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3-26罗玲华黄丽钦范恬昕李妙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20期
关键词:脑卒中

罗玲华 黄丽钦 范恬昕 李妙玲

【摘要】 目的:探討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徒手淋巴引流治疗,研究组进行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BI评分、临床指标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较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BI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TAM指数较高,肿胀程度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1、2、4周后Fugl-Meyer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应用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肩关节功能及上肢功能,降低肿胀程度和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徒手淋巴引流 肌内效贴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Clinical Effect Study of Unarmed Lymphat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Tape on Post-stroke Patients with Ⅰ Stage Shoulder and Hand Syndrome/LUO Linghua, HUANG Liqin, FAN Tianxin, LI Miaol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20): 0-0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unarmed lymphat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on Ⅰ stage of post-stroke shoulder and hand syndrome.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hand syndrome Ⅰ stage after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ee hand lymphatic drainag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ee hand lymphat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VAS score,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BI scor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Fugl-Meyer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e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and BI score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AM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and the degree of swelling was lower after treatme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ugl-Meyer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after 1, 2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reehand lymphatic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patch in the treatment of Ⅰ stage of post-stroke shoulder and hand syndrome is relatively ideal, which can improve the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upper limb function, reduce the degree of swelling and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Unarmed lymphatic drainage Intramuscular patch Stroke Shoulder and hand syndrom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Hospital of Nanchang, Nanchang 330037,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20.010

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肩手综合征,其发病率可高达30%,临床表现为患侧肩关节肿胀、疼痛及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等,同时还伴随肩关节脱位的发生。根据疾病的发展将其分为Ⅰ、Ⅱ、Ⅲ期,分级程度越高则表示疾病发展越严重,需要早期进行治疗以消除临床症状[1]。现阶段,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多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及超短波等物理因子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对康复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发现肌内效贴具有消肿止痛的效果,能够稳定偏瘫侧肌肉和关节,徒手淋巴引流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水肿情况[2]。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单一应用均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通过将徒手淋巴引流和肌内效贴结合治疗,分析其临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3];②意识清晰;③首次发病;④神经系统无进展。(2)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如肩周炎、颈椎病等;②治疗禁忌证,如静脉血栓等;③严重皮肤损伤;④过敏性体质;⑤肝肾功能重大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且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呈仰卧位并放松身体,操作前指导其使用腹式呼吸法,应用压送、旋转等手法以加压和放松交替的形式对其水肿部位进行治疗,将颈部淋巴和腋窝淋巴结区激活,开通淋巴管道后引流淋巴液,以推动淋巴液逐渐向静脉系统回流,避免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双手从患者的患侧上臂内侧向腋窝进行旋转按摩,然后在三角肌前后处向腋窝淋巴结轻抚按摩,其次在上臂掌面外侧进行按压轻抚,并在肘内外部及肘窝向近心端进行旋转抚摩,最后从腕部向肘部进行环形排空轻抚,并依次从腕背、手背、手指以及手掌处进行向心性静止旋转抚摩,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1.2.2 研究组 徒手淋巴引流治疗方式同对照组,患者呈仰卧位,散状型贴法的基部固定在肱骨外上髁中,沿前臂背侧贴至腕伸直肌肉和肌腱交接位置,尾端则沿手部背侧贴到指尖位置,伸直手腕后,将尾端绕指尖贴至手掌;患者呈坐位,应用I型贴布基部固定于肩胛上角内侧,尾端贴至肱骨大结节,并延展至三角肌粗隆,促使肩部肌肉收缩,每次维持3 d,间隔1 d后再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6版教材,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显效:治疗4周后,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肩、手关节活动未受到限制;有效:患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肩、手关节受到轻微限制;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受到严重限制[4]。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0分制,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重度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肩关节功能评分为百分制,分值与功能呈正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百分制,分值与活动能力呈正比[5]。(3)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总主动活动度(TAM)>220°表示屈伸活动正常;肿胀程度根据参考排水法,按照其差值计算排出水体积,体积越大表示肿胀程度越严重[6]。(4)比较两组的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总分66分,分值与功能呈正比[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5岁,平均(53.2±3.8)岁;患病时间15~53 d,平均(34.2±2.7)d;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2~64岁,平均(53.3±3.7)岁;患病时间17~52 d,平均(34.4±2.6)d;18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比

较 治疗前,两组VAS、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评分较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BI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TAM、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AM较高,肿胀程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Fugl-Meyer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1、2、4周后Fugl-Meyer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研究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也有研究认为其与肌肉泵作用降低存在密切联系[8-9]。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三期,其中Ⅰ期表示急性期,Ⅱ期表示处于营养障碍期,Ⅲ期患者其肩手部疼痛消失,但是肌肉明显萎缩引起畸形[10]。若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进行有效治疗,延缓病程发展的同时,还可避免手部发生功能障碍。

徒手淋巴引流作为一种按摩技术,其通过在皮肤表面进行按摩,促使淋巴液进行流动,有利于改善淋巴管和淋巴结的重吸收作用,缓解水肿及纤维化等情况[11]。肌内效贴是根据生物力学设计的一种弹性贴布,因其不存在药性,不会对患者皮肤造成过敏现象[12]。临床研究显示,肌内效贴通过贴于患者体表,可以保护肌体肌肉骨骼系统,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1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表示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有效性。

本研究通过使用散状型贴法和I型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以让患者手腕伸直,使淋巴回流,避免手腕出现异常屈曲,有效缓解了患侧水肿。另有研究发现肌内效贴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治疗:(1)通过调节关节位置,矫正其过度弯曲;(2)刺激皮肤表面的感受器,使本体感觉反馈调节得到增加,进而调节机体神经肌肉的活动;(3)通过调节肌肉收缩,抑制强化肌肉,提高其弱化的肌肉功能[14-15]。徒手淋巴引流能够通过激活淋巴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淋巴管管壁中的平滑肌收缩功能,促使淋巴收缩,淋巴液则可以充分流动,最终使组织间液进行回流,缓解肿胀程度[16]。还有研究显示,徒手淋巴引流能够在短期内缓解肿胀程度,但是对于轻微患者效果不甚理想,而与肌内效贴联合治疗可以增加皮下间隙,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提高患者预后质量[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AM较高(P<0.05),肿胀程度较低(P<0.05)。表示经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侧总主动活动度,降低肿胀。

研究认为,徒手淋巴引流与其他方式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功能,有利于稳定患侧关节,使患侧关节活动不受限制,还可以提升本体感觉,而且对于部分偏瘫患者来说,这种治疗方式有利于恢复其躯干和肩胛骨功能[18]。同时这种治疗方式还能够促进清除组织代谢废物的能力,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的活性,达到镇痛的目的[19]。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存在减轻肌肉痉挛的效果,能够提升肩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机体神经恢复本体感觉[20]。肌内效贴也具有纠正力学结构的作用,其通过本体感受的反馈调节作用恢复上肢功能。这是因为肌内效贴存在一定的伸缩性,其可牵动皮肤,使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间隙得到明显增加,然后对筋膜组织的流向产生影响,有利于促使淋巴回流,在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时缓解水肿现象[21]。还可能是由于肌内效贴能够持续性增加感觉输入,可以有效增加徒手淋巴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而有效减轻患侧水肿和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就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而且恢复比较慢[22]。本研究通过应用Fugl-Meyer评分评估其上肢运动功能,进而预测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再加之肌内效贴依据Ⅰ期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准确贴扎,可以产生持续性的牵拉力,有利于促进淋巴液回流,进而加快组织液的流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评分较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BI评分较高,且研究组治疗1、2、4周后Fugl-Meyer评分均较高(P<0.05)。表示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降低疼痛,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分析可能为徒手淋巴引流治疗在消退患者肿胀程度的同时,还可消除疼痛,而消除疼痛能够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应用I型贴能够使其肩部肌肉进行收缩,使患侧肩部生物力学得到一定改变,联合应用可大大提升关节活动度,进而提升生活质量[23]。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应用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肩关节功能及上肢功能,降低肿胀程度和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磊,邱玲,彭金林,等.镜像疗法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533-535.

[2]卢红玉,庞全瑭.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经颅超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8):591-593.

[3]眼针结合熥疗治疗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平行随机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7):72-78.

[4]朱韫钰,祁奇,蒋超,等.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8):588-590.

[5]朱韫钰,祁奇,蒋超,等.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5):437-439.

[6]刘阳,李建华,陶静琰,等.运动贴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及上肢功能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9):90-92.

[7]陈健美,郑少颜.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47-50.

[8]叶静,李涓,周俊,等.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meta分析的再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2):65-70.

[9]万福铭,周淼焱,李唯溱,等.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2):140-145.

[10]张春佳,高正玉,王强,等.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肩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表现[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2):1100-1104.

[11]邵妍,劉建平,鞠庆波,等.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9):53-57.

[12]谷文英.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9):37-39.

[13]欧建林,郝赤子,陈芳婷,等.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5):235-238.

[14]王立超,林毅,张培鑫.温通三焦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效果[J].上海医药,2020,41(8):59-62.

[15]冯润枝.浮针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138-140.

[16]史菲,朱丹,林嘉文,等.中医辨证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7):83-85.

[17]贾杰.脑卒中上肢康复:手脑感知与手脑运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13(4):385-389.

[18]卢明香,刘兰英,王培霞,等.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J].中医研究,2020,33(7):55-58.

[19]蔡琛,杨宁,孙秋芳,等.任务导向同步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3):93-95.

[20]钱叶叶,吴毅.脑卒中后上肢及手运动功能定量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6):469-472.

[21]陈烨,茅慧雯,汤莉,等.联合动作观察法对脑卒中后手与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24(4):482-484.

[22]王晓春,刘通,王俊华,等.透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0,40(1):21-25.

[23]侯莹,高琳,陈苗苗,等.基于运动想象的手部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81-85.

(收稿日期:2021-05-27) (本文编辑:张爽)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