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行业背景深厚、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的地方高校

2021-03-21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橡胶青岛学科

编者按:青岛科技大学原名青岛化工学院,为原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高校,其前身是1950年9月创建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8月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2001年3月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在服务山东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一、以科技命名,以科技立身,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一所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是如何突出“科技”两个字的?

陈克正:我校以科技命名,以科技立身。2020年7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在这次任务中,青岛科技大学作為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单位,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安全地着陆提供技术护航。这是我校邵巍教授领衔的“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团队参与的一项任务,主要针对火星着陆末端,利用地表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跟踪并进行视觉自主导航,这项技术应用于整个火星探测任务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直接决定了探测任务的成败。2018年4月,我校联合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射山东省首个以高校命名的“青科大一号”卫星。这些都是学校依靠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的贡献。

青岛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师生创新实践“不找校长找市场”,以“接地气”的方式寻求发展,加大收益激励、股权激励、绩效激励等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放水养鱼”鼓励科研成果走向市场,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融合、协同创新实践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创造了广受赞誉的“青科大模式”。2021年8月,学校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纳入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全国38家国家级工程中心之一。2021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显示,我校专利转化366件,位居全国第52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学校近5年有3万余名毕业生留鲁就业创业,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我校扎根山东,不跟风、不浮躁,潜心于基础科学重要问题研究。

学校与万华化学集团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万华化学的主打产品是聚氨酸,而该技术被美国、日本、德国垄断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早在1998年,万华与我校韩方煜团队联合攻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帮助万华攻克异氰酸酯(MDI)制造核心技术,一举打破欧美的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奠定了我国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2019年,我校与万华签署7000万元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学校注重推进具有中国特色、青岛科技大学风格的学科研究,加强行业标准建设。ISO/TC41/SC3国际输送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刘莉博士参与制修订ISO标准26项,进行国际投票表态1000余次,将我国输送带行业的技术指标写入国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制定中橡胶行业代表的发声者。

二是打破围墙,构筑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生态大学”。2011年,学校拆去了与软控研发中心之间的围墙,让大学、企业和社区间变得畅通无阻。依托我校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密炼机上辅机项目孵化的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上市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轮胎装备制造业中产品链最完整的公司,成为橡胶机械行业的引领者。软控股份又衍生出赛轮股份1家上市公司和橡胶轮胎产业链上的158家科技型企业。我校作为软控的“大股东”,始终深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升级,最近研发的EVE液体黄金,克服了液相混炼技术难点,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属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是世界首创合成橡胶湿法混炼技术,属于典型的原始自主创新,目前实验室研制的轮胎性能指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级。该项目落户于青岛董家口化工园区,于2018年建成一条万吨级生产线,实现了液相混炼胶的工业化稳定生产。2021年7月,学校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团队成员孙文强老师牵头创办的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第8家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学校已先后孵化300余家科技型企业,成立10余家以科研成果为主体的学科性公司。围墙的拆除,不仅打通了物理上的空间,开放了环境,还打通了心理上的空间,开放了思想。大学师生与企业真正成为了一家人,优势互补,使大学贴近了城市发展跃动的脉搏,构筑了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生态大学”。

三是抢抓机遇,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赋能。2020年7月15日,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在青岛科技大学揭牌,标志着学校全力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学科高峰,构筑起拔尖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转化“双高地”。学校按照开放理念、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与青岛市科技局、教育局、工信局、人社局、崂山区政府合作共建,针对青岛工业互联网全价值链体系各层级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实,培养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一流人才,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一流人才教育基地”。2020年11月,我校成功举办了首期总裁班,并向社会发出了《“100+1”产教研融合赋能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倡议书。高质量人才链补齐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短板,完成了“四链合一”闭环,补强工业互联网人才供应。

二、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

《世界教育信息》:橡胶学科是青岛科技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陈克正:山东是橡胶产能大省,轮胎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橡胶助剂产量占40%以上,山东不是橡胶的原产地,橡胶原材料比较缺乏,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产能?主要原因是山东有青岛科技大学这所橡胶专业特色高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橡胶人才。学校在全国最早设立橡胶工艺、橡胶机械专业,是原化学工业部重点部署的橡胶专业特色高校,也是亚洲唯一一所以橡胶专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早在1958年,我校招生的5个本科专业中,就有2个与橡胶直接相关。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分子物理学”“橡胶与人类”两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十大上市轮胎企业董事长中有7位是青科大校友或在青科大进修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橡胶企业中的董事长、总经理、高管中有70%都是青科大的毕业生。也因此,学校被社会广泛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

在2020年全省高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山东省原省委书记刘家义充分肯定了学校立足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助力“橡胶强省”的系列做法。早在10年前,我校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市北区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共建了“中国橡胶谷”;与北京化工大学、三角轮胎等成立了“绿色轮胎与橡胶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秉承“教育先行,以橡胶为媒,服务‘一带一路”的理念,又在2015年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共建山东省首个境外办学机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培养东南亚当地人才,服务在当地办厂的中国橡胶轮胎企业。

在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方面,我校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行业、地方需求,激发橡胶、化工、机电等优势学科新动能,提升学科竞争力、发展贡献力、行业影响力,打造以橡胶为特色的材料、机械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以绿色化工为特色的化工、化學、动力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群,服务区域并引领行业发展,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三、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

《世界教育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您所在高校是如何开展的?

陈克正:青岛科技大学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完善师德建设制度规范,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马院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开展课程思政,发挥好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探索出一条“全覆盖、重育人、塑特色、出精品”的课程思政实践之路,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通过学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课堂红色三分钟”思政课程品牌。以体育教育、体育锻炼、体育生活为切入口,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终身受益为目的,充分发掘体育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扎实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实现综合育人。构建了“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体育综合育人新体系,打造“爱体育懂思政”专兼职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外实践,丰富校内联赛,以思政融通、信息贯通、制度联通达成“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全程育人。自2018年实践检验以来,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逐年提高,荣获全国学运会大学组帆船比赛冠军等100余项体育类赛事荣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持续向好,幸福感指数明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可。2021年7月,在我校召开了山东高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观摩活动,推广我校大学体育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121所高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为全省高校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着眼国家需要,培养创新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青岛科技大学有着怎样的考虑?

陈克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我认为,创新人才培养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要服务两个大循环。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这就是要求高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扛在肩上,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内构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创新人才培养。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获评全国就业和创新创业双50强高校,学校坚持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例如,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搭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重服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基于“金字塔”式的特色“双创生态链”的精准帮扶。

五、抓住“双一流”建设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学科建设

《世界教育信息》: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您认为未来地方高校发展的方向有哪些?您所在的高校是如何做的?

陈克正:“双一流”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双一流”建设大潮,就地方高校而言,必须在这个浪潮中学会“游泳”,而且还要学会“花样游泳”。我认为,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贡献度高的地方高校,可以成为“双一流”建设最有力的补充,甚至能引领一些领域的时代潮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明确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高校立命之本,是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是否能够立得起来,有没有特色,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看学科。学科发展水平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直接体现,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学校发展具有引领、推动和奠基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打造学科引领、科研与人才工作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依托高质量学科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支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找准学科建设方法。抓住学科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按照“筑高峰、强特色、重培育、调结构”的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分类建设、突出特色、打造高峰”的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贡献度评价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保障、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学校学科协调、特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是优化学科生态布局。坚持做好校内学科评估,加强学科动态监测,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按照学科、科研、教学、人才、平台“五位一体”思路,巩固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培育交叉(新兴)学科、稳定基础支撑学科、优化人文社科学科,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十四五”时期,青岛科技大学将按照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保持定力、把握大势、久久为功,破解更多“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娜迪拉·阿不拉江

猜你喜欢

橡胶青岛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自制橡胶骨
“超学科”来啦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印度橡胶进口量减少,国内橡胶供需不平衡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印度橡胶产业要求撤销进口橡胶税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