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文体选择问题辨析

2021-03-25魏红豆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写作教学

魏红豆

【摘要】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教学文体进行写作教学,不利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中,真实文体已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真实文体已成为主导:在全国卷高考作文中,选择真实文体亦为大势所趋。一线教师亟待更新观念,在实际教学中选择真实文体进行写作训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写作教学;教学文体;真实文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3-0038-03

“2020年高考全国卷都考发言稿、演讲稿、书信这些文体,那么记叙文、议论文还要不要训练?”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名语文教师向专家提出了写作教学中文体选择的问题。可见,在这场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文体选择问题已经传到教学第一线。学生的写作训练中,是继续因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教学文体”,还是选择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真实文体”?这已经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笔者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和高考作文,在此加以申说。

一、教学文体的产生与发展

要说清楚教学文体,先要说真实文体。真实文体是指现实中存在的或历史上存在过的,为了交际需要而使用的文体,譬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或者演讲稿、传记、文学评论、回忆录、书信等各种实际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文体。

与真实文体不同,教学文体主要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文体,它是以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称为记叙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称为议论文,以说明为主的文章称为说明文。我国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解释:“记叙、说明、议论是三种主要表达方式,只是为了教学之便才称之为文体。”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样的文体,只是“为了教学之便”而对文章进行的逻辑划分,它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学校语文教学这个特定领域,所以,它们被称为教学文体。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的研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名称虽然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陈望道,30年代被叶圣陶、夏丏尊沿用,但是成为正式的“文体”概念实自1963年的语文“统编教材”。此后,它们成了语文教学领域的概念,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今天。教学文体的命名和使用,对语文教学影响巨大。从阅读教学来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是教材组织单元的、或显或隐的文体标准;从写作教学来看,这三大文体又是写作训练的主要文体。

二、教学文体与真实文体

1963年语文教材编委会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引进教材编写,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学生只要学好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一类教学文体,把具有“通用性”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掌握了,就是把写作“基本功”练好了,那么就可以应对真实生活中的所有真实文体的写作。我国语文教育家章熊说:“三大基本文体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涵盖了各种文体胚胎,中学生学会了‘教学文体,将来不愁不会文学性写作和应用性写作。”而针对教学文体,华东师范大学周子房在一次题为《“功能作文”的基本理念》讲座中,引述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大卫·R·罗素(David R.Russell)的一个比喻来予以解说,David R.Russell把写作训练和球类训练进行类比,提出学生是不可能通过“基本的打球课程”学习一种“通用球类技术”来提高具体的乒乓球、排球等球类运动的球技的观点。同理,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些教学文体的训练,就学会了写散文、小说、戏剧甚至传记或者新闻时评或者某物说明书等真实文体。

确实,每种真实文体都有自己的规定性和功能性,需要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学会散文必要通过散文的课程訓练,学会新闻评论必要通过新闻评论的课程训练。如此,才可以培养学生包括文体感在内的语感,才可以训练出真正的写作能力。

对于真实文体,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案例进行了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此案例出自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显然,这一写作任务所涉及的演讲稿、家信、观后感、慰问信等都属于真实文体。面对这些真实文体的写作要求,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真正的语文实践,才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

三、真实文体已经逐渐得到重视

在2017年版课标中、在最近全国推广使用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在高考作文中文体选择状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1.2017年版课标知识系统中真实文体得到重视。

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2017年版课标,不再使用包括教学文体在内的旧的语文知识系统。笔者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版课标,“记叙文”“说明文”检索结果都为0,“议论文”检索结果只有一处,这一处也不是要求写作议论文,而是写学术性小论文,并且说“学术性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其写作的重点在表达研究成果,可参阅学术论著的基本格式和语言表达”。可见它是把议论文与学术性小论文进行比较以说明学术性小论文的文体特点。2017年版课标所设置的18个任务群,无论阅读任务,还是写作任务,全部都指向真实文体。如“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和写作直接相关的部分是这样的:总的要求是“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提示学生“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其所涉及的诸如文学评论、杂感、研究论文等,无一不是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真实文体。

2.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写作真实文体占主导。

笔者查阅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5册教材,在全部23个单元的“单元任务设计”中,真实文体已占绝大部分,如诗歌、散文、文学短评、推荐书等;但是教学文体也并未消失:要求写记叙文的写作任务,没有1个;要求写说明文的写作任务,只有1个;要求写议论文的写作任务,有5个,其中明确要求写议论文的只有2个。

3.高考作文命题中真实文体渐成主流。

为了解文体选择状况,笔者对2018年至2020年3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和北京、上海、天津及江苏、浙江等省高考作文题进行了查阅和统计,情况如下:上述自主命题的两省三直辖市,3年的作文命题基本指向教学文体,只是在文体方面的要求或提示较过去明确,如2018年“浙江卷”提出“明确文体”,2019年“天津卷”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总体来说,文体方面几乎没有变化。但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命题的“全国卷”,变化非常大:2018年3道作文题还全是明确指向教学文体,但是2019年3道题就有2道题明确指向真实文体,其中“全国一卷”要求写演讲稿,“全国二卷”要求写演讲稿、家信、观后感、慰问信等,即上文所引的“案例”;到了2020年3道题已全部明确指向真实文体,其中“全国一卷”要求写发言稿,“全国二卷”要求写演讲稿,“全国三卷”要求写书信。由此可以看出,各省自主命题的写作文体选择,还大都因袭原来写教学文体的轨道,但是“全国卷”已经明确将写作教学导向真实文体。

因此,一线教师需要更新写作教学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多选择那些实际存在的真实文体,按照其明确的文体进行训练。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写作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语言建构的策略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