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长制背景下绿色河湖管理模式探索

2021-03-25桑伟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1期
关键词:河长制河湖河长

桑伟

(河南省永城市水利局,河南 永城 476600)

0 前言

近些年,环保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对于江河湖海的管理,中国提出了河长制,其的提出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可有效地解决水问题,更能保证水安全。河长制主要方法就是各个级别的领导,作为“河长”解决各种河流水环境问题,维护河湖的健康。围绕着绿色发展,河长制应用中应当构建专属河长制的河湖管理模式,结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进而发挥河长制的更大作用,有效地保护河湖不受污染。

1 构建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的积极意义

1.1 更好地满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针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出明确要求,只有留住青山绿水,才能留住更多财富,进而一定更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地建设生态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江河湖泊的环境修复放在各项工作的前面。江河湖泊相关的生态、资源、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中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因此,必须要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河湖管理工作,借助河长制,提高河湖管理的效果,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2 更有效地维护河湖健康的生命

当下,中国水资源有一些突出的问题,而在老问题解决之后,又出现了新问题。新的问题就是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损害、水资源短缺等。水资源的主要承载体系就是河湖水系,因此,政府一定更要重视对河湖的治理和保护,采用更有效的措施保护河湖健康。可是,当前有一些开发活动,在其进行时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周边的承载能力逐渐降低,河道干枯,生态功能紊乱,严重影响到河湖自身生态系统。为此,必须运用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强化对河湖系统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强化河湖保护的效果。

1.3 更有效地完善的水治理体系

中国水治理体系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河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近几年,中国个多地区都在推广河长制,并且逐渐实现了高位推动、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的模式,整体应用效果非常好。因此,河长制的广泛推广,可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河湖生命安全。中国各个地区的党政部门也能发挥自己的职能,做详细的安排,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绿色发展理念下,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的构建

2.1 给出明确的约束红线,高效利用河湖资源

重视生态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水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全方位地利用河长制,就要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作为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为此必须全面落实水资源的管理,重视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应用,提高控制的力度,并促使各种工作顺利开展。政府部门一定要依照国家要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给出明确的约束红线,进行严格的管控,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统筹河流生态基流,保护河湖功能,才能营造出更好的水资源环境。

2.2 完善河长制的工作模式,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为更好地落实河长制,就必须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在河湖系统中,水岸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基于此,要详细分析河长制,用河长制的观念进行规划和布局,提高对水岸线的重视,强化相应的管理,严禁各种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并且对岸线功能区进行科学的划分,区别出不同功能,针对用途进行管理,保护各个水域岸线。强调根本问题的清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随意占用水岸线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岸线资源。

2.3 构建信息化的河长制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水利工作重点放在河湖保护管理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此,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实时、安全、完整、高能的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进而大大提升河湖管理和保护的综合运用效率,促进水资源治理体系的完善,保证我国水资源安全。河长制一定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相关部门更要重视河长制河湖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而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河长制的作用,积极开展河湖污染治理工作,保证河湖管理便捷、高效、实时的实施。

3 信息化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

综合河湖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标准,设计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进行问题、配置、事件、变更和发布信息等,让河长制相关的人员被集中到一起,在同一个平台上对河湖进行管理,使得管理变得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升河湖管理质量。

3.1 信息化河长制河湖管理的目标

必须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河湖管理的重要作用,河湖管理不再是业务型管理,也包括了全部的参与方,强调综合化的治理。另外,一定要有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构建河湖管理的合理评价体系,从而实现精细化的河湖管理。将传统那种分散式地管理转变为集中化管理,进而提高河湖管理标准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形成灵活、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传统职能管理进行改变,优化管理的流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工具,不在突出事后管理,而要强调事前管理,体现管理的主动性。

3.2 信息化河长制河湖管理体系

确定信息化河长制河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成管理对象、路程、主体、职能、系统、制度和工具。管理制度对于流程建立而言是基础,更是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信息化的河长制河湖管理体系架构的示意图见图1。

第一,管理职能:以河长制的信息化工作为中心,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这就需要四个方向的职能,软件管理、设施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

图1 信息化河长制河湖管理体系框架示意图

第二,管理流程:由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的管理流程,从事件开始,接着是问题、配置、事故、变更、发布,一直到知识的管理。

第三,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规范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可借助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开展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可以有效地规避,进而避免其对河湖管理的影响。

第四,管理系统和专业工具:把管理流程、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结合在一起,具有采集时间、实时处理、可靠分析的功能,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河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河长制的管理模式是秉承着绿色发展理念而出现的河湖管理模式,对解决中国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政府部门必须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调查清楚中国河湖生态环境,并以河长制确切地维护水资源生态环境,还要提高河湖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合理应用各种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开展各种管理工作,从而为中国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河长制河湖河长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开化:催生“河长”公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