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21-03-24邵壮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

邵壮锋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意义所在,以实验为支点,正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将其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物理是八年级新增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汕头市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策略逐步开展,也将实验操作考核列入了中考之中。在实验操作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观点落后,拘泥教材

物理是八年级新增学科,学生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实验操作难以独立完成。虽然教学改革已实施了一段时间,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仍较落后,未能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也不够。加之教材中有一些实验的操作比较复杂、进行时间比较长,所以教师往往采用演示的方法,照本宣科,学生也就囫囵吞枣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拿“观察液体沸腾”这个实验来说,由于实验使用的器材比较多,注意事项也比较复杂,许多老师就干脆让学生只是观察自己做实验,而学生仅通过观察很难掌握实验的步骤、明白实验的原理。有的实验,老师甚至从网络下载视频给学生观看,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和结论。比如“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这一实验,有些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照书念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乏味。

2. 方式单一,以讲为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有部分老师只重视分数而轻能力,实验教学评价也比较单一。因此在上实验课时,有些老师是将实验过程用口述的方式把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顺利通过考试。我曾听过一节交流的实验操作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当第一个知识板块探究完毕,要探究第二个知识板块时,老师便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这样做无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效果,也失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更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学生认识不到位,学习欲望不足

以前的考试模式比较单一,实验题的形式变化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难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再加上物理科中的一些知识较为抽象,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具体实验中容易出现害怕操作失误而主动参与欲望不足的现象。还有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动手的习惯,因此,在实验操作课中不少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进来,更不要说去了解、明白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了。有时一个四人一组的分组实验中,就有两个学生完全是看客一个。学生自身对实验学习的认识、态度尤为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能提高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还有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 器材缺乏,教学脱节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要动手操作,当然需要实验器材。最新的教学改革对实验器材的要求也提高了,但目前很多的农村学校还无法满足新教材中对于每个学生的使用要求。比如在完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想找到一个光学实验室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一些老师只能选择讲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就比较少了。有的干脆找来一些实验试题,通过这种方式代替分组实验。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认识,容易失去兴趣,以致在实验教学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到课程枯燥、乏味。

二、解决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策略

对于以上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归纳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敢于探索,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探究物理现象的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实验也有要求:凡是要“通过实验”的,都必须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可以是教师演示,也可以是学生实验;提倡进行学生实验,提倡做更多的学生实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亲手操作一些实验器材、亲身体验一些实验现象,明白真理所在。动手,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有趣的,从而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介绍“声音的产生”时,让学生把桌面清空,然后拍打桌面,马上就有声音传出来,老师趁机追问:如何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接著可以引导学生将笔放在桌面上,再拍打桌面,仔细观察,这时学生会看到笔跳了起来。如此,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开动了大脑,完成了实验。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要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变,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和更新。教师要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尊重学生的观点。要在不违背实验原理的情况下,敢于指出教材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有学生提出在拉弹簧测力计时,测力计容易抖动,很难匀速直线运动。老师可以提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和学生的一起将实验进行改造:把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匀速拉动木块,再进行仔细观察,学生会很快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这样既完成了实验方案,又成功解决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2. 讨论为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初中生正值豆蔻年华,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接受新知识。实验教学更应以学生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如把一些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开拓了思维空间。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