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2021-03-27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梁永林

中医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王冰君臣君主

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 ,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关于此语的争论由来已久,既有坚持“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理论的医家,如王冰、李东垣、滑寿、张介宾、张志聪等;又有坚持“凡土脏取决于胆也”“ 凡十一脏取决于膻也”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非经文原有”等理论的医家,如李涛、厉子成、郭霭春等。医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似乎皆言之在理,给后世学者的学习造成了困扰。为了更好地表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黄帝内经》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角度探讨了“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相关问题。目前,诸多医家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进行了众多注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选取其中认同度较高的4种观点进行简要辨析。

1 对4种观点的辨析

1.1 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辨析

自唐代王冰云“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以来,诸多医家在认同“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注解。金代李东垣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元代滑寿曰:“胆为中正之官,而其经为少阳,少阳相火也,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居中,火独游于其间也,故曰取决于胆也。”明代张介宾曰:“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乎此也。”清代张志聪言:“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可将上述医家的观点概括为:决断论、气机论、相火论、经络表里论。笔者认为,气机论、相火论和经络表里论都是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很好的解答,但从追本溯源的角度而论,唐代王冰所提出的“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似乎更为合理。

当代也有众多学者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刘蔚翔等[1]从整体性免疫的角度探讨“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临床应用价值。杨化冰等[2]基于胆汁酸是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发生代谢作用产生的重要信号因子这一现代科学认识,从胆汁酸的功能角度探讨“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科学性。叶文成[3]在认可胆囊黏膜层有属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肽类激素(APUO系统)的分泌细胞的基础上,认为胆中的APUO系统具有影响、协同两个大脑调控五脏六腑功能的作用,构成脑—胆—肠轴,可概括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诸如此类的探索数不胜数,虽都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此问题,但似乎依旧让人难明所以。

1.2 对“凡土脏取决于胆也”的辨析

李涛[4]认为“‘十一’乃‘土’字之误”。成肇智[5]也认为“十一”当为“土”的传抄错误。陈明[6]在肯定前面两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认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等“土脏”的功能需赖胆之决断疏泄,故“凡土脏取决于胆”的观点有较强的说服力。但陈思婷等[7]认为如果单从“土脏取决于胆”来看,则限制了调节胆的少阳之方的使用范围。因此,“凡土脏取决于胆”的观点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讨论。

1.3 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膻”的辨析

厉子成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应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膻”。他认为:首先,“取决于胆”与“心为君主之官”相违背,不符合内经的宗旨;其次,从声韵和字形上看,“胆”和“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传抄中很有可能出现相易的错误;再次,“十一脏取决于膻”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经义相合;最后,他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膻”与“心者,生之本”是首尾呼应的论证手法[8]。虽然厉子成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目前尚无充足的资料来充分佐证,因此也还待进一步考证。

1.4 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非经文原有”的辨析

郭霭春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中言:“后人符合十二官之说,窜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句。”宗全和也认为此语乃后人评注误入正文所致,“注文当为‘凡十一脏缺于胆也’‘ 取决’二字,系‘缺’字的合音通假字”[6]。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还需进一步的文献考证。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简要辨析,笔者认为从追本溯源的角度而论,目前的诸多观点中,唐代王冰的观点更为合理。但由于后世学者在学习《黄帝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时多将重点放在了对其医理和文字的研究、考释上,忽略了《黄帝内经》著书、成书于君主政治社会环境中这一重要的时代背景因素,继而忽略了先秦-唐时期君主政治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君臣观对《黄帝内经》的影响,质疑王冰的观点也就在所难免了。

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可行、合理。首先,《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大概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著书、成书时间总体处于先秦-唐时期内,故而其必然受这一时期君臣观的影响。其次,在君主政治社会环境中,君臣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而广大,因此可以从现存的古文献中找到论述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丰富资源以佐证此观点。最后,《战争论》[9]提出,原属于一定理论体系的名词术语,一旦被人们从其理论体系中抽离出来进行理解与学习,那么就存在失去其原有意义的极大可能性。王洪图[10]认为《黄帝内经》均采用君臣做比喻来说明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功能特点,其中以《灵兰秘典论》最有代表性。故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正是把握《黄帝内经》全书理论体系的研究思维。因此,从这一角度研究“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可行、合理。

2 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2.1 先秦-唐时期君臣观

“君尊臣卑”是中国古代君臣观的内涵之一,会因各个时期君主政治的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秦时期是提出君臣观念的重要时期[11],此期君臣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家国一体、君臣相互尊重等。由此可以发现,先秦时期所推崇的君臣关系不是一味地强调君尊臣卑,开始提出臣下对君主不应该唯命是从,而是需要有原则的互相合作。因此,《白虎通义·谏诤》[12]言:“《孝经》曰‘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历代诗别裁集·祝越王辞》[13]言:“君臣同和,福佑千亿。”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认知水平所限,先秦时期的各种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更具理想色彩。到了汉代,虽然“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和倡导君臣共治的观念已经提出[11],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能提供先秦时期早已萌芽的各种观念的发展空间。汉末至魏晋时期,中央集权衰弱,豪强争霸蜂起,社会动乱不安,故而也不可能有其发展空间。盛唐时期,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先秦君臣观的实践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唐代是将先秦君臣观念付诸实践并使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先秦以来,以父子君臣、尊卑贵贱为主要表征的君臣观念正在向以君臣道合为基础、具有一定平等色彩的新君臣观念转移[11]。通过回顾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发展演变可知:由于时代发展水平的不同,君臣观内涵的升华程度有所不同,但其依然有相通、相同之处。一是君臣应该在君尊臣卑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君主有以礼使臣的权力,臣下有忠于职守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君臣同心同德,共治天下,以实现君臣双方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共同政治理想。

2.2 先秦-唐时期君臣观与《黄帝内经》脏腑论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此十二官者……”即十二脏如十二官,胆为中正之官,其职能为“决断出焉”。《黄帝内经》中诸如此类的论述并非少数。《素问·本病论篇》载有“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灵枢·五癃津液别》载有“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肝为之将……”通过联系先秦-唐时期的君臣观,便知《黄帝内经》是借用先秦-唐时期君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职能特点来区别脏腑功能的差异,进而区别脏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便可看出,心对人体的重要性相当于君主对于天下臣民的重要性,同胆和其他脏腑相比,居于首位。《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又言:“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张登本等[14]解释此句为:总共这十二个脏器,彼此是不能失去协调作用的。由此便知,这是借用先秦-唐时期君臣同心同德、共治天下以实现君臣双方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共同政治理想的君臣观来说明脏腑之间在维护人体健康中所发挥作用的关系,即脏腑在保障人体健康的关系中,相当于君臣在实现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共同的政治理想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2.3 君臣观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脏”是对心、肺、肾、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的数字统计,即总共为十一脏。“取决于胆”所指就是包括胆在内的十一脏都受制于胆决断的功能。张正昭[15]从文字考释角度也认为,“取决于”为“取决断于”的省略。

笔者基于唐代王冰的观点从君臣观角度做进一步的说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是取法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所得出的比喻性论断。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特点之一是:在君尊臣卑的前提下,君与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君主有以礼使臣的权力,臣下也有忠于职守的责任和义务。在将人体视为一个君主王朝的前提下,人体脏腑之间就是君主和臣下的关系,心就是君主,肺、肾、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就是臣下。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特点之二是:君臣同心同德,共治天下,以实现君臣双方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共同政治理想这一最具平等色彩的理念——在君主王朝中,只要臣下以忠事君、君主以礼使臣,做到君臣有原则地互相合作,那么君臣两者的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共同政治理想就可更好地实现。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在将人体视为一个君主王朝的情况下,心虽相较于中正之官的胆而言尊为君主之官,但其所主神明之能的正常发挥需要通过胆主决断功能的正常发挥来实现,意即胆主决断的功能对心主神明的功能发挥有制约作用。以此类推,肺、肾、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对心也有同样的制约作用。

在君臣实现共同政治理想的过程中,臣下在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的过程中又体现出了相互制约的特点。若臣下欺上罔下,臣下各自的职能作用便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臣下间合作的链条遭到破坏,互相配合也成空谈,最终危及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共同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将人体视为一个君主王朝的情况下,胆主决断功能正常,就如同臣下在其职、尽其责,那么就可保证包括胆在内除心之外的十脏腑在维护人体生命健康中的互相配合不会因为胆的“欺上罔下”而失常。反之,胆的功能失常,就相当于臣下有欺上罔下的行为,对其他脏腑的功能发挥也会有所影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胆又对包括自身在内、除心之外的十脏腑有制约作用。

综上所述,从先秦-唐时期君臣观对十一脏关系的剖析可发现,胆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十一脏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其制约正是基于其功能——主决断。基于此,“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合理的论断,唐代王冰的注解也是合理的解释。

3 小 结

在学习《黄帝内经》时,要立足于对其医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方法上可以博采众长。由先秦-唐时期的君臣观可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合理的论断、唐代王冰的注解也是合理的解释,这正是基于追本溯源的学习思维所得出的结论。希望此文可以为《黄帝内经》的学者们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王冰君臣君主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
五张羊皮
当代皇室
和谐君主帝喾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从《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恋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错在哪 ?
名落孙山
小猴驱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