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发展现状及银行授信策略

2021-03-24蔡天君胡志刚

时代金融 2021年6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银行

蔡天君 胡志刚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力推的新兴产业,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和建筑行业的一次革命。当前,装配式建筑行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行业正在进行优胜劣汰的竞争,企业的发展将逐步分化。文章对国内装配式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银行对装配式建筑企业授信时应关注的主要风险点和相应的授信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银行 授信策略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1950 年从苏联等国家学习引入工业化建造方式开始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发展初期(1950~1978年)、发展起伏期(1978~1998年)、发展提升期(1999~2010年)、快速发展期(2011~2015年)、全面发展期(2015年至今),其间受当时技术、工艺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曾经历了一段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2015年开始,我国以推广装配式建筑为重点,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进入全面发展期。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地方政府纷纷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

(一)产业规模扩张迅速,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住建部统计,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2亿m2,较2018年增长4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13.4%。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区域发展呈重点地区引领,其他地区跟进局面

根据国家规划,装配式建筑按三类地区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2017年至2019年,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47.2%、46.8%、47.1%。其中上海市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444萬m2,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86.4%;北京市1413万m2,占比为26.9%;湖南省1856万m2,占比为26%;浙江省7895万m2,占比为25.1%。江苏、天津、江西等地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均超过20%。重点推进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推进进展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结构类型发展不均衡,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主

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以及三类结构的组合。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2.7亿m2,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5.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1.3亿m2,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30.4%;装配式木结构建筑0.02亿m2,其他装配式组合建筑0.15亿m2。

(四)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中的应用最多

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商品住房为1.7亿m2,保障性住房0.6亿m2,公共建筑0.9亿m2,分别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40.7%、14%和21%。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中应用最广泛。

二、国内装配式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

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具有提升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绿色环保、有利安全防护等优势,但也存在着以下缺点,妨碍了快速推进。

1.建造难度增大。装配式建筑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完善施工装配问题,设计难度加大;强化设计与施工的协同,管理难度加大;大幅提高现场施工装配的精度要求,施工难度增大。

2.建造成本提升。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额投资建设构件生产工厂,在现场施工时需更多的施工机械,现阶段生产成本高于传统施工方式。据统计,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每平方米建安费用较现浇结构高9~25%,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高8~28%。

3.适用范围受限。目前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标准不够完善,设计经验不足,导致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上受限,在一些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建筑上采用难度较大。

(二)国内装配式建筑与发达国家同业相比

相比发达国家同业,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尚不够完善,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体系有待完善。国内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尚在试点探索阶段,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验收评定等技术标准还尚未建立,缺乏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独立的标准规范体系,部品及构配件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和产品标准有待完善。

2.设计生产存在脱节。装配式建筑要求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一体化,但目前不少项目生产过程各环节条块分割,未形成上下贯穿的产业链,造成设计与生产施工脱节、部品构件生产与建造脱节、工程建造与运维管理使用脱节,导致工程质量性能难以有效保障。

3.规模效应尚未形成。一是目前装配式建筑普及率不高,2019年国内新开工建筑面积中装配式建筑占比仅有13.4%,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70%,还未形成产业规模;二是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市场覆盖半径较小,不利于企业产能规模的扩张,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尚未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度不高。

4.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装配式建筑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设计人员,要求能够对标准构件进行拆解设计;对施工人员,要求具有常规施工经验和专业预制件装配经验;由于预制材料与现浇建筑有较大区别,管理人员需要调整项目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存在着相关领域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国内装配式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装配式建筑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时间较短,技术、管理尚不成熟,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行业内企业优胜劣汰、资源整合、技术完善,装配式建筑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政府扶持力度大,未来趋势将不断向好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建筑面积)。按2019年新开工面积31.34亿m2计算,2026年全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较目前增长124%,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二)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升级和集中度提升

当前,装配式建筑业逐渐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5G信息技术、物联网和自动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对工程的综合管理能力,包括规划、预算、设计、制造、组装等,为建筑行业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式带来革新,带动整个行业技术升级。同时,随着成本和效率要求的提升,在运输半径受限的客观影响下,具有良好布局、丰富经验和完善技术规范的公司将发展更快,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加速提升。

(三)行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成本效益不断提升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涉及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多个行业,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家行业规范的逐渐成熟,以及在住宅、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装配式建筑多行业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带动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产业不断升级。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装配式建筑业高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的优势开始体现,市场接受度将逐渐提升。

四、装配式建筑业主要风险审查点和授信策略

(一)主要风险审查点

1.应重点关注国家政策变动情况。装配式建筑目前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持续健康有序推进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阻力和困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性、补贴性和强制性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和变化,直接影响着装配式建筑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积极性。

因此,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动情况,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选择客户,并调整与客户的信贷合作策略。

2.应重点关注市场风险。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的自动化,对生产线设计优化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高额资金投入,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后续发展能力,面临着逐步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此外,受运输条件限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服务区域覆盖有限,应关注覆盖区域的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关注当地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政策,防范因市场容量不足导致企业不能达产的风险。

因此,银行应优选具备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以及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优势的装配式建筑企业进行合作;还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城市房地產市场景气度、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选择优质项目进行合作。

3.应重点关注产品技术创新乏力风险。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创新较多,行业技术与产品快速更新换代,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压力与竞争成本。国内装配式建筑业虽产量增速较快,但在产品稳定性、抗震性和耐腐蚀性等关键属性依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果行业内的企业不能紧跟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研发能力及生产标准,及时推出新产品,公司产品有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因此,银行应优选具备技术优势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进行信贷合作;密切关注技术发展主流趋势,及时调整与客户的信贷合作策略。

4.应重点关注经营管理能力不足风险。装配式建筑多采用项目总承包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筑企业需对设计、生产直至施工安装的全产业链进行管理,增加了管理和协调的难度,需要企业具备对项目全局性的综合管理能力。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企业在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关注因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企业成本升高、项目经营亏损的风险。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因此,银行应密切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关注企业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关注企业产品口碑,优选客户进行信贷合作。

5.应重点关注企业兼并整合不确定性风险。装配式建筑强化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发展需要,但目前设计机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间缺乏有效整合兼容,因此未来几年,建筑行业内企业将迎来一轮并购热潮,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因素,给信贷资产的安全带来影响。

因此,银行应密切关注企业的并购情况,关注并购主体的资金实力、并购对象的技术能力,审慎评估并购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信贷合作策略。

(二)银行授信策略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力推的新兴产业,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如何抓住当前装配式建筑业发展的机会开拓信贷业务,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同时规避信贷风险,是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为此建议:

1.强化区域、客户、项目选择。区域选择方面应重点支持国家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建议优先支持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以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相对较高、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强的城市。

客户选择方面建议优先支持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央企建筑集团控股子公司,以及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企业。选择支持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以上资质,且具备规模化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金属构件生产基地的建筑企业,年产预制混凝土构件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生产企业,年产钢构件2万吨及以上或拥有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一级以上资质证书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企业。

项目选择方面建议优先支持下列项目:优先支持客户投资的项目,优先支持地区年产预制混凝土构件5万立方米及以上,或年产钢结构构件1万吨及以上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项目;其他地区年产预制混凝土构件10万立方米及以上,或年产钢结构构件2万吨及以上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项目。

2.妥善安排风险缓释措施。装配式建筑行业客户应审慎采用信用方式办理信贷业务,原则上要以有效抵质押和第三方保证为主,优先采用抵质押担保方式。对于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应选择信用等级高、代偿能力强、符合银行规定的保证人。对于资质偏低、与被担保方关联关系复杂的保证人,应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

固定资产贷款原则上应落实项目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抵押,并补充落实设备抵押。在项目运营初期,应要求股东承诺不得分红或保证贷款偿还优先于股东分红。不能办理项目资产抵押的应承诺项目资产,不得抵押给其他任何第三方。

为进一步加强风险缓释效果,可通过以下几种增信措施:一是追加实际控制人以自然人身份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同时应限制实际控制人个人资产的对外担保和转让。二是补充土地使用权、房产等有效押品的余值抵押,或补充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权、子公司股权等资产质押,缓释信用风险。三是通过合理的信贷产品组合,控制授信业务风险,对于项目贷款可以通过银团贷款方式分散风险敞口。另外还可通过与投行子公司的业务协作,通过投贷结合等形式分散授信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郭学明.装配式建筑概论,ISBN 978-7-111-59227-3.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报告(2017),ISBN 978-7-112-21214-9.

[3]李中领.《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装配式建筑》1674-814X(2018)06-0075-03.

[4]单兰亮.《从历史和全球视角思考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问题》《施工技术》2018 年12月第47卷增刊.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银行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浅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议绿色羊舍的建设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