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与作用

2021-03-24黄立安

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阵地舆论引导

黄立安

摘要: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各级融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主阵地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融媒体平台建设需要在移动优先、形态多样、内容发力等几个方面着手,只有充分发挥好各种媒体渠道、各种内容形态和各种传播技术的优势,才能充分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做大做强新闻传播的主阵地。

关键词:融媒体平台 两会报道 主阵地 舆论引导

我国的媒体融合进程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过去几年,各级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融合的新生态与新业态,各级融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主阵地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笔者以2020年的全国两会融媒体报道为例,探讨各级融媒体中心在两会报道过程中传递主流声音的方法策略。

一、移动优先,让新闻快速抵达用户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和“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等要求,各级融媒体中心要深深扎根人民群众,把新闻传播的触角从电视端、报纸端延伸到移动端,在新闻宣传中占据传播制高点和舆论主阵地。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传统媒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向全媒体、融媒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迭代,也是传播效果有限性向传播效果全效化的升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媒体融合要将“移动优先”作为一种策略。

移动优先是指媒体组织将自身的内容战略与传播战略转到移动介质上。在这方面,新华社做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在移动客户端重磅推出了两会主题的新闻互动微纪录片《她的故事,“触”处动人》。这则微纪录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移动终端的触屏互动。新华社的这一首创成为今年两会报道形式的一大亮点,它利用沉浸式体验+交互式的传播方式,讲述了云南代表团最年轻的“90后”代表的履职故事。在观看微纪录片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线索“触发”不同的选项,从受众变成参与者,从被动接收变成主动体验,从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叙事方式,取得了突出的互动效果。

《湖南日报》作为传统纸媒,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移动新闻端的产品建设。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当天,《湖南日报》就和新湖南移动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了《蕞·现场》,通过短视频将记者打造成正能量满满的“网红”,以全新形象来挖掘重大时政新闻现场的新亮点,记录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内容。此外,新湖南客户端还推出了手绘长卷《湘军勇丨湖南代表委员“抗疫”故事长卷》,集中展现了湖南本地的10名两会代表的抗疫事迹,短短5天时间就获得了超过300万的点击量。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融媒体中心都确立了移动优先的传播战略,并纷纷在2020年两会报道中持续在两微一端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力,不但建立健全了融合传播矩阵,丰富完善了融合传播产品,而且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同心圆,使得两会的报道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以央视新闻官方抖音号为例,5月21日当天,央视新闻抖音号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习近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短视频作品,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声呈现,迅速拉近了全国抖音用户与两会之间的距离,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在移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两会的最新新闻动态。也正因此,这则短视频的点赞量在短短20个小时的时间内就突破了100万。此外,全国各级融媒体中心也都推出了各类移动短视频产品,如宁夏广电新闻中心官方抖音号推出了《主播说两会》系列短视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则在阿基米德FM、话匣子FM等移动客户端开设了“两会在线”专属频道。

二、形态多样,让新闻全面覆盖用户

在注重立体传播、交互表达的媒体融合时代,很多媒体组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受制于惯性思维的影响,使用单一的内容形态和传播渠道进行新闻的生产和分发。事实上,在所有传统媒体都已经完成网络化和數字化的今天,任何一家媒体组织都已经具备成为多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的基本条件。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融合思维的升级和融合行动的跟进,这也就要求已经或正在建设融媒体平台的所有媒体都主动通过多元的内容形态和媒体渠道,拓展新闻传播的广度,通过理念、内容、手段的创新,形成真正的融媒合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级融媒体组织在两会报道中通过隔屏采访、两会Vlog、“云直播”、视频连线等方式,发挥了融合传播的效果,强化了舆论主阵地功能。202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中国减贫时间线》,从小处着眼,高度融合短视频、数据新闻、动画、双语字幕等多种传播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人民日报》刊发的《凝聚智慧力量迈上新的征程》和《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等社论和报道,则从大处着眼,形成了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种报网协同、各有侧重的融合报道方式,全面满足了不同媒体用户的需求,起到了立体传播的良好效果。

从两会前期预热报道开始,湖北广电就率先形成了前方后方相互配合、深度融合的机制:首先是北京报道小组与武汉新媒体小组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络机制,让采编人员之间形成固定组合。其次,《湖北新闻》报道小组与武汉新媒体小组之间建立起了“一对一”的拆分机制,每一条电视新闻报道都要对应一个新媒体新闻小组。前者的价值在于第一时间将北京回传的新闻素材编辑加工成为新闻报道;后者的价值则在于将较长的电视新闻内容快速拆分为适合在不同平台分发的新媒体新闻。如电视屏幕呈现的系列专题报道《代表委员履职记》,就被拆分编辑成深度图文、观点海报、短视频等形态不同、特征各异的新媒体新闻产品。

为了在媒体融合时代触达更广泛的用户,各级融媒体都需要在原有新闻传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出更多的图文、音频、视频、H5、AR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向APP、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延伸,通过铺开全媒体矩阵,实现主流新闻媒体更多元、更全面、更广泛的触达。

海南广电融媒体中心创新开发的融媒体产品“2020全国两会留声亭”,在机场和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位置设置留声亭来打通线上传播和线下传播,邀请两会代表和普通人民面对镜头留下自己的声音和影像,为全国两会建言献策,并把留声亭的内容在海南IPTV、视听海南移动端及专区小程序上同步分发,从而实现了主流声音的多屏传播和跨屏互动。此外,海南广电融媒体中心还进一步与省内各市县的融媒体中心联合互动,将两会报道视频以多样的形态,在央视频、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两微一端、一抖一快等平台上进行了多渠道和多样态的分发,从而形成全国两会报道的合力传播。

三、内容发力,让新闻更易打动用户

在媒体融合时代,我们的新闻内容只有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才能打动用户、影响用户。讲好故事、坚守内容为王是媒体的根本和基石。在借助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渠道的同时,更要坚守讲好新闻故事的原则,才能在媒体融合时代吸引更多的读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事实上,融媒新闻除了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广的范围触达用户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受众层面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方式,确保能够真正感染人、打动人,这对融媒语境下的新闻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融合化的新闻传播环境下,融合的表现除了形式和形态之外,最根本的抓手依然在内容,如果只有接地气的形式,而没有接地气的内容,便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新闻传播的主流阵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除了在技术上形成了“5G+4K/8K+AI”的創新之外,在内容上也不断发力。在2020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海霞借助“主播说联播”平台,推出了更加接地气的个人视角小栏目《“海”想说》,给广大用户带来参会的真实感受和亲身观察。央视军事频道推出的《两会零距离》栏目,则呈现了《军事报道》的“微信朋友圈”,内容不仅包含广大的网友留言,还有央视七套的记者连线;不仅有广大官兵的自拍视频和提问问题,还有两会代表委员的视频回应。《两会零距离》让比较严肃的新闻报道变得生动活泼,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央视新闻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审议现场人大代表张伯礼哭了》和《百余委员:为学生减负,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你支持吗?来投票》两条内容,当天分别达到了1212.2万和506.1万的播放量;由总台主持的16个两会微博热搜话题,更是创下了累计107.2亿阅读量的耀眼成绩。

在两会报道的新闻生产和分发工作中,接地气的内容至关重要,它能够迅速拉近新闻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已经失灵,反而是一个“接地气”的称呼、一句老百姓的惯用语,却能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政策、理念和行动“飞入寻常百姓家”。例如,甘肃日报社融媒体客户端新甘肃推出的短视频作品《【两会·三地连线】将八步沙六老汉的心声带到两会上》,就是以一个普通老汉的视角来看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则短视频由“新甘肃”客户端的主持人发起,为“六老汉”与甘肃省的全国政协委员进行连线,隔空共议老百姓们普遍关心的环保问题,将两会话题与百姓话题进行了有机关联,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贵州天眼广播电视台推出《小姐姐的两会Vlog》系列视频、《人民公安报》的“请人民评议”融媒体系列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推出的动画短视频《hi,我是小康》和30集微纪录片《加油吧康康》等通俗易懂的两会报道,都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让两会报道更接地气。

四、结语

在媒体融合时代,要真正做好即时性、多样化、接地气的新闻生产和分发,需要各级媒体组织不断强化全新的融合思维、移动思维、用户思维和技术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新闻生产、组织方式、内容分发、利益共享、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从而真正建设好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融合共生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好各种媒体渠道、内容形态和传播技术的优势,才能充分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做大做强新闻传播的主阵地。2020年各级融媒体机构的两会报道创新方式和策略,为我们不断强化融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主阵地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

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1]黄宝阳.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讲好新闻故事[J].传媒论坛,2020(02).

[2]黄薇莘.广播电视全国两会报道下功夫、有真章、见本事[J].广电时评,2020(Z6).

猜你喜欢

主阵地舆论引导
坚守普法主阵地 五年耕耘结硕果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党校教师在“两学一做”中的导向作用
培养学生写字能力的三个重要方面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