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通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5刘彦汶郑仲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蓟龙胆草木通

刘彦汶,郑仲华

(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或 白 木 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本品主要含三萜及其皂苷,此外还含有木脂素苷类、香豆素、氨酸、酚类、油脂、有机酸和多糖类等多种成分[1]。木通性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本文对古医籍、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木通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木通临床的配伍及剂量,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据文献记载《唐本草》以前的本草和《本草纲目》中均无木通之名,均以通草命名之[2]。古之医家多以木通配伍不同中药治疗手足厥逆、淋证、时毒疬气等疾病。《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木通(二两约27.6 g)通经脉,以畅血行,与桂枝、细辛合用,木通得桂枝、细辛之温,则寒而不滞,桂枝、细辛得木通之寒,则温而不燥,共奏通血脉之效,用以治疗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兰室秘藏》龙胆泻肝汤,木通(五分约2.07 g)清热利湿,与车前子合用,泻小肠、膀胱之湿,共奏清热利湿、导邪下行之效,治疗阴部时复热痒及臊臭。《严氏济生方》小蓟饮子,木通(半两约20.7 g)清热利尿通淋,与君药小蓟合用,凉血止血同时利尿通淋,治疗下焦结热血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木通(每服剂量约1.04 g)清心利小肠,与大黄合用,大黄泻热降火利湿,两者清利和清泻和法,有“疏凿分消”之巧,治疗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忡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木通(每服剂量约5 g)清热利湿,与君药滑石合用,既祛已停之湿又导热下行而增强清热,用以治疗时毒疠气。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周仲瑛

周仲瑛认为,出血热少尿期病理变化以蓄血为基础,而蓄血与蓄水常互为因果。表现为“热毒”“血毒”“水毒”三毒并见,瘀热互结,水热潴留。木通配伍白茅根清热利尿,使瘀热下趋,邪从腑泄,能够改善下焦瘀热互结的病理状态,增加肾脏血液流注,改善肾和膀胱气化功能,增加尿量,木通常用 9 ~ 20 g[3-5]。

2.2 孙桂芝

孙桂芝认为,膀胱癌之湿热重在下焦,治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常用八正散加减治疗,其中木通苦寒通窍利水,兼导心火下行,清小肠之火,车前子、滑石利水祛湿,除膀胱湿热,滑利尿道,木通常用10 g[6]。

2.3 赵炳南

赵炳南认为,治疗各类急性炎症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急性及亚急性湿疹、银屑病)时需重视对心与肝胆的辨证[7],常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木通配伍车前子、泽泻以达到清利湿热的作用,木通常用剂量为6~9 g[8-11]。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善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以营血不足,或肝血不足,寒邪凝滞,脉道不利,血行不畅为基本病机的血管性疾病,如末梢神经炎、多发神经炎、尺神经麻痹等属于血虚肝寒,脉络痹阻者,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属于寒湿凝滞,脉络不和者,木通利湿通痹,配伍当归、桂枝、细辛等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木通用量为15 g[12];仝小林认为,降脂泻浊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其中木通与泽泻、车前子利小便而泻湿热,龙胆草专清肝胆火邪且善清利湿热,黄芩清肝,栀子通利三焦,木通用量为15 g[13];仝小林总结多年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执简驭繁地将高血压病的病机概括为“寒、热、水、痰、瘀、革”六种类型,其中从水辨治高血压与肾密切相关,与现代病理之水钠潴留类似,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木通主要通过利小便以改善水液代谢紊乱,常用量为6~15 g[14];在治疗晚期卵巢癌湿、瘀胶结日久,肿瘤局部生毒生热者,常以木通配伍滑石以清解之,然用量不宜过大,木通清下焦热,用量多为6~9 g[15]。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当归

潘立民等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常用木通配伍当归,当归养血和血,木通通血脉,畅血行,两者配伍共奏养血通脉之效,其中木通常用量3~9 g,当归10~18 g[16];郑文渊等治疗荨麻疹,常用利水通脉之木通配伍养血和血之当归以调节气血津液代谢异常,其中木通常用6~10 g,当归常用10~30 g[17];伍炳彩等治疗痹症腰痛,常以木通配伍当归,以木通通血脉之效助当归养血和血、通脉止痛,木通常用6~10 g,当归常用10 g[18];丁德正治疗各类血虚寒凝证之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强迫性神经症、隐匿性忧郁症、脑外伤性精神病等,常应用木通配伍当归,以达到补血活血、通利经脉之效,其中木通常用9~12 g,当归 30 ~ 45 g[19]。

4.2 配伍细辛

吴卓璇等治疗下肢瘀积性溃疡,应用木通配伍细辛,其中木通通利降火,可防细辛鼓动阳气太过而妄动,又可通利血脉搏四肢,木通常用量10 g,细辛常用量3 g[20];张立仁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木通配伍细辛以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木通通血脉,常用剂量6~8 g,细辛常用剂量5~6 g[21-22];米晓兰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木通配伍细辛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其中木通通血脉、利关节,木通常用30 g,细辛常用15 g[23]。

4.3 配伍龙胆草

胡湛歆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热或热毒蕴积体内,祛邪不力,不通则痛,治疗上应用木通配伍龙胆草,在龙胆草清肝胆湿热的基础上,加用木通导湿下行,使邪从小便出,加强清热祛湿之效,木通常用15 g,龙胆草常用15 g[24];廖承成等治疗急性湿疹,认为主因为湿热,选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木通利尿通淋、活血通脉,两者配伍以达清热祛湿之效,木通常用10 g,龙胆草10 g[25];黄凯等常用木通配伍龙胆草治疗急性胆囊炎,其中龙胆草可清肝胆湿热,佐以木通可导湿热从小溲而去,两者配伍给邪以出路,木通常用剂量9 g,龙胆草常用6 g[26];张泽林、梅菊丽等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等带下疾病,认为其病因多为湿热流注下焦,任带脉损伤,以木通配伍龙胆草,取龙胆草燥湿清热,木通渗湿泄热之效,两者配伍导湿热从水道而去,木通常用量为5~9 g,龙胆草常用量为9~10 g[27-28];吴婵娟等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病因为湿热邪毒内伏,治疗常以龙胆草清肝火,解肝胆湿热,佐以木通导热清热,两者配伍共奏清利湿热毒邪之效,木通常用剂量为9 g,龙胆草常用剂量为12 g[29];徐添治疗肝火上炎型原发性高血压,常用龙胆草以泻肝胆经实火、清利肝胆湿热,木通利水祛湿,两者配伍使肝胆湿热从小便而出,木通常用剂量为10 g,龙胆草常用15 g[30]。

4.4 配伍小蓟

贺小雪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伴血尿者,常用木通配伍小蓟,取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木通清热利湿,共奏清热止血之效,木通常用10 g,小蓟30 g[31];卢书雄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后并发尿频、尿潴留与排尿障碍等症状者,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热下注与迫血妄行,取小蓟凉血和止血,木通利尿通淋,两者配伍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其中木通常用6 g,小蓟15 g[32];王东等治疗过敏性紫癜,以小蓟破瘀血,木通降小肠火,达到清血热、除瘀血之效,木通常用12 g,小蓟20 g[33]。

5 结语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以及古今医家临床应用木通及其用量经验,总结出木通临床汤剂用量为3~30 g,常用量为3~20 g,丸散剂常用量为1.04~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木通最佳用量与配伍。如木通养血活血,通利血脉,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肢体疼痛、神经性疾病、皮肤病,常配伍当归、桂枝、细辛等,用量多在3~30 g;清热利湿治疗代谢性疾病、时毒疫疠、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常配伍龙胆草、车前子、小蓟、滑石、白茅根、大黄等,汤剂用量多在4.5~20 g,丸散剂常用量为1.04~5 g。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木通具有抗炎[34]、抗肿瘤[35]、抗氧化[36]、利尿[37]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木通虽安全剂量范围不宜过大,汤剂常用量(3~30 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本品在使用过程当中仍应注意寒重者不能单独使用木通,必要配伍温里药,孕妇慎用。临床运用本品时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证型、症状,选取最佳剂量及配伍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小蓟龙胆草木通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龙胆草山地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龙胆草喂猪可提高食欲
不同提取方式下小蓟、小蓟炭提取物抗炎、凝血活性的比较
神奇的小蓟
木通的新生
论述木通科木通人工栽培的研究概况
十亩间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小蓟饮子加味治疗IgA肾病血尿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