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2021-03-26黄智君刘劲涛夏丹霞陈小麟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鹭鸟低潮苍鹭

黄智君 刘劲涛 夏丹霞 陈小麟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102)

滨海湿地环境是水鸟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鹭科鸟类、鸻鹬类、雁鸭类和鸥类等水鸟觅食、栖息及繁殖的场所(Xia et al, 2017; Dencer-Brown et al, 2020)。由于城市开发、滩涂围垦以及人工养殖渔业等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底栖物种多样性下降,湿地功能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造成滨海湿地水鸟种群数量的剧烈波动(murray et al, 2014; 颜凤等, 2017; 李晶等, 2018)。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各样的生态修复工程在全国各地展开,如北戴河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车铭哲等, 2019)、厦门五缘湾湿地修复工程(黄海萍等, 2015)、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修复工程(曹牧等, 2018)和上海浦东东滩生态修复工程(刘晶等, 2015)等。

在湿地生态修复中,由于红树林具有提高防风消浪、促淤固堤以及调节气候等防护林生态功能,其独特的耐盐、耐淹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底栖生物的支撑作用,使得人工种植红树林逐渐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手段(林秋莲等, 2020; Erftemeijer et al, 2020)。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多聚焦于海水污染、景观生态以及底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徐华林等, 2012; 吴海萍, 2019; 周细平等, 2019; 陈一宁等, 2020)。湿地水鸟种群数量或种类丰富程度是衡量湿地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但以水鸟作为指标的生态恢复评价以及红树林修复对鸟类种群动态影响的评价仍有待更多的深入研究(Canales-Delgadillo et al, 2019)。本研究以厦门下潭尾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为例,聚焦于鹭科鸟类,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

下潭尾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24.65°N,118.19°E)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同安湾东北角,面积约为257 hm2,是以人工种植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等红树为主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调查区域内生境类型多样,包括栈道堤岸、绿化林地、高潮裸露地、潮汐可淹没的潮滩、人工种植的红树林和养殖塘等生境。修复区域的潮滩主要为泥砂质泥滩,分布有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弧边招潮蟹(Ocypoda stimpsoni)等大型底栖动物。该修复区的红树林种植工程有两期,2011—2013年的一期工程种植树种以秋茄、桐花树与无瓣海桑为主。2014—2019年的二期工程主要包括补种红树林40.8 hm2、水道疏浚、公园景观与栈道建设等。

2 研究方法

采用样点法结合样线法进行鸟类野外调查(陈小麟等, 2012),调查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每月调查统计鹭鸟的种类及数量。使用8×42双筒望远镜及25~60倍单筒望远镜观察记录,于每月农历十五前后的大潮期开展调查。2014年1—12月在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完成对比数据的调查。由于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生境类型随着潮汐的变化而不同,每个调查日分别在高潮位与低潮位进行观测,分别记录高潮位与低潮位的鹭鸟种类、数量及其所处的生境类型。鹭科鸟类物种及数量月份变化总体分析时,采用当日调查到的最大数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树林修复区鹭鸟种类与数量

调查结果显示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区共记录鹭科鸟类8种1319只次。修复区栖息分布的鹭鸟种类有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coromandus)、池 鹭(Ardeola bacchu)、夜 鹭(Nycticorax nycticorax)4种留鸟,夏季记录到夏候鸟黄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迁徙季节偶尔记录到过境鸟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冬季有大白鹭(Ardea alba)、苍鹭(Ardea cinerea)等冬候鸟在此越冬。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的鹭鸟种群调查发现,白鹭种群数量在2月、4—10月占比最大,为优势物种 ;2019年2—4月鹭鸟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2019年5—6月鹭鸟数量显著增加,其中2019年6月记录到全年鹭鸟数量的最高峰值,单次调查白鹭最高纪录399只次;2019年6月之后,随着白鹭种群数量的大量减少,鹭鸟数量发生大幅度下降。秋冬季,大白鹭和苍鹭陆续到达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越冬,增加了修复区的鹭鸟数量,2018年12月—2019年1月大白鹭和苍鹭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图1)。

图1 红树林修复区鹭鸟种类及种群的数量变化Fig.1 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ardeid species and populations in mangrove restoration area

3.2 红树林修复区不同潮位的鹭鸟数量与分布

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潮汐为半日潮,一天经历2次海水的涨落,修复区内周期性地出现低潮位滩涂和高潮位海面的不同生境类型。不同潮位生境类型的变化,导致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栖息的鹭鸟数量发生动态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低潮位时的鹭鸟数量多于高潮位,其中2019年5—6月低潮位时的鹭鸟数量最多;但在2018年10月迁徙季节的高潮位记录到的鹭鸟数量多于低潮位数量(图2)。

调查发现,低潮位时鹭科鸟类主要在滩涂湿地上觅食(表1)。低潮位滩涂生境中共记录到白鹭(1320只次)、大白鹭(192只次)、苍鹭(12只次)和中白鹭(8只次),只有少量的白鹭(6只次)、大白鹭(19只次)、夜鹭(4只次)和黄苇鳽(1只次)在低潮位的红树林上停栖。高潮位时,红树林是鹭科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涨潮时,大部分潮滩被海水淹没,仅余留小部分高潮裸地,在潮滩觅食的大部分鹭鸟转移到红树林上停歇,因此,高潮位红树林生境中记录到的白鹭、大白鹭、苍鹭等鹭鸟数量明显多于低潮位红树林生境。

图2 红树林修复区不同潮位的鹭鸟数量变化Fig.2 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ardeid birds between different tide levels in mangrove restoration area

表1 红树林修复区不同潮位的鹭鸟生境分布Table 1 Ardeid habit at distribution between different tide levels in mangrove restoration area

3.3 红树林修复区不同修复阶段的白鹭种群数量变化

通过对比红树林修复区二期工程开始和结束两个阶段白鹭种群数量变化,进一步探讨红树林修复对白鹭种群动态的影响。2014年的观察记录显示,在红树林修复区二期工程开始时,修复区内白鹭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每月观察记录到种群数量不超过50只次。2018—2019年的观察记录发现,随着人工种植红树林逐渐成林,修复区内的白鹭种群数量呈现较大幅度增加(图3)。

图3 不同修复阶段的白鹭数量变动Fig.3 The population changes of Egretta garzetta between 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

与2014年调察记录相比,2019年5—6月期间鹭鸟数量增长最为明显。其中2019年5月调查记录到鹭鸟数量299只次,6月鹭鸟数量最多达393只次。在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5—6月的调查中,观察到白鹭在树径20~35 cm的秋茄及半红树黄槿上营巢育雏,巢位高度在2.5 m以上,鹭巢处于最高潮位线之上,未被海水淹没。在鹭科鸟类繁殖季节,观察发现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区有鹭类亲鸟及亚成体一起觅食于滩涂湿地,这些亲鸟及亚成体可能来自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或邻近区域的繁殖地。7月之后,随着繁殖白鹭逐步向修复区的外围地区扩散分布,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的鹭鸟数量有所回落,但大多数月份仍维持在60只次以上。

4 讨论

厦门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鹭鸟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动。鹭鸟有留鸟4种、冬候鸟2种、夏候鸟1种和过境鸟1种,秋冬季的鹭鸟种类多于春夏季,主要原因在于冬候鸟大白鹭和苍鹭在秋冬季节到达修复区并在此越冬。鹭鸟数量在5—6月达到高峰,在秋冬季为次高峰。在全年分布的9个月当中,白鹭种群数量在鹭鸟各个物种中的占比最大,为优势物种,对鹭鸟数量具有最重要的影响。5—6月鹭鸟数量最多,6月之后,由于白鹭繁殖结束后逐渐向外围地区扩散,白鹭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在秋冬季节,大白鹭和苍鹭陆续到达修复区越冬,12月至次年1月期间大白鹭和苍鹭的种群数量最多,对修复区秋冬季鹭鸟总数量具有决定性影响。

红树林生态修复区不同修复阶段的白鹭种群数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修复初期相比,修复后的白鹭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区内白鹭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主要包括2个方面:(1)红树林生态修复增高了土壤酶活性(李云桑等, 2020),增加了鱼类、甲壳类及多种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富度(陈昕韡等, 2016; 周细平等, 2019; Canales-Delgadillo et al, 2019; Dencer-Brown et al, 2020; Erftemeijer et al, 2020),为鹭科鸟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资源(Fang et al, 2012),吸引了在周边区域栖息、越冬及繁殖的鹭鸟到生态修复区中觅食(Arcos et al, 2020),由此增加了修复区的鹭鸟数量。(2)由于修复区内红树林密集成林以及海水的阻隔,人为活动干扰较小,而且一些高大红树林成为鹭鸟繁殖筑巢的营巢树,红树林修复区为鹭鸟提供了适宜的繁殖场所,在修复区内繁殖的亲鸟及其后代也增加了鹭科鸟类数量。已有研究报道,鹭类亲鸟选择距离繁殖地较近且食物丰富的觅食地进行觅食,以节省相应的能量消耗,提高其繁殖成功率(魏国安等, 2002)。

红树林生态修复区不同潮位的鹭科鸟类调查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区改善了鹭科鸟类的栖息环境,更好地满足了鹭鸟在不同潮位时的不同生境需求。鹭鸟在低潮位时主要活动在大片裸露的滩涂上,红树林修复后的滩涂及其丰富的食物资源在低潮位时为鹭科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环境;修复区滩涂上的白鹭种群数量在低潮位时明显多于高潮位,其原因可能是修复区滩涂也吸引了邻近区域的白鹭到此觅食。另一方面,高潮位红树林生境中记录到的白鹭、大白鹭、苍鹭等鹭鸟数量明显多于低潮位红树林生境,说明修复区红树林在海水高潮位时为鹭科鸟类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场所,除了留鸟的白鹭外,还吸引了冬候鸟大白鹭及苍鹭在迁徙及越冬季节大量停歇于红树林区域,促进了修复区大白鹭及苍鹭种群数量在迁徙及越冬季节的增长。

综上所述,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既促进了鱼类、甲壳类及多种底栖生物的恢复,为鹭科鸟类提供食物丰富的觅食地;同时,又提供了鹭科鸟类高潮位的停歇地及繁殖期的营巢地,显著改善了鹭科鸟类生存需要的各种重要栖息环境,促进了鹭科鸟类数量的增加,有益于鹭科鸟类的保护。

猜你喜欢

鹭鸟低潮苍鹭
“独处爱好者”苍鹭
标志大革命在湖南走向低潮的是什么事件?
苍鹭与老树
聪明的鹭鸟
聪明的鹭鸟
聪明的鹭鸟
完形填空Ⅲ
巴蒂尔Ⅱ代篮球鞋
走出“低潮”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