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课证岗”融合模式探究

2021-03-25白立红鲁平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白立红,鲁平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职业院校为主要实施主体,公布了首批5个和第二批10个试点院校,“1+X”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1 “1+X”证书制度解读

“1+X”证书制度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经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即“1”的考核主体是学校。试点方案规定“X”则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设立的专门培训评价组织考核,申报试点的院校组织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1”和“X”不是2个并行的证书体系,两者是建立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共同目标基础之上的,“1”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基础,“X”是“1”的补体,主要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拓展问题。2种证书的衔接融通需要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与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合,即课证融通。而人才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企业可以提供的“岗”有出纳岗、会计核算岗、税务岗、审计岗以及财务分析岗等,学生取得了“1”和“X”证书之后是不是就能上“岗”工作,能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则需要由用人单位来评判。“1+X”证书制度要可持续发展,最终需要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证书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三者有机融合。

2 “课证岗”融合模式设计

2.1 “课证”融合

职业技能证书(即“X”证书)是除了学校课程之外能够证明学生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辅助证书,证书的开发采用了市场竞争性管理和开放体制,由通过招标、遴选符合资质且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企业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承担。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X”证书,同一专业又因第三方机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X”证书,即使是同类证书也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不同层次。会计相关专业试点的“X”证书就有“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业财一体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会计”“金税财务”等证书。

如此多样化和层次化的融合,使得在现阶段X证书不可能完全融入“1”中,融合的模式应选择“1”与“X”对接融合,即对照分析“1”和“X”的关键节点,根据“X”证书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要求,调整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实现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见图1所示。

图1 课证融合模式图

2.2 “课证岗”融合

课与证的融合,本质上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进一步深化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不管是学校课程的设置,还是第三方评价机构考核内容的设计,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都是贯穿始终的。

进一步融合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找到“课证岗”三者融合的最优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校出来的学生,真正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了职业技能,又能在进入用人单位后便可独立承担岗位所属工作,见图2所示。

图2 课证岗融合模式图

3 会计专业“课证岗”融合模式实施

3.1 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和证书技能点的融合以及分层培养和证书层级的融合,采用免修正、内容强化、内容修补、能力转化和新增课程五种方法,组织骨干教师,对照“X”证书职业核心技能、标准要求和已有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逐条、逐句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1”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全覆盖“X”证书要求的,免于修正;对于“1”中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基本与“X”证书要求相同,但由于“X”证书要求较高或侧重点不同等情况,需要对“1”的相应知识、技能等进行内容强化;对于“1”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不能覆盖“X”证书中的要求,需要对“1”进行内容补修;对于“1”中的知识点满足“X”证书要求,但其技能、能力目标不能满足“X”证书要求,需要对“1”进行能力转化;对于“1”中的课程难以覆盖“X”证书标准的部分,则需要新增1门或多门课程。

智能财税证书与会计专业课程构建的融合新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智能财税证书与会计专业课程构建的融合新体系表

3.2 创建校企合作工作室

目前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谈及最多的做法,一种是“请进来”,学校邀请企业参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企业专家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一种是“走出去”,企业提供学生校外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实习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并不理想,使得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只是“走过场”,企业专家和实践的学生都成了“匆匆过客”。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化校企合作可以吸引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行业企业参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联合体,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这种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机制,使得企业不再是“过客”,而是成为培养学生的常驻主体。

首先,学校提供工作室场所。学校可以利用具有较多教学场所的优势,将其改造为办公场所,免费提供给合作企业使用。对于学校来说,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校企合作。对于合作企业来说,省去了租赁办公场所的费用,降低了办公成本。其次,与合作企业确定人才培养协议。学校和企业双方明确培养责任,学校负责学生理论课程的教学,企业为学生提供真账实训,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最后,工作室定期组织学生实习实训。企业根据会计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包括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财务分析等会计岗位,有序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对企业来说,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优先选择吸纳其就业成为企业员工,又免去了新招聘员工不能很快上手的烦恼。对学校来说,有合作企业的真账让学生实做,有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同时指导,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弥补学校传统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的缺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专业知识不再枯燥无聊,学完即可在工作室操练;学生可以根据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选择性考取“X”证书,使得考证不再盲目,真正达到“课证岗”三者融合。

3.3 全面深化“三教”改革

首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新团队。一方面,学校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开展各项培训,提高专职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双师”资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用好合作企业资源,培养合作企业的专家、员工为兼职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新团队的教学能力。

其次,开发一套对接融合的新教材。“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需要统筹专业教学标准,结合“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析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研究一套专业教学内容、“X”证书考核内容和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对接融合的新教材。对于新增课程,开发引入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最后,探讨一种团队协作的新教法。“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弹性、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协同合作教学,专职教师发挥理论优势,兼职教师发挥实践特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讲授和工作室实践互为补充,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缺啥补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论

综上可知,“课证岗”融合模式不仅要将课程体系和“X”证书相融合,而且更要考虑学生毕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即将会计专业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未来就业岗位——“课证岗”三者深度交叉融合,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创建校企合作工作室以及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保障模式有效实施。鉴于“课证岗”模式目前还处于设计开发阶段,是否能有效解决实际运营中的各种困难,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