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教学有多元?

2021-03-24覃金欧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多元化中学教学内容

覃金欧

在岁月长河中,历史翻开新的篇章,21世纪的美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美育教育期间形成正确的终身审美修养,达到新时期核心素养的提高。中学美术教育活动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在美术学习课堂上逐渐提高自身艺术修养、鉴赏能力以及绘画能力[1]。多元化教学则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是美术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应当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立体化的教学展示等一系列完善的教学体系。老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设备和资源为学生设计一堂有意义的美术课,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加入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来,充分的接触美术学科独特的魅力,加强课堂中教学知识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能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其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提问的多元——你问我很多,我依然可以回答你

有效的提问也是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期间按照教材内容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借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让其能够自主参与到美术教学内容探究与思考之中,让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有更多的把握和理解,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及探究结果。

案例:七年级的新生,刚刚进入初中,他们一脸的求知欲,对美术课的理解却停留在表面上,他们认为美术课堂是就画画。在《美术是个大家庭》一课,我把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今天要讲的是建筑艺术。课本上给我们展示了民居建筑、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图片,我要尝试用新的探究,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我给他们看了这张图,提出第一个问题:“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房子”?学生们一下子就被拉回到我们乡下的农村随处可见的房子:“老师,我老家还有这样的房子,不过现在用来养牛了,我们住新的”!我娓娓道来:在中国有五种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有我们今天的主角广西“杆栏式”传统民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广西“杆栏式”传统民居,然后抛出层次渐进的多元的探究问题,学生开展讨论,寻找我们壮族祖先们的智慧。

探究设问:“用什么材料建成”?学生眼尖发现:“是用木头和木板”!

探究设问:“看到用铁钉了吗”怎样做到用柱子木头支撑起我们的房子?(这种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楔子加固,榫卯结构)

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四根立柱,四根横木,让学生组装,并用木片钉钉稳稳,再进行抗震实验。

探究设问:“我们的祖辈们如何区分它们的使用功能”?(干栏的底层作为禽畜舍栏,中层才住人,顶层则屯放粮食)

探究设问:“地基使用的材料是什么?观察柱子立在什么上面?猜猜为什么?”(地基多是石头,立于石柱子上。南方潮湿多雨,起防潮作用)

探究设问:“房顶用料?屋顶斜坡坡度是多少?为什么设计成这个度?”(房顶一般用瓦片铺设,前檐坡度大约30度,后檐大约25度,这样的度数适合南方多雨水气候,排水最快,瓦片不会掉落)

探究设问:“中层前边为何为搭建走廊?”(晒谷架,多用于晒各类谷物,待干后堆入粮仓、储藏。)

探究设问:“它们是如何能在今天保持木头不坏”?这个就是要学生猜想防腐方法。

多元的探究设问,让学生兴致勃勃去了解,去猜想我们广西传统民居“杆栏式”建筑。最后总结出“杆栏式”的土楼房,因为广西全年都有降雨,依石头地基而建,梁柱全部用石头做底部支撑,以防雨水冲毁、侵蚀梁柱。为了防止雨水灌入室内,壮族先人采用了石头垒砌的这种高门槛。传统壮族房屋的样式,就是著名的“三层楼”,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大多储存粮食,中层一般住人,设有厨房,摆舂臼以及磨坊等,下层多需放置犁田农具,饲养猪牛马等牲畜。出入楼梯设于房前紧靠大门,中层前边有走廊,比较宽敞,围以栏桿,先民可以在这里乘凉和纺织,或用来晾晒衣服和粮食,又不被雨水淋湿。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我想在美术课堂里顺便学些其他学科知识

美术教学活动立足于新颖的教学内容,所以在美术教学课堂上,还更要注重美术教学内容多元化:有造型表现,赏析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教师不断更新美术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美术教学方式,将学生之前的被动学习及时转化成为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终身审美修养。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在实施的时候是以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为主,或者是临摹,经常会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元化展开丰富内容的美术教学。

案例:我精神气爽走进教室,彼此问候之后打开海天地投影,上周的课是用直线来画圆,同学们已经惊叹中学阶段别开生面的美术课,今天还是造型表现内容,直接揭示课题:数学=生物=美术,学生又是一片哗然,美术老师这是要放大招,三门学科一起碾压。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我绘画过程,接下来就是手指头在一体机白板上,尽情行走,也就不到二十秒钟,一朵小花就出现在同学眼前。台下的学生,都不等我有任何动作,就拿起笔,信心满满的画起来。我耐心等着,一分钟过去,同学们惊呼:“老师,不行!不行!我画不出来!”;“看老师画,好容易,fengfeng两下就画好了,我直接画砸了”!惊呼声迭起。我只能说:“你们先放下笔,认真观察老师绘画时,手运行的速度,行走的路线。”又在板上画了一朵小花,这回同学们瞪大眼睛,一眨都不眨眼……归纳出来:速度是中速,运行的轨迹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迂回,每个花瓣是均等的。相当于有一个无形的圆。这就是数学规律题。同学们再次试一试,比第一回好很多。接着我在原来小花的基础上,再画一圈更大一点,再画一圈。看起来,第一次的小花,是单花瓣的,多画几次之后就是重瓣花,顺便和生物有了联系。看着学生渐渐进入疯狂练习状态,我更不着急,安排了难度更高一些,接着就是要画出两朵靠在一起,还被半遮住的,另外一朵离得稍远一点,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此时画面,有了疏密对比,大小对比,又有了构图知识。一节“数学=生物=美术”的课,让学生明白,学科知识是相互贯通的。

(三)交流与互动的多元——如果我不动手,我肯定感知不到

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审美修养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并不需要学生记住一些公式或者是背诵记忆性知识,也不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画家,其更多的还是需要强化对学生体验能力、感知能力的培养[2]。为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之上,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特征来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化交流与互动,借此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与表达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有讨论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表自身感悟和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过程中形成全新认知、创新思考,进而有效优化中学美术教学。互动与交流本就是不同想法与审美的交互与碰撞,将其应用于中学美术教学课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化碰撞,同时也能更好地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是促进学生美术作品理解与解读的关键[3]。

案例:七年级的课程进入尾声,最后一单元《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课本上的内容都是现代的设计,我打算给学生一些特别的内容,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用实用和审美的角度去鉴赏日用产品设计的价值。课本展示的都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日用品,我想把原始社会介绍给同学们。人类进入文明,是以使用火为标志。我带着同学们观看了一段女娲造人的动画片,揭开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发现了泥土的粘性,又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现被烧的部分变硬以及不透水,他们想着用泥土来制作可以盛水的容器,这就是陶器的最初的实用功能。接下来给他们看了一张双耳翁的图片,讨论这个翁是这样实现装水的设计原理,总之,同学们的猜想比巴赫猜想还离谱。等到我给他们看了这张图,他们才恍然大悟,感叹自己的智商堪忧呀。随着审美能力的提升,先民们会想着办法,让这些陶器变得更美,就赋予了新的功能——审美功能,他们在陶器的身上拓上了简单的波浪纹、鸟纹、漩涡纹等等。欣赏着这些陶器,同學们惊叹先民们的智慧。我笑眯眯的说:“原始社会的先民还创造出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吊足同学们的胃口,我才掏出一个布袋子,终于露出它的真容——埙。我介绍: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它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宫廷音乐。埙最初并不是乐器,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我拿起埙,走到他们中间,吹出简单的一句乐曲,同学们又惊呆了,美术老师的音乐功底真不错。可是,他们不知道背后,为了一节美术课,我向音乐老师请教了多久。他们要求尝试吹埙,在我的指导下,埙在他们手中发出了第一个音,全场安静得前所未有,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适时表扬:“这位同学,你好厉害,一下子就吹响了,没有吹响的同学,也不要紧,因为古埙难吹,古埙难做,使得陶埙的传承陷入了困境,年轻人中学埙者越来越少,大部分埙爱好者都是自学,这就是埙的现状,当然也出现了一批非常出色的埙演奏家者和制作者”。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距今有几千年历史的乐器——埙的声音,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埙。在《五百年桑田沧海》 (埙独奏版)埙曲中,同学们的艺术修养,上升了一个等次。也许,将来的某一天,这些同学中,会有一些埙的爱好者出现。

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无与伦比的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设计产品,认识设计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培养设计素质。

结语:中学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环境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标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美术教学工作无法满足新要求,多元化教学应用于中学美术教学课堂能有效改进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发挥出美术教育价值。

总之,多元化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改善美术教学环境及氛围,强化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有效强化对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规范,从而最大程度优化美术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任雪梅.中学美术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20(5):66.

[2]王晓双.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学美术素描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175.

[3]初伟萍.现代化、探究化、多元化——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187.

猜你喜欢

多元化中学教学内容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