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高校艺术设计创造力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

2021-03-24冯莹

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评价标准艺术设计

冯莹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同样需要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注入新鲜血液的创造力人才,这是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野下,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特别是本科院校创造力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文化创意 艺术设计 创造力人才培养 评价标准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高校知识生产和教育体系如何适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求,这是设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培养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任务与科研项目的结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阈下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及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评价标准。所谓评价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时对客观事物所应用的衡量方式和手段,具备一定的尺度和限度。评价的客观因素是执行评价标准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指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优秀、良好、中等的各个等级要求,是形成质变过程中量的积累。评价标准相当于一把标尺,能够引导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喜好等朝标准看齐。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优化高校教学结构、教育多元化、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它倡导创造力,主张对事物进行创新,强调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关联,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所依托的背景是文化,其最终目标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根本,运用创意设计方法,创造高附加值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人才需求层次高、附加值高等产业特征决定了培养人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二、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下的创造力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创造力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的主体是人,也就是学生,不仅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还应该多激励他们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性要求。这种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可以为高校完善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有效促进高校创造力人才培养的改革。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标准组合,包含以下四种不同的评判视角。

1.理论知识。理论基础知识是基石。没有理论基础犹如空中楼阁,理论知识决定实践成果。具有专业理论高度的人处理实践项目驾轻就熟,这就充分说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石。理论知识是唯一可以并且容易量化的评价标准,这也是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以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学为例,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选修和专业限选课程四大部分。从全面培养到专项培养,从基础到专业再到拓展。如专业必修理论课程“装饰造型基础”,该课程通过传统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讲授四大理论知识领域:装饰造型基础概述与特征,装饰造型基础的写生、创意、构图与造型,黑白和色彩装饰造型基础以及装饰造型基础技法与材料应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装饰”,装饰艺术的分类与发展过程、装饰趣味与表现形式、装饰造型基础的写生方法、创意的构想与表现形式、构图的基本要求与表现形式等理论知识。该课程重视理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利用线条与色彩对装饰造型进行多种排列组合,发散创造性设计思维,为学生未来进行专业设计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手段。实践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够得以实现,所以受影响的因素较多,相较于理论基础知识的评价工作繁杂许多。很多没有相关条件的高校都难以进行实践能力的评价,所以必须具备实习创业基地等条件的高校才能进行实践能力的评价。

以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学为例,学生在校期间也设置了大量的实践课程,以便于将理论更好地转化到具体的设计操作中去。专业实践课程可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限选和实习实训课程四大部分。如专业必修实践课程“平面设计与印刷制作”,该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印刷技术和印刷工艺原理的基本规律统筹下进行的平面设计制作。使学生了解当代印刷技术的特点及工艺流程、发展趋势,掌握印刷品设计的基本方法,把印刷品设计、印刷工艺及电脑设计制作技术有机的结合。学好本课程是学生步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必须了解和处理好印刷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为发挥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实习实训课程中的风景写生、设计调研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也各具特色,大学期间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艺术文化教育的审美特性,需要社会实践作导向。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以及创造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因为实践能力结合了理论与实际,可信度高,是展现客观性评价结果的有力手段。

3.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动力。创造力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标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学生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冲动,创造力的主观能动性可通过以下三种条件来评价:能否忍受痛苦、挫折甚至失败仍不放弃;是否对成功具有很强烈的信心;是否有兴趣与耐心长期启动和发展专业的冲动。如果学生符合以上三种条件特征,就说明该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评价标准相一致。

对学生的主觀能动性进行评价,可以任选出甲乙丙三名同学,针对他们完成同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设计课程的具体情况以坐标轴的形式进行记录、归纳、对照,x轴为该课程作业数量,y轴为时间,z轴为作业完成质量,随着天数的增加(以及受作业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作业质量的趋势图呈上升趋势,代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所增强,评价标准有效。反之则为无效。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关键。创新能力涉及范围之广,包括课堂上获得知识的能力或者非课堂空间自学的能力,提炼所学知识进行钻研探索并自如应用的能力,规划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的策划、表达、决策以及沟通能力等。高校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巧妙以课程为载体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立足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结合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制定出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相匹配的多元化人才素质评价标准。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过多次调整改革,根据专业特色,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还融入了跨学科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更好地进行创新设计。例如,版式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基础课,但对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学习版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从而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当中,营造出合理又不失特色的版面结构,其终极目标无外乎信息传达的识别性、便捷性和受众性。教学方法上贯彻探究式教学结合案例式教学的原则,加强实际操作与辅导。本课程所涉及的案例内容均为国内外版式设计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解读印证版式设计的基础理论,建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科学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对比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不难看出所有专业必修课程都属于创新能力训练课程,通过这类课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学生的达标分数为80~90分之间,超过80%的学生达到标准,表示该课程成功。由此可以衡量出学生的创新水平高低与否,可见创新能力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三、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主张创意,这是一切的重心,没有创意的事物是乏味的、千篇一律的,因此要倡导创新思维,也就是创意人才要具备创新意识。这与高校艺术设计创造力人才培养的标准不谋而合。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于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启明星,为艺术设计教育指引了方向,也带来了新的思路。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改革现存的问题,将教学与培养创造力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刻板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为学生多留出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性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整体发展,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成为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沃土,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全方位人才。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峰.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开发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4).

[2]赵勤,李鸿祥,贺兰雪.基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下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

[3]叶继元.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01).

[4]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5]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2009(06).

[6]经柏龙.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7]郑志龙.建設国家创新系统增强国际竞争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2(04).

[8]蒋龙飞.从协同创新视角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评价标准艺术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