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稻水象甲调查研究

2021-03-25张海玲杨秀凡李勇曹宣艳

乡村科技 2021年32期
关键词:样方虫口田埂

张海玲杨秀凡李 勇曹宣艳

(1.安顺学院农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安顺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1 稻水象甲概述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usKuschel)隶属于鞘翅目象甲科水象甲亚科稻水象甲属,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1],主要危害水稻,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3]。由于稻水象甲的生活范围较广,繁殖能力较强,并且孤雌生殖型稻水象甲可直接产卵于水中,因此防控难度较大。目前,稻水象甲的防控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4-6]。稻水象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1988年在我国河北省唐海县(现曹妃甸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7],目前该虫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 稻水象甲调查研究

2.1 稻水象甲越冬场所调查

2.1.1 调查地点。将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厂镇茂良村、良田镇乐丰村、本寨镇大云村作为调查地点。

2.1.2 调查方法。参照曲辉等[8]的调查方法,分别对以上3个地点的沟渠、田埂、山坡、路边、冬麦地、稻桩、稻草和仓库等稻水象甲可能越冬的场所进行调查。各个可能越冬场所的取样方法分别如下。

①沟渠:按照一定距离沿着每个地方沟渠的两侧各取5个样方,共10个样方。每个样方按长×宽×深为20 cm×20 cm×6 cm连根取出土样,用0.63 mm网袋装回室内待查。

②田埂:在每个地方随便选择3条横田埂和3条纵田埂,在每条田埂的两端和中央分别取1个样方(共3个样方),共18个样方。每样方按长×宽×深为20 cm×20 cm×6 cm连根取出土样,用0.63 mm网袋装好带回室内待查。

③山坡林带:每个地方分别选择1座靠近农田的山坡,在其上、中、下3个部分选择长有杂草的地方分别取10个样方,共30个样方。每个样方按长×宽×深为20 cm×20 cm×6 cm连根取出土样,用0.63 mm网袋装好带回室内待查。如果有林带,则在每个林带的对角或近似单对角线中取10个样方。

④公路边:每个地方找接近农田的一段公路,统一长度1 km,在其两侧隔一定距离各取10个样方,共计20个样方。每样方按长×宽×深为20 cm×20 cm×6 cm连根取出土样,用0.63 mm网袋装好带回室内待查。

⑤冬麦地:每个地方选择靠近农田的3块麦地,对每块麦地按照对角线5点取样的方法,各取5个样点,共计15个样点。每样方按长×宽×深为20 cm×20 cm×6 cm连根取出土样,用0.63 mm网袋装好带回室内待查。

⑥稻桩:每个地方选择3块田(确保其中1块泡水),按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样,每点取4丛稻桩(水田齐水剪取稻桩,无水田连根拔出),就地平铺上白色干净塑料薄膜对稻桩逐一剥检,统计剥出的虫口数量。

⑦稻草:每个地方选择3个稻草垛,分别从上、中、下分各选取1个样,每个稻草算1个样,在地上平铺上一张白色干净塑料薄膜,用力抖动稻草,统计掉出的虫口数量。

⑧仓库:每个地方选择1户稻田曾经被稻水象甲危害过的人家,对其仓库的2个对角及中间3个点分别在表层和下层取样,共计6个样,每个样取1 kg,就地检查里面是否有成虫,并统计虫口数量。

将以上带回的样品,逐一过0.63 mm细筛后将剩余物质置于0.63 mm网袋中过水去土,再仔细对剩下的物质进行检查,并统计活虫和死虫数,分析不同越冬环境中稻水象甲的越冬数量、越冬成活率及越冬习性。

2.2 稻水象甲寄主调查

采取野外踏查与实验室饲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稻象甲寄主进行调查。

2.2.1 野外踏查。顺着山坡直至田块附近采取“Z”字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2 m×2 m,对样方中的植物叶片进行调查。当发现植物叶片上有疑似稻水象甲的取食斑时,将植物连根挖出放入密封袋中带回实验室鉴定,寄主植物鉴定到种。

2.2.2 室内饲养鉴定。将野外踏查收集的疑似寄主植物叶片放置于白色透明塑料广口瓶中(直径为8.5 cm,高度为8.5 cm),并且在底部铺上一层滤纸,每个瓶内放入1种洗干净的植物叶子(水稻、玉米、小麦及稗草等)。用滴管向瓶内滤纸加入两三滴清水,以保持叶片鲜度,每种植物重复3次。统一取10头成虫接入饲养材料上,然后用纱布将瓶口蒙上橡皮筋套牢。把瓶子放于室内,在常温下进行饲养,每天观察1次,观察成虫的生长发育及取食情况,随时准备更换萎蔫的寄主,保持寄主的鲜度。

通过野外踏查与实验室饲养鉴定的结果可得出稻水象甲的寄主种类。

2.3 稻水象甲种群在不同生境的时空动态调查

参照杨春林等[9]的调查方式,结合安顺市实际,4—10月每隔4 d进行1次调查,对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稻田及小麦地的成虫在杂草、稻株及小麦上的成虫虫口数量、卵粒、幼虫和蛹进行调查,每种类型调查3个点,每个点面积为0.25 m2,以头/m2折算虫口数量。

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DPS17.1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3 调查结果

3.1 稻水象甲的越冬环境

对马厂镇茂良村、良田镇乐丰村、本寨镇大云村3个地点发生区进行越冬调查。结果发现稻桩、稻草和稻谷没有越冬成虫,而稻田附近的沟渠、田埂、山坡、冬麦地和路边发现了越冬成虫,并且5个越冬场所的平均活虫密度差异显著(P<0.05)。平均活虫密度以田埂最高,冬麦地次之,山坡最低;死亡率最高的为路边,冬麦地最低(见表1)。

表1 不同越冬场所中稻水象甲的越冬成虫数

3.2 稻水象甲的寄主

经过野外踏查采样再到室内饲养鉴定发现,稻水象甲的寄主植物涵盖3个科、40个种,主要是禾本科、莎草科杂草、泽泻科,主要植物有水稻、玉米及稗草,稗草和带特殊香味的优质稻上的取食斑较多;在叶色方面,黄绿品种成虫虫口密度大于深绿品种;在种植密度方面,种植稀疏区成虫多于种植密集区;越冬代成虫在秧田期的分布表现为稻田四周成虫常多于稻田中部(表2)。

表2 稻水象甲主要寄主名录

3.3 稻水象甲在不同生境的种群时空动态

调查发现,4月初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始现。稻水象甲成虫先取食越冬场所附近的幼嫩杂草叶片和冬小麦下部幼嫩的无效分蘖。5月初,越冬成虫开始迁入秧田,成虫密度达到高峰。6月初秧苗移栽到本田后即发现成虫早晨和傍晚在水稻叶面取食,中午则转移至植株下部。6月中旬本田里越冬成虫量达到高峰,产卵高峰期出现于7月初。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了群体蛹的高峰期,羽化出土后取食水稻后期幼嫩分蘖。8月中下旬转移到越冬场所准备过冬。10月下旬开始,成虫进入越冬状态,并停止其为期1 a的活动(见图1)。

图1 不同生境中稻水象甲种群的时空动态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稻水象甲进行调查,发现该虫主要以田埂、冬麦地、沟渠等场所作为越冬场所;其寄主主要是禾本科水稻、玉米、稗等,还有莎草科和泽泻科植物;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整个生育期都会对寄主植物进行危害。

此次调查发现,稻水象甲对越冬生境的选择比较趋向于疏松的土表及浅土层中,而且在田埂、冬麦地、沟渠、山坡、路边等场所都有发现。这可能与何江等[10]所发现的稻水象甲的传播具有多样性有关。寄主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而且在稗草和具特殊香味的优质稻上稻水象甲虫口密度较大、其留下的取食斑较多,可以推断稻水象甲对此类寄主的选择性较强;黄绿品种成虫虫口密度大于深绿品种,说明成虫对叶色有一定的趋向性。通过对稻水象甲种群的时空动态调查发现,越冬成虫于4月初始现,5月上旬达到高峰期,这一结果与曾琛等[11]的观点基本一致。产卵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下旬,7月初开始见蛹,7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10月下旬开始进入越冬状态,停止活动。

猜你喜欢

样方虫口田埂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田埂的底色
山西运城:全面打响“虫口夺粮”保卫战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大连市农用地膜残留监测分析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