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重点与实施措施

2021-03-24刘海波

今日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部门防控

刘海波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制造企业具有资金密集以及财务管理风险较高等方面特点,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充分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有效防控并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质量。本文从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普遍问题及现状入手,针对内控管理的重点内容提出强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对致力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质量的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一、加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绝大多数企业纷纷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力度与执行监管的同时,内部控制实际作用的发挥却仍然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甚至在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完全没有将内部控制本该具有的监管作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及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充分而全面的了解,进而无法将其与实际管理与业务开展有效结合。

(一)提高企业整体管理合力

内部控制旨在增强企业整体内部管理能力,实现各部门统一运作与协调配合。制造企业管理与业务流程都相对复杂、生产管理技术要求较高,部门之间容易因为专业性问题而产生管理上的冲突与矛盾,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不断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对业务部门的有效监管,而且也抑制了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业务开展的服务与支持,而这都需要通过内部控制进行协调与整合,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能够实现相互配合与促进,从而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合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效益。

(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制造企业涉及产品研发、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以及质量监管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暗藏许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任一风险都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并影响社会声誉及市场竞争力,而单一部门的自我防控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本部门的风险抵御能力,却难以在部门间形成有效联动,无法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更加完整与系统的风险管理网络。内部控制立足企业整体经营,不断关注财务管理风险的防控,而且能够通过深入渗透到企业的业务环节而实现过程监控的强化,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内部控制对各部门的整体监控也能够提升部门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提高部门间在抵御各类风险的管理活动中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最终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风险防控网络,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经营。

(三)推进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让许多企业经营者疲于应对自顾不暇,管理危机频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企业更加应当从自身管理入手,通过强化内控转变管理模式,以提升管理精益化来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获益能力与经营收益,帮助企业摆脱不良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四)为进入资本市场打好基础

资本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以鼓励制造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而制造企业想要进入资本市场不只是简单的确立一个目标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实现全面加强自身的经营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完善对自身的监管与控制体系建设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稳定健康经营,达到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

二、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存普遍问题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对内部控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实践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突出和典型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独立性缺失

由于大多数企业仍然将内部控制定位于财务管理的一项工作内容,因此内部控制不仅容易受制于财务管理部门的牵制、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也由于定位于财务管理分支的内容,从而会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容的全面性,无法将财务管理及财务风控以外的其他监管内容纳入内部控制的管理范畴之内,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也无法起到加强财务管理与企业业务有效融合的管理目的。此外,由于从管理认识上没有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独立以及岗位的独立,这样就严重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会因为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更加专业和全方面的内部控制知识与能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效能无法切实发挥,甚至造成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二)内控防控全面性不足

虽然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都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强化是为了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但是由于对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概念上的模糊,也就难以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关键性管理问题上有效落实风险防控具体工作。目前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仍然停留在财务风险防控这一狭窄概念里,风控体系建设也围绕财务风控工作展开,如普遍重视销售、收付款业务的风控,而在诸如采购、生產、研发等方面风控力度不足,甚至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

(三)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

目前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内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失衡问题,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将信息技术应用侧重于产品研发、生产技术革新,而往往忽略了管理层面上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方面生产部门信息化手段不断升级,企业未能及时应对。另一方面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管理与业务的脱节,而建立在信息滞后与脱节基础之上的内部控制不仅无法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还容易引起误会和工作矛盾,甚至会因为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阻碍到企业业务部门的正常生产。

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重点措施研究

(一)内部控制独立组织建设及职能完善

内部控制独立性缺失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加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步就是摆脱原有管理思维,明确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与落实内控独立组织建设。第一,企业应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组织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避免内部控制受制于其他管理部门和企业内部其他利益团体影响。第二,内部控制专门管理组织建设应立足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统统纳入内控管理范畴之内,并以此作为内部控制管理团队组建的根本依据,将财务、采购、生产、销售、人资、资管等部门负责人纳入企业内控管理领导班子,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性并保证各部门负责人能够在内控管理工作当中取得有效沟通。第三,内部控制部门工作职能应定位于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有效协同,除此之外,内部控制部门还应发挥出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桥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及对企业领导层的内控精神传达,保证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在内控工作上取得共识,减少内控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阻力。

(二)内控防控网络体系构建

为了增强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的全面性与提高内控过程控制有效性,应当及时建立内控风控网络体系。制造企业内控风控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生产管理、财务预算等重点内容。第一,采购与付款环节,应加强采购申请与审批规范性;加强采购方案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以及企业库存综合对比分析,以确定采购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加强供应商管理与采购价格市场分析机制建立,并对大宗采购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以保证有效控制原材料及大型机械设备采购规范性与采购成本;加强采购合同编制规范性提高企业自我权益保障意识,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跟踪监督,最大限度避免合同履行纠纷;第二,生产管理环节,加强生产方案编制与审查有效性,规范审查流程,重点关注成本费用方案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并规范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与计算,加强会计凭证复核确认。第三,财务预算管理环节,预算编制应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与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分析基础之上,加强预算执行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析与预算修订,预算修订既要保证预算执行始终符合预算管理目标也要兼顾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切勿出现理论脱离实际操作的问题发生。此外,预算编制应加强对突发性事件及情况的关注与科学预判,充分保证预算编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预算编制及执行的有效性。

四、结语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制造企业具有资金密集以及财务管理风险较高等方面特点,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充分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有效防控并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质量。制造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制造企业近年来不断面临市场竞争冲击及生产技术升级等新要求,企业想要切实提高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受益就必须从内部管理尤其是加强内控工作入手,通过提高管理整体效能与风险防控能力,以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及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部门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