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念麦子

2021-03-25赵玉明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磨刀石麦地麦粒

赵玉明

20余年的乡村生活,我见证了一茬又一茬麦子的一生。

我对麦子的喜爱之于稻子,更胜一筹。且不说麦苗青青、风吹麦浪的万种风情,单从麦粒磨成面粉,再由面粉做成包子、馒头、煎饼、面条,这些各种形色美食的制作过程,简直就是一首诗歌的诞生。

那年秋天,稻子收割入仓,生产队开始分田到户。我家分到的六斗田,父亲精耕细耙,种上小麦。寒露左右,麦芽像锥刃一样密密麻麻地钻出来,在深秋的田野里,等待一场雪。

那一年,天遂人愿,雪下得特别大,麦苗在冬天得到很好的滋养。立春的暖风吹过,冬雪消融,大地一片春潮涌动。田野里的麦苗醒了,舒展如兰的青色叶片。麦苗的青,是那种浓郁的青,比碧玉更柔和,比翡翠更沉稳。麦苗青青,阳光充沛,让它们在每一次欢快的跳跃中,为麦苗增加拔节的力量。麦苗青青,是农人在大地上书写的锦绣文章。

节气很快到了小满,田畈里成了一片微微泛起金色的海洋。父亲每天都要去麦地,看着麦子的长势,眼睛里流露出欣喜和迷恋的神色。灌浆的麦粒只欠一阵风了,当夏日的风被太阳炙烤成滚滚热浪,大步流星地从麦田的上方经过,一粒粒麦子的清香,随着风四处飘散,弥漫了整个村庄。麦子熟了。

镰刀挂在仓房的墙壁上,静静地等候了一冬一春,浑身闲得不自在,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开镰前晚,父亲喝了几杯自制的高粱酒,脸色红润。那晚月光皎洁,父亲坐在小竹椅上,往磨刀石上澆了一些水。月光下,他双手拿着镰刀,放在磨刀石上,弯腰一推一拉,动作优美流畅。

开镰的那天,大家都起得特别早。早上的麦秆因露水湿润,趁早割麦不易掉穗。金黄色的田野里,全村人像约好了一样,大人小孩齐上阵,到处都是人欢马叫,好大一个排场!父母在田里挥汗如雨,半晌午时,半块田的麦子已经乖巧地躺在麦地里。

父母终于赶在正午把麦子全部割完了。一排排麦子整齐地躺在麦地里,神态宁静安详。四季轮回,一茬一茬的麦子,如同一波潮水“哗啦啦”退去,一波潮水“哗啦啦”地又上来。大地上,人其实和麦子一模一样。

把麦子在地里捆好,挑到场上,晒上一个日头,就要打场了。打麦也要挑晴好的日子。

麦子的一生,从一粒旧麦开始,到一掬新麦结束。麦粒归仓,母亲会先拿一袋子,到村里的磨坊磨成新鲜的面粉。那散发着麦香的雪白的面粉,在母亲的指间魔术般地变成各种食物,温养着我的胃。

如今,我虽已远离村庄,但每到麦熟时节,就会想起父亲的麦地,想起像麦子一样生长的乡村故事,点点滴滴,都是温暖的记忆。

(常朔摘自《福建日报》/图 雨田)

猜你喜欢

磨刀石麦地麦粒
两块磨刀石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后记 一生的麦地
青青的麦地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
人人都需要一块磨刀石
蚂蚁和麦粒
路过一片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