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雅人格培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25杨敏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

杨敏

摘 要 和雅人格是指和融于天地、雅正于自然的“生态型人格”,和融于他人、雅正于社会的“群态型人格”,和融于身心、雅正于自我的“心态型人格”,和融于东西、雅正于天下的“世态型人格”。其素养模型由雅言、雅行、雅体、雅趣、雅怀、雅思相统一的“六雅”人格素养构成。“和雅人格”的实现,有赖于导向性的课程引领、校本性的课程建构和整合性的课程实施。

关键词 和雅人格 素养模型 课程实践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小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在“人化自然,和润于心”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培养家庭的“和雅好孩子”、学校的“和雅好学生”以及社会的“和雅小公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和雅人格的课程体系。

一、和雅人格养成教育的内涵

人和小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为基本遵循,依据“人化自然,和润于心”的核心理念,

提出了和雅人格的概念。和雅人格既源于“人化自然,和润于心”的学校教育哲学,更源于中国“和文化”“雅文化”等传统思想文化的启迪。“和文化”和“雅文化”在学校教育哲学中有机融合,形成和雅人格概念,引领“和润于心”的实践,推进“蒙以养正”的人格养成教育。

1.和融于天地、雅正于自然的“生态型人格”

和融天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观念影响到人格养成教育,形成了崇尚自然的教育法则。一是指学校教育要遵循规律,既尊重人的客观差异性,又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点因材施教。二是指学校要实施生态教育、绿色教育,使学生养成善待自然、关爱地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通达天地一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形成和融于天地、雅正于自然的“生态型人格”。

2.和融于他人、雅正于社会的“群态型人格”

和融他人即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共同体视域下审视教育环境,学校中的任何一位师生都属于一个校园共同体中的一员。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从和谐人际关系开始。有了人与人的和融与和谐,方能达至人与社会的和睦与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形成和融于他人、雅正于社会的“群态型人格”,以此促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

3.和融于身心、雅正于自我的“心态型人格”

和融身心即是人与自我的和谐相处。人的自我既包括外在自我,也包括内在精神自我,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便是要遵守社会整体的秩序与伦理规范。这与人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心灵秩序紧密相连。如果说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么人格和谐就是和谐培养的实质所在。基于此,人和小学实施和雅人格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和融于身心、雅正于自我的“心态型人格”。

4.和融于东西、雅正于天下的“世态型人格”

弘扬和合文化理念,必须积极借鉴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实施和雅人格养成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从而通达放眼全球、和融东西的人格境界。

具体而言,和雅人格就是聚焦“必备品格”、涵养敦雅品德;聚焦“人文底蕴”,涵养温雅言语;聚焦“科学精神”,涵养慧雅学识;聚焦“大美情怀”,涵养高雅美趣;聚焦“健康第一”,涵养健雅身心;聚焦“社会参与”,涵养文雅举止。雅言、雅行、雅体、雅趣、雅怀、雅思相统一的“六雅”人格素养模型,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化表达形态。“六雅”素养虽然分属于不同的素养领域,但不是分割的,它们有机和谐地统一于人的素养系统中,共同构成和雅人格的养成内涵。

二、学校和雅人格的课程设计

和雅人格的养成,有赖于学校课程的系统建构。人和小学将课程设计为导向型的课程引领、校本性的课程建构和整合性的课程实施三类。

1.导向性的课程引领

人和小学构建着力在和雅人格的引领下,对学校课程进行系统建构,在“和雅少年”理想人格和学校教育现实之间搭起了桥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具体而言,人和小学强化课程育人机制,实施自我人格养成教育、社会群体人格养成教育、自然生态人格养成教育、国际理解人格养成教育,使儿童获得广泛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社会价值。首先,学校着力于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人格品质,实施“和雅人格”养成教育,开展导向性的课程,积极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学校积极利用各门学科、各种社团、各种活动,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最后,学校注重通过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学习形成的高雅审美情趣。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人格养成教育课程,每一个儿童都留下了终身受用的财富。

2.校本性的课程建构

人和小学90余年坚持践行“平民教育”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天地人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系统和以“人人进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聚焦“六雅”着力构建和雅人格素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和润课程”和“和润育德”两大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和雅

少年”。

人和小学不仅重视培育学生追求真理、科学探索的能力,还注重培育学生发现真理、知行合一的探索精神。因此,人和小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建构了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保护学生的探索天性,培育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这类课程的评价标准并不在于探索的结果,而是重视学生探索的过程。为此,人和小学系统建构了科学课程、科学社团、科学探索小组等载体,为调动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积极性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组建了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小团体,并聘请了校外的专业教师予以指导。人和小校积极倡导主题式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构建学生温雅语言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3.整合性的课程实施

和雅人格素养模型不仅指向全面发展的人,而且将学生发展置于教育、课程的核心地位,秉持学生立场,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全面推动学校课程的实施。

学校开辟学科关联与主题融通的路径,开发了6类统整课程:一是聚焦“品德敦雅”人格素养,开发了整合型美德拓展课程;二是聚焦“谈吐儒雅”人格素养,开发了整合型文化拓展课程;三是聚焦“学识慧雅”人格素养,开发了整合型思维拓展课程;四是聚焦“美趣高雅”人格素养,开发了整合型艺术拓展课程;五是聚焦“體魄健雅”人格素养,开发了整合型运动拓展课程;六是聚焦“举止文雅”人格素养,开发了整合型规范习得课程。整合后的课程有交叉、有渗透、有延伸、有拓展,充分营造了多学科整体育人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养成的通道,成为人格养成教育的生长点,也成为儿童兴趣的发力点,为儿童创造了丰富的童年经历。

总而言之,人和小学坚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为内容,通过相应的实施路径,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地区特点和需要,以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致力于培养家庭的“和雅好孩子”、学校的“和雅好学生”、社会的“和雅小公民”。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基于就业导向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探析
软件学院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