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日报在媒体融合大考中的探索之路

2021-03-24王璐瑶

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眼日报客户端

王璐瑶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新闻宣传到政务服务,从渠道建设到媒体相加到全媒体发展深度相融,媒体融合不断推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日益增长。国家战略下的媒体融合,融合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媒体生存的现状和发展未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更关系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执政等现实课题。

2020年11月28日,《贵州日报》创刊71周年。历经纸墨印刷、创办网站和客户端、报纸与杂志合并等道路,贵州日报始终在线上线下凝聚社会共识,宣传党的主张,回应人民关切,把关筛选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是党和人民信赖的“老品牌”。从报刊到端网,再到将来的未知媒介,“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坚守主流舆论阵地岿然不动”,这种自信,正是贵州日报在媒体融合大考中做好时代命题的底气。通过贵州日报的探索和实践,可以窥见地方党媒的融合之路。

融为一体才能合而为一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关键词是“融”与“合”。贵州日报、当代贵州整体合并及融合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报和刊融为一体的实践成果。

党报党刊合而为一的融合进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方案》;2019年年初,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推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整体合并及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年2月27日,两家媒体合并后的“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正式组建运营;2019年10月1日,全国第一个以“融媒体”命名的省级新型媒体集团——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正式挂牌。

借力整合契机,贵州日报按照“创新为要、流程再造、策划先行、导向为魂”的融合传播理念,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调整结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构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

新媒体平台能融尽融。原贵州日报社的“今贵州”新闻客户端与当代贵州杂志社的“当代贵州”客户端整合,2019年3月1日,全新的“天眼新闻”客户端上线;原今贵州网的采编资源融入当代先锋网,重新改版升级上线;合并后的新集团旗下其他微信、微博平台,通过整、融、改等方式,全部迁入融媒体“中央厨房”,以频道形式与“天眼新闻”客户端融合发展,夯实以“天眼新闻”客户端为核心的融媒体矩阵,把分散在网下的力量深入网上,让正能量汇聚成大能量。

从“相加”走向“相融”。推进媒体融合需优化调整人员和机构设置,建立健全全媒体工作机制,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从“相加”走向“相融”,努力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一是空间层面的融合。在物理空间上,把原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所在的贵阳市乌当区大坡路办公区的人员、设备等,全部迁移至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厦,实现有效整合。

二是人员层面的融合。报、刊、网、端的采编人员队伍“大融合”,根据行业领域来设置时政、经济、农业农村、社会、科教等采访部室,摒弃了过去按媒介形态设置的做法。同时在全媒体平台精心选拔骨干组建“天眼战队”,配备全媒体装备,进行特种作战,专攻重大主题采访、重要策划活动和全省性的会议报道。

三是机构层面的融合。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固有机构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大刀阔斧、干净利落地进行机构重设。以融媒体指挥中心为主,设置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技术中心三大板块,形成“1+3”的全媒体采编作战架构。各种版块各司其职,融媒体指挥中心作为“中枢神经”,统一进行调度全媒体策、采、编、发等资源;融媒体采访中心是“毛细血管”,为不同的传播平台进行融合策划和采访;融媒体编辑中心是“中央微处理器”,对各终端平台采集来的内容完成编审发任务;融媒体技术中心是“服务保障系统”,进行网络保障和技术研发工作。各中心融为一体,在大大小小的任务中协同作战,实现了新闻采编业务流程的优质生产过程。

四是机制层面的融合。盘活体制,对策、采、编、发四大环节进行改革。再造生产流程,依靠先进的云采编系统,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边界,接通所有新闻内容采编部门的人员、信息、图片、技术、视频等资源,最终实现数据互联;重构传播生态,各采访部门与贵州日报驻各市州记者站、96个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全省的通讯员队伍协同采访,采集带着新鲜露珠、沾着基层泥土的一手新闻,经过审核校对之后,进入云采编系统,融媒体编辑中心对稿件进行二次设计、创作,生成适合不同媒体终端发布的融媒体产品;建立选题策划会制度,包括季策划、月策划、周策划、日策划和时策划以及紧急策划共6个层面,每日的稿件点击量、发稿量都会形成TOP10榜单,指导下一步的采编策划工作;建立薪酬考核制度,实行“网端传播力发稿费、党报党刊无稿费”的绩效考核新办法,这是全国党媒中的首创。

五是感情层面的融合。两年来,报刊社、集团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方针,坚持政治建社、新闻立社、融合兴社、人才强社,制定“创新为要、流程再造、策划先行、导向为魂“的媒体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工作的坚强舆论阵地,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贵州党报的融合成绩。2019年,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9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的榜单上,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综合传播力第16名,位居西部第一。同时,《当代贵州》杂志获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天眼新闻”客户端融地方、融行业、融领域,为贵州9个市州、88个县开通地方专属频道,为多个省直重点行业开通专题专栏,月原创稿件突破2万条,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呈几何式增长。

融到深处自然有优质内容泉涌

优质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的刚需。通过生产流程的再造和传播生态的重构,融到深处,贵州日报优质原创内容呈现泉涌。

守正創新,聚焦重大主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五周年之际,贵州日报在报、刊、网、端各平台重磅推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五周年特别报道”。2020年6月16日,《贵州日报》以“1(头版述评特稿)+1(本报评论员文章)+T10(特刊)”的形式推出报道;6月中旬,《当代贵州》杂志开篇推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5周年之际》的图文“特稿”报道;天眼新闻推出微纪录片《总书记视察贵州5周年,这里的答卷写满感恩奋进》,回首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走过的遵义、清镇、贵阳等地,以交互地图视频的特效,展现贵州答卷。

2020年8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科学论断15周年。贵州日报提前策划、创新方式、协调联动,用丰富的融媒体产品立体呈现“两山”理念的贵州实践。8月14日—16日,《贵州日报》用46个专版刊发特稿、评论、理论、摄影等各类报道300多篇,新媒体累计推送长图、短视频、H5等各类稿件230余篇(件),引发广泛关注。

以笔战疫,彰显党媒时代担当。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这座城市汇集了全国的目光。天眼新闻客户端、当代先锋网用贵州和武汉传统美食图片拼接的方式,制作《肠旺面为热干面加油》产品,不仅刷屏了两地人民的朋友圈,还获得福建、湖南、宁夏、甘肃等省级党媒响应,制作海报接龙。

在抗疫宣传战场上,天眼新闻制作新冠肺炎疫情电子读本《胖弟弟科普绘本》系列,推出《从第1个“零”到第10个“零”,贵州疫情地图是这样变化的》《1+2+3+4+5+6+7+8+9=1443》等长图、海报产品,以有趣、可视、简捷的方式,向用户科普防疫知识、通报疫情数据、宣传防控工作;推出自主研发的“贵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贵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所在辖区、人数及趋势分布情况,便于群众做好自我防护,短短一周内,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超过30万人次点击查询,除贵州外,周边重庆、广东、浙江等地IP均有查询记录,成为颇受欢迎的疫情查询工具。

立足本土,展示新时代贵州风貌。2019年,天眼新闻运用无人机对贵州88个县市区全部进行航拍,推出《壮丽70年·飞越新贵州》大型航拍系列纪录片,全面展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

集团作为主力军参与“多彩贵州相约2020·五十百千万亿”网络主题传播工程。其中,“贵在有理”网上系列理论访谈节目包括50个理论访谈视频,全方位、多角度传播贵州“好声音”,《“贵在有理”贵州样板系列一:新时代贵州精神》视频总浏览量达2781万次。

关注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百姓事无小事,贵州日报一直从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出发,关注民生、报道民生。对于市民普遍关注的“贵阳早餐价格”问题,从10月9日推出第一条《牛肉粉、肠旺面又涨价了!贵阳市民有话要说,粉面店老板:早就该涨了》,16条连续追踪报道引发市民的强烈关注,纷纷留言跟帖,业内专家也为天眼新闻点赞,“感谢天眼,聚焦民生”“小事关乎大民生,好新闻”……在系列报道影响下,有关部门启动调查程序,深入调研贵阳早餐背后的产业链条。据不完全统计,系列报道在天眼新闻客户端共收获阅读量250万次,经过贵州日报官微、贵州都市报官微传播,总阅读量达2000余万次。

《贵州日报》专门开辟了“天眼新闻”版面,按照“新闻性、传播力、覆盖面”的原则,呈现贵州全省各县、乡镇、村的“鲜活暖”新闻。为了带动基层记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版面稿件的质量和“颜值”,天眼新闻编辑部主动“走出去”,和各个市州县记者站、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接,主动发起策划,充分调动整合全省各地采访资源,对乡镇村落一线故事进行提炼挖掘,以感人的小故事传递主旋律。如《村里回来了年轻人》聚焦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讲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非遗传承系列》看传统指尖记忆化作脱贫经济;《丰收后的小心愿》着眼丰收后群众的新希望;《基层党建》着眼基层党建带来的家乡变化;《我和我的家乡》借热映电影呈现了贵州山乡谋变求新的气象等。

跨界破圈,连横下移,共建共享平台

贵州日报坚信,只有有效整合传播平台,才能聚焦宣传的力量。

走出去。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省级党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媒体平台、智库建设、文化创意、旅游推介、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请进来。2019年3月,集团主办的“天眼大学”成立。“天眼大学”邀请政府部门、媒体行业、学院高校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集团采编人员授课。同时,还邀请了浙江日报、解放日报、邯郸日报等省市党媒,到贵州探讨融合发展大课题。

联起来。2020全国两会期间,天眼新闻、当代先锋网联合长江云、澎湃新闻等16个省市党报的主流新媒体平台,组建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通过众筹新闻、轮值钥匙等方式推出了15期融图文、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流媒体杂志”。

建党99周年之际,天眼新闻、当代先锋网联合长江云、云报客户端、广西云、视听海南、新甘肃客户端等全国主流新媒体平台推出组图海报系列报道《“七一”跨省联动|我的名字,叫共产党员!我的职责,助力脱贫攻坚!》,让这些故事化为力量,为后浪鼓劲。

沉下去。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总编室、当代先锋网、天眼新闻编辑部发起的“贵州融媒体云上编辑部”,系贵州首个以“云编辑”为理念组建的超级编辑部,也是贵州最大的聚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资源的网络编辑部。现有96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贵州省消防救援总编全媒体中心入驻其中,实现了资源互通、内容互联、技术互用、平台互推。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云上编辑部共发布《贵州融媒体云周刊》25期,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版共刊发县级融媒体中心稿件300篇,实现了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报道全覆盖。同时,举行了“2020年贵州媒体深度融合案例分享会”,邀请到贵州1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人现场分享,实现云上编辑部“线上+线下”双线联动。

深下去。主力军进军主战场,全面发起脱贫攻坚宣传战总攻。报刊社和集团班子成员示范带动,采编部室负责人、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奔赴脱贫攻坚最前线,对全省贫困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实行采访全覆盖,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践行“走基層”的战法战术,刊发了许多“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融合破“困局”,云上出“新声”。无论新闻传播的介质如何演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变,媒体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初心和理想不会变。深度融合发展是主流媒体不得不迎接的时代大考,更是占据互联网舆论场的时代机遇。71年前,新闻前辈白手起家创办了党报,71年后的今天,贵州日报要继承新闻人不惧雨骤风急、不畏山高水长的开创精神,把媒体融合推向深入,让媒体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系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天眼新闻总编室主任、天眼新闻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天眼日报客户端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天眼·数据·未来
九龙皇帝
了不起的天眼
虚拟专用网络访问保护机制研究
两会党报传播力总榜出炉:浙江问鼎
新闻客户端差异化发展策略
大射电
灵感日报
浅析IEEE 802.1x及其客户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