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推进路径与经验借鉴

2021-03-21纪国涛李强赵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9期
关键词:沈阳定向科技成果

纪国涛 李强 赵强

摘要: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深入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新时代下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首先对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绩效进行了总结,其次,探讨了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效果取得的独特路径,最后,提出了沈阳化工大学“三定向”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三点启示,即,高校科技特派员的融入机制、“一校一地一院”转化机制和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这对我国其它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 沈阳化工大学  “三定向”模式

On the Promoting Path and Experience of Loca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 Tak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JI Guotao  LI Qiang   ZHAO Qiang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59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s become the internal power of innovation-l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n this paper, Firstly, it summarizes the loca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unique path of the local transformation eff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ree enlightenment of the "Three Orientations" local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that is,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One school- one place- one institut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policy guarantee system. This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local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tech achievement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Three-orientation” mode

加速推進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是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创新水平。沈阳化工大学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坚持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已发展成为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标杆和示范典范。2017年沈阳化工大学共转化科技成果数量101项,在全国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中排名21位,2020年被列为辽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10强高校,创新性地提炼出成果本地转化的“三定向”模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关于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三定向”模式正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以便进一步地复制和推广。

1 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效果显著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根本障碍在于其产业化价值受到严重抑制[1]。沈阳化工大学坚持以本校科技成果深度服务化工产业需求和辽宁地方产业需求为使命,在尊重辽宁省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上通过对地方化工产业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打破了传统科研成果转化的线性模式,创新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机制,形成了订单制推动下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三定向模式,其成效不断凸显。

1.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来,沈阳化工大学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0余项,省级和企业项目近100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奖和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7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申报及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100余项,大批科技成果在辽宁省企业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沈阳化工大学通过定向研发机制研发的菱镁矿闪速轻烧技术,推动了辽宁省超千亿镁产业的升级换代,并建成了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菱镁矿轻烧成套装置,实现了对煤炭技术和煤炭产业的引领发展,沈阳化工大学在菱镁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辽宁省菱镁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其次,沈阳化工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定向转化机制解决了东北制药集体股份的技术难题,每年为企业增殖近5000余万元。沈阳化工大学通过定向服务机制实现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工艺新技术每年为企业增利近4000余万元。沈阳化工大学基于区域实践的“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三定向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模式[2]加速推进了辽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

1.2 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协同提升

沈阳化工大学引才机制日益成熟,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沈阳化工大学探索出了“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产业发展”的特色发展模式,形成“领军人物-创新团队-优势学科-产业发展”的闭环成果本地转化机制,实现了学校科研能力和成果本地转化的协同螺旋提升。

近几年,沈阳化工大学引进“长江”“千人”“杰青”“973首席科学家”等5位国家级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多位海内外学术型领军人才,形成了促进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振兴学者”18人,成效显著。“973首席科学家”许光文教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业成立了辽宁金隆溪科技有限公司,破解了油页岩炼制僵尸企业生存发展困境;“千人”张立新教授入选“辽宁省基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千人”刘立志教授担任中石化背景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中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长江”张义民教授入选机械工业创新领军型人才;吴剑华教授团队静态混合反应技术为东北制药集团每年新增产业5000余万元。随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绩效日益凸显,沈阳化工大学科研能力也逐渐提高。2018年,学校获批科技厅“辽宁省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获批发改委“辽宁省高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教育部“资源化工材料与高端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学校已经成国家级、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等30余个,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日益成熟。沈阳化工大学基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终端市场培育实现了高校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的协同共生演化。

1.3 产学深度合作中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效应突出

为促进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沈阳化工大学主动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拓宽、拓深与产业和企业之间的深化合作,积极主动承担重大科研专项积极应用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化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独特的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产学深度合作模式[3]。一是自创公司与本地企业合作,推动成果迅速转化。如许光文校长创办了辽宁金隆溪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2019年与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红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了1千亿煤炭利用新技术企业并实现其对煤炭利用技术和产业的引领发展。二是沈阳化工大学积极与企业、研究院所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例如,沈阳化工大学和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建立研究院的模式,形成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学校科研团队与本地企业合作模式。例如,张立新教授团队与沈阳丰收牧业技术转化合作,吴剑华教授团队与东北制药集团的定向技术研发转化合作等。四是,建立联合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孵化。例如,沈阳化工大学先后与E+H公司,华晨宝马建立联合实验室,并获批了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称号。

2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的推进路径

通过对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分析,发现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的绩效实现主要源于3个路径,即,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协同推进、搭建并深化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平台与深化“三定向”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实施。

2.1 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协同推进

科技成果管理创新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组织化结构和考核奖励机制,还在于有健全的科技体制机制[4],沈阳化工大学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上进行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顶层设计上,沈阳化工大学形成了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中心,围绕區域化工行业需求,在解决行业问题中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并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理念。为深入推进沈阳化工大学与区域经济协同共生演进,基于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顶层设计理念,沈阳化工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

政策与组织推进层面。沈阳化工大学是辽宁省具有自主意愿进行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16所高校之一,根据辽宁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的工作方案》,沈阳化工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2016年,沈阳化工大学拟定《关于报送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方案的函》(沈化大[2016]57号)致力于解决科技研发事业发展的创新人才激励问题。2018年学校修订《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方案》(试行),制定了《沈阳化工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沈阳化工大学鼓励师生员工科技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试行),并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制订了相关为鼓励学校教师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政策。制定了《沈阳化工大学2017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方案》和《沈阳化工大学专任教师岗位评聘的补充规定化管理办法》两则方案,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重点提高其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以及产业化指标在职称评聘和成绩考核中的权重,提高收益分配比例,鼓励学校教师创办企业,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构建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学校党委解放思想、高位谋划,转变观念、顶层设计,提出了“汇聚人才、打造学科高峰,提高创新水平、增强服务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制定了《沈阳化工大学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沈阳化工大学腾飞学者推进计划》《沈阳化工大学振兴学者特聘计划》,成功地聚集了我省产业亟需的高水平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人才。例如,沈阳化工大学全职引进的“腾飞学者”带头人成功打造了5大高峰学科,使学校在装备可靠性与振动控制、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化工降能与污染控制、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利用等领域具有国际或过领先水平,成为科技强省的重要支撑。

2.2 搭建并深化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平台

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平台。一是,搭建并深化互联网的科技转化平台。沈阳化工大学充分依靠基础信息设施,搭建互联网科技转化平台,企业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各个领域的科技成果简介,研发专家、团队经验、擅长领域,并设有专业客服及时解答企业对科技成果的疑虑,该平台可以实时处理大量订单的对接信息,提高了成果本地转化效率。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平台。沈阳化工大学通过积极与企业、研究院所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成为辽宁拥有校企合作平台最多的高校。如,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组建了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省精细化工产业校企联盟、省县域经济服务业校企联盟等5个校企合作平台。截止2018年,沈阳化工大学校企合作平台涵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在内的校企合作联盟单位已经超过200家,研发成果产业化35项,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项目推介签约120余项,合同金额超25亿元;成果转让与开发项目80余项,可实现产值90亿元。三是,创新地方产业研究院的成果本地转化平台。沈阳化工大学基于科技成果转化“三定向”的工作基础,深化了地方产业研究院的发展机制,以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沈阳化工大学与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建立“政产学研”密切合作的“一校一地一院”创新协作机制,实现政府主导,研究院将企业需求变成科技开发课题,学校将科技开发资源定向投放、进行技术攻关、形成科技创新成果并定向转化。目前,学校与地方政府成立的地方产业研究院有15家。如,基于康平传统塑编产业,建立了塑编产业研究院;针对法库的陶瓷传统产业,建立了陶瓷产业研究院;针对营口丰富镁资源,建立了营口仙人岛镁资源产业研究院等。通过定向轉化机制,2017年沈阳化工大学建成10个校地研究院及转化基地,共签订技术服务及技术开发合同85分,转化科技成果130余项,技术交易额82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本近6亿元。目前,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平台创新机制正处于探索和不断发展研究之中。

2.3 推进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定向”模式

目前,沈阳化工大学“三定向”订单式科技成果与成果转化新模式已经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向全国推广(2019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第二批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18]126号))。“三定向”全称“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是指高校针对企业的研发需求,精准研发,为企业提供其需要的专业化知识输出,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全程跟进研发成果技术攻关,辅助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了以生产方向制定研发方向,以市场需求制定研发目标,以研发成果反向促进生产。三定向模式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内在机制在于能够精准的切入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投放科技人才,研发设备,研发资金等科技资源,专款专用,解决了研究经费少,研发项目多等问题,并且研发经费也不再只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可以自主的吸引企业进行项目的投资。“三定向”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模式实现了订制式研发、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质量、集成了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流程服务。

3 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经验借鉴

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关键在于:一是形成了“三定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二是构建了“领军人物-创新团队-优势学科-产业发展”的成果转化机制;三是依赖于人才激励视角下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政策体系。其具体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经验借鉴如下。

3.1创新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嵌入到融入再到协同发展

沈阳化工大学在传统科技特派员制度[5]的基础上,选派学校高端人才挂职地方科技副职,建立了高校高端科研人员与地方产业技术瓶颈的嵌入关联和融入协同,有助于跟踪并深入解析地区产业技术需求。自2013年以来,沈阳化工大学陆续向辽宁省有化工产业基础的部分县市及产业园区选派了16名化工类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端科技人才,担任科技副县市长和产业园区副主任,定向服务于当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沈阳化工大学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是指学校科技特派员嵌入到区域地方政府部门,然后融入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之中,紧密研判产业技术需求,并进行终端市场培育,实现学校与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高校科技特派员从嵌入政府部门再到融入产业技术研判,最后实现高校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沈阳化工大学“三定向”科技成果转化。例如,葛铁军教授挂职康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指导当地塑编产业集群制定500亿元发展规划,建立了省级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使园区企业由18家扩展到148家,产值由10亿元发展到258亿元;张永明教授挂职法库县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组织申获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获得国家1.5亿元资金支持,研发了辽白瓷及十几个陶瓷新品种,指导企业完成2.3亿资金技术改造,形成了法库陶瓷产业基地;何伟副教授挂职海城副市长和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帮助获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称号,获得扶持资金3600万,支持项目30余项。

3.2 创建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构“一校一地一院”成果转化机制

产业研究院需要多领域技术力量的整合协同运作,具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桥接功能。沈阳化工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模式主要体现为“一校一地一院”机制,提高了高校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能力和效率。依托沈阳化工大学“领军人物-创新团队-优势学科”在辽宁省内不同地区建立特色产业研究院,形成“一校一地一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15个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如鞍山菱镁产业研究院等,实现了高校科技成果的定向转化和定向服务。沈阳化工大学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集成果研发、转化、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研发与转化机构,已经实现了从“适应、服务”到“支撑、引领”的转变。沈阳化工大学地方产业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了从基于政府引领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到高校积极主导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积极转化的演变。刘瑞明(2021)等提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成果需求导向不强、与市场脱节[6]。沈阳化工大学“一校一地一院”机制具有鲜明的产业化导向和应用导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园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共生模式,但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与实践检验阶段。

3.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推动基于科学的创业

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至关重要。沈阳化工大学依托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本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的核心体系、技术体系、投融资体系、支撑体系和扩展体系。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特点如下:一是,政策主体范围广泛;二是,政策形式从方案、辦法、通知、计划、管理办法等多种多样,目标指向鲜明;三是政策工具协调均衡。为推进与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沈阳化工大学持续推进基于科学的创业,深度融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校长亲自带头创办并组建辽宁金隆溪科技有限公司,促进了学校基于科学的创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不断由应用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

参考文献

[1]孙金辉,李东.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创新:面向科技投资的价值释放工程[J].科学决策,2021(7):112-123.

[2]聂鑫,孟召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定向”导向的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8):93-96.

[3]纪国涛.促进辽宁省高校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的对策研究[R].2020(12).

[4]汤偲愉,马连峰.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创新思路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1(3):244-246.

[5]黄安胜,章子豪,朱春奎.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扩散分析[J].软科学,2020(11):14-21.

[6]刘瑞明,金田林,葛晶,等.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出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17.

猜你喜欢

沈阳定向科技成果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