挑战,因而会出现新的电网风险和薄弱点。本次应急预控方案未能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另外在调查发现电网结构变更后,未能有效根据情况变化对预控方案进行正确修改。

未做好灾后处置阶段。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变电站和线路的损坏,灾区用电需求依旧巨大,必须进行应急供电。为降低余震对电力系统的二次破坏,应急供电设备需采取加固措施,需根据电气设备的结构型式、安装方式、安装地区的地震烈度,合理地确定电气抗震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对电力设备进行加固。在地震案例中应急供电时电力设备未采取防震加固措施。

3 自然灾害下电力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考

3.1 优化救援队伍,强化预案演练

“打铁还需自身硬”,电力应急救援队伍的培养建设最终需禁得起实战检验。电力应急救援基干分队的培训中不仅要包含传统技能知识,还要鼓励队员主动将新领域知识运用到救援工作中,熟练掌握一些高科技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必要时可统一开展相关课程。要知勤学苦练方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此外应急训练和应急演练的频次仍需提高,且不能流于形式,考核指标也要不断规范完善,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电力应急救援基干分队。

对于电力企业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需在日常对抢险人员在抢险技能、救援流程等方面进行培训演练,加强与相关单位间应急救援工作的交流。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可使抢险人员熟悉救援流程,加强工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可锻炼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作战能力。不定期的演练可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且在日常演练中能发现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抢险不仅依靠一线人员,管理人员的指挥也十分重要,合理的抢修计划不仅可提高抢险效率,更能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适度安排,充分利用。

3.2 健全监测制度,保障电网稳定

电网风险监测工作贯穿于电网运行的整个过程,即使在电网正常工作时也需借助先进技术代替人工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电网新变化,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掌控。根据电网的改变做好日常的电网维护和检测,对电力安全进行风险评估,这些举措能有效发现电网中的隐患和薄弱点,营造电力设施能安全运行的良好环境。在自然灾害电力应急救援预警方案修订工作中,获取全面准确的监测数据是预案准确的重要前提。在恢复供电初期电网比较薄弱,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需要依赖电网的监测数据来保障。

3.3 搭建信息平台,扫除通讯阻碍

灾害来临前,电力企业需根据上级指示和预警级别判断是否需要发布预警信息,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能提高电网公司的应急能力,方便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灾情动向并迅速开展预警工作。在救援工作中,各上下部门和各行业间均通过信息发布平台进行相互联系和沟通。对于自然灾害电力企业应与气象部门即时共享信息。此外无论是在电力应急救援工作中、上下级部门要借助信息平台发布指令和及时汇报,还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公众也需通过网络信息及时了解灾情情况,因此为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必须建立高效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

4 完善联动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对于自然灾害下的电力应急救援,电力企业要做到各个阶段的长效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总结。电力企业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阶段,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减小应急压力,建立隐患消除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预防预警阶段,应着力研究当地自然灾害规律,健全电网风险监测制度,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构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气象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当收集到自然灾害信息时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在灾害未发生前应结合现状完善自然灾害的电力应急救援预案,加强自然灾害的评估工作。

在响应处置阶段,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一旦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往往会引起城市瘫痪,单靠救援队伍的自救难以完成抢修工作。不仅需要电力企业专业的救援队伍,还需完善的电力应急联动机制。多方联动才能实现资源共享,跨部门调动电力、交通、市政等各方协同开展救援工作的成功案例早已屡见不鲜。建立完善的电力应急联动机制,当救援工作迫切需要其它城市支援时,政府主管部门可高效协调无灾城市或轻灾城市前行支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在恢复总结阶段,健全自然灾害后期恢复处置机制。灾后电力公司应积极关心员工的生理及心理,向员工提供充分医疗救助,按照相关规定安抚伤亡人员,及时安排正规的心理咨询以消除抚慰工作人员的恐慌心理,及时对办公或居住环境受到影响的员工进行安置。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企业内部需进行处置评估,撰写应急处置评估报告,总结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完整保存相关资料,为之后的工作做借鉴。

猜你喜欢

台风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台风过韩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台风来了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台风爱捣乱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