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实际

2021-03-24詹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旋转小学数学生活

詹佳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等活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这一要求,采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旋转;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74-02

一直以来,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就是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课后在各种练习本上不断地计算、解题。其实数学学习并不仅仅如此。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要求。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受到启发,提高数学素养,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不断践行。

一、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盎然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与生活频繁接触着。他们的每一个瞬间、每个一举动都深深地烙印着生活的印记,但他们在接触物体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物体会成为以后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在课上导入生活情境,就能够快速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教师可以先出示风车、杠杆、秋千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呈现这些物体的图片,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愉悦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另一方面能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中。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现象?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会回答:“运动现象,它们都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教师在这一环节不必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而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正式学习打好基础。

二、动动脑、张张嘴,让学生自主学习

张嘴说,是思维的外化。当然,学生一开始因为没有学习相关知识,说的不一定对,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因为出现这种现象,就剥夺学生思考、展示的权力。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不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图片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1.从“12”到“1”,指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从“3”到“6”,指针绕点(    )按(   )方向旋转了(  )°。

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说出“指针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题1),指针绕点O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题2)”。两个问题,题1问得笼统,学生说的也就不全面;题2问得比较具体,学生按照题目给出的思路,很快就能够说到点子上。通过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地观察和表述,学生牢固掌握了描述物体旋转运动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在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出示更多关于旋转的实例来拓展练习。比如,自动升降杆除了能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外,还能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秋千摆动的方向在逆时针和顺时针之间不断地变化着,等等。

学生通过动动脑、张张嘴,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中学到了旋转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思维品质。

三、动手转一转,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摆弄学具,不仅能够激发兴趣,而且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可以选择手边的一些材料充当学具,让学生动手转一转。如下图所示:先把一把三角尺放在一张方格纸上,然后用一只手按住点O,另一只手缓缓旋转三角板,观察三角板位置的变化(从左图的位置旋转到右图的位置)。学生在旋转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了点O是旋转中心,它的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三角板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度是90°。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进一步的感受,同时,在旋转三角板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浓浓的乐趣。

这个阶段的教学也是为下面学习作图做准备,因此,除了要巩固所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提炼旋转的特性。三角板整体旋转了90°,可以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来代表,换句话说,只要三角板两条直角边旋转了,整个三角板就旋转了。这一知识点不是通过观察时钟上的指针就能够说清楚的。

以上的教学说明,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拿起笔画一画,让图形动起来

以上几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探索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了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然而数学学习还需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如右图所示,如何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按逆时针旋转90°以后的图形?这就需要根据旋转的特征进行数学抽象,从而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上文已经说过,可以用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代表整个三角形。那么这里,可以让AO和BO这两条边分别围绕点O旋转90°,形成新的线段端点A′、B′。在作图的时候,要注意线段AO、BO分别占4格和3格的長度;在画新线段A′O、B′O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长度和原来的一样长。最后,连接点A′和点B′形成新的三角形A′OB′(如右图所示)。

学生利用直尺、铅笔、橡皮等工具,通过画一画运用了旋转三要素的有关知识,经历了观测、思考、测量、连线等一系列过程,最后让图形“动”了起来。这一活动让学生由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过渡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无法使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更多细节。

总之,数学教学要尽量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化知识,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旋转小学数学生活
后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旋转加垂直暴力引起的三踝骨折46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