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恐发作所致阵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

2021-03-26崔云英马晓森王慧萍童安莉李玉秀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儿茶酚胺嗜铬细胞诱因

冯 玲,崔云英,马晓森,王 芬,王慧萍,童安莉*,李玉秀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包头钢铁医院) 内分泌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发作性高血压(paroxysmal hypertension),也称为阵发性高血压,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突发性血压升高。引起发作性高血压或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加重的疾病较多,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典型的引起上述发作的疾病是嗜铬细胞瘤,而惊恐发作是除嗜铬细胞瘤外最常见的导致阵发性血压升高的病因,其临床症状容易与嗜铬细胞瘤相混淆[1]。因此,本研究拟探讨惊恐发作导致的阵发性血压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于临床识别和诊断。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以血压阵发性升高为主诉就诊的、最终经精神心理医疗科医生诊断为惊恐发作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惊恐发作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均进行了较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和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和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测定、心电图、腹部超声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心脏彩超等检查,部分患者进行冠脉CTA、131I-间碘苄胍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检查,通过检查除外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绞痛及嗜铬细胞瘤等器质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发作诱因、伴随症状、病程中患者血压、发作时血压及发作缓解情况、24 h尿儿茶酚胺、治疗及治疗效果等。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发作的临床特点

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患者平均年龄(50±13)岁,病程5(1,13)年。其中19例患者在平时高血压基础上有高血压阵发性加重,在1~3种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患者平时血压(136±12)/(84±9) mmHg(1 mmHg=0.133 kPa),惊恐发作时血压升至(181±13)/(105±15) mmHg。5例患者平时血压在正常范围,为(125±10)/ (76±6) mmHg,发作时血压升至(175±26)/(92±14) mmHg。

2.2 发作诱因

发作前有明显诱因者13例(54%),多为劳累、情绪紧张和激动所诱发,少数因饮酒、刺耳声音、嘈杂环境引起。

2.3 伴随症状

24例患者中,惊恐发作时22例(92%)患者伴随心悸、心慌,18例(75%)患者伴随头晕,9例(38%)患者出现发抖或震颤,8例(33%)患者伴随胸闷、气促或呼吸困难, 7例(29%)患者伴随发冷或发热感,分别有6例(25%)患者伴随面色苍白、麻木感、出汗、全身或肢体乏力、恶心或腹部不适、便意或尿频,5例(21%)患者伴随面色发红,分别有4例(17%)患者伴随头痛、胸痛或胸部不适,分别有1例(4%)患者伴随恐惧感、哽噎感、口干及耳鸣。

2.4 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

19例患者可提供明确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持续时间最短10余秒,最长6 h,短于30 min者7例(37%),30 min~2 h者8例(42%),超过2 h者4例(21%)。发作频率不规律,从数年1次到1 d数次不等。

2.5 发作缓解情况

惊恐发作时,9例(38%)患者可自行缓解,其余患者自述需应用药物后方可缓解,药物多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速效救心丸等。

2.6 家族史

其中1例患者的妹妹诊断抑郁症,余患者否认惊恐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等家族史。

2.7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0例患者行24 h尿儿茶酚胺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23.4±10.0)μg(正常范围:16.7~40.7 μg),24 h尿肾上腺素(3.2±1.5)μg(正常范围:1.7~6.4 μg),24 h尿多巴胺(169.0±88.8)μg(正常范围:121~331 μg)。

2.8 治疗及随访

24例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同时15例患者接受抗焦虑抑郁药物(劳拉西泮、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度洛西汀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治疗。治疗后随访到17例患者,余患者失访。17例患者中,7例(41%)患者未再发作,10例(59%)患者仍有发作,但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减少。

3 讨论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临床以反复惊恐发作为特征。患病率为1.5%~5.0%[2]。惊恐发作是临床中较常遇到的问题,部分患者惊恐发作时伴随血压升高,需要与嗜铬细胞瘤相鉴别[3]。

惊恐发作时出现阵发性血压升高的机制不甚清楚,可能的机制如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α和β受体敏感性增高,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产生“伪嗜铬细胞瘤现象”[1];也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发作间期,患者的基础状态的血浆肾上腺素水平也升高[4]。惊恐发作致阵发性血压升高的临床特点尚未见文献报道,根据本组资料,总结特点如下:1)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高峰发病年龄50岁左右;2)发作时血压明显升高;3)发作时伴心悸/心慌、头晕、胸闷的比例高,头痛及出汗的比例较低;4)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无规律,多数患者有精神情绪改变等发作诱因。

嗜铬细胞瘤患者阵发性血压升高的特点如下:1)发病无性别差异,高峰发病年龄30~50岁;2)高血压发作时血压波动大,多数患者收缩压超过200 mmHg;3)发作时伴典型三联征:心悸、多汗、头痛;4)发作常无诱因,也可因运动、体位改变、排便、按压腹部等所诱发,精神及心理因素诱发比例较低;5)发作频率逐渐增加[5]。

综上,惊恐发作致阵发性血压升高患者多见于女性,发作时血压明显升高,常见伴随症状为心悸/心慌、头晕、胸闷,多存在精神刺激等发作诱因,发作无规律。因其临床症状常不特异,需要与嗜铬细胞瘤相鉴别,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5-6],必要时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131I-间碘苄胍显像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排查肿瘤[7]。

猜你喜欢

儿茶酚胺嗜铬细胞诱因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部位·+·症状· 让你准确判断头痛类型及诱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CT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儿茶酚胺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