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

2021-03-2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合理化变迁产业结构

李 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产业发展结构已进入后期阶段,该阶段是提升经济转型速度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中、西部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情况,其能够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对把握“新常态”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纵观世界上诸多经济大国的发展历程,无一不经历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1]。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同样需要针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改善和优化,特别是经济产业结构尚存升级空间且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中国,更需要以经济产业结构整合为始发点,在满足实际经济需求的基础上改变长期以投资和对外出口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区域范围间的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2]。

一、产业结构变迁内涵及基本概述

(一)产业结构变迁内涵

产业结构,亦称为国民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与不同工业组织机构以及不同工业组织机构内部间的相互关联性。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可根据分工情况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特殊分工和一般分工,并以该分工模式为始发点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3]。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变迁而言,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两者也同样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综合创新能力也为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科学技术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将潜在生产力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同形式的新型创新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生产领域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4]。

(二)产业结构变迁基本概述

对于产业结构变迁而言,其主要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以使国民经济发展模式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实际要求。具体而言,由于不同行业在实际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核心技术存在不同之处,使得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产业对创新技术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标准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化。因此,由于上述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各产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速度也不相同,进而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显著变化。

二、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衡量标准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在相同产业结构的体系架构中,各个产业之间能够在设定的标准条件下处于相互协调状态。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也就是三大产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处于相同模式,在该条件下不同产业结构的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最优,同时该阶段的综合产业结构处于最佳状态。在此基础上,国内许多研究人员采用结构偏离指数来表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即[5]:

其中,E为结构偏离指数,Y为量值参数,L为从业者数量,i为产业类型,n为产业机构数量,Y/L为生产率。当E=0 时,产业结构为平衡状态,产业结构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通过泰尔指数TL 来具体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即:

当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量值参数等于零时,产业机构包括的全部劳动生产率与社会综合生产率的量值参数比为1,该时期整体经济能够达到平衡状态。相反,若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不为零,且量值的偏离程度越来越大,则说明产业结构处于不合理化状态。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

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由低水平朝向高水平发展的整个动态过程。其是在保持原有产业结构状态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主导逐步向工业、服务业主导转变;低附加值产业逐步转变为高附加值产业;初级制造业主导逐步向中、高级制造业转变[6]。在整个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中,其由最初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因此通过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量值参数来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即[7]:

通过公式(3)可知,若逐渐增大,则意味着经济正在向服务模式迈进,产业结构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了与公式(3)进行比较,可采用非农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进行说明,即:

三、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深化政府职能改革

目前,我国部分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若想维持整体经济稳定、可持续、高速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完善现有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相关组织机构在满足实际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产业结构自身的情况为出发点,重点攻坚产业结构间存在的壁垒,破除产业结构间不合理、不协调等影响要素。

一是加快第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使第一产业在产值保持持续可增长状态的情况下减少其在社会总产值中的占比;着重打破城乡间二元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让重点创新技术拉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加速电子、新能源等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在第二产业中的关联度水平,从而拉动下游产业的稳定高速发展;三是深化政府机制体制改革,政府等相关组织机构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更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打破产业结构间存在的屏障,更好地展示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带来的“结构红利”。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发展现状建立健全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法转让;二是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管理制度,吸引更多外来者投资;三是推动各个区域粮食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第二产业作为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其经济波动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水平的规模。为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保持整体经济水平稳定增长,就必须保障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由于第二产业结构不均衡而引起经济波动的情况发生。在实际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力推进新型信息产业进步,采用创新型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电子、新能源等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程。积极拓展第三产业,重点关注以运输业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发展,大力开发新型旅游业,促进旅游文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进一步规范批发零售业,促进商贸业和谐有序发展。

(三)加速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环境下,如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尤其是我国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力度不足的状态下,如何才能大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变迁,有效稳定经济增长波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在稳定中实现高速增长。

一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当前正处于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改革背景下,使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道路选择成为一种必然;二是根据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应当遵循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发展核心动力,从而带动相应产业发展;三是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城市先进的生产力逐步向农村区域转移,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缩小我国农村区域人口的总体占比,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基于上述的详细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呈显著的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变迁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满足实际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直接对各个产业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难以达到预测效果。当前产业结构和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相关组织机构需要针对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合理化变迁产业结构
蒙住眼,因为剁手难——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财政分权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