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思维导图让小数教学彰显思维魅力

2021-03-18肖栓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与学感悟应用

肖栓

摘要:困境和思考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动力,学科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在设计教学流程、整理知识结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且能有效地结合板书,让思维可视化、知识结构化,使得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考有序、全面、有生成。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有了一些感悟。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  教与学  应用  感悟

一、结合现状,追本溯源明方向

(一)教与学的现状

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首先,小数教学设计多为线性设计,内容烦琐,不便于教师记忆过程和环节,而且设计后的思维往往比较混乱,有的甚至需要反复磨课来记忆教学环节,更别说让学生思维清晰,体会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其次,数学学习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强、善于倾听的同学,比较容易进行思维对话,而能力相对弱者,就跟不上脚步,长此以往,就出现了一批学困生。

因此,一线的小数教学就急需一种高效能工具,让思维可视化、思考有序化、知识结构化、素养真实化,这个高效能工具就是学科思维导图。

(二)同为导图的区别

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要求每个概念之间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连接,而博赞思维导图主张自由发散联想,围绕一个思维主题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不太强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立足结构,课前探索理思路

(一)把握知识结构,护驾生成资源

知识结构较知识点更容易产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脑中要有一张清晰的结构图,此结构图不可能课前就尽善尽美,因为课堂上难免突现生成资源,有结构图就不至于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和课堂把控的失调。

(二)梳理知识结构,考虑长程教学

学科思维导图在小数备课中,不仅可以梳理知识结构,厘清思路,设计教学流程,而且可以基于前后知识的联系,考虑“长程两段”教学,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

1.计算教学知识结构的梳理

以苏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为例,备课时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进行梳理,先估算,再口算和笔算。估算也有估算的讲究,结合书本实例再引导学生展开分类,归纳进位怎么估,不进位怎么估。由于本节课重点是学会准确快速地口算,所以稍稍提及估算对笔算的检验意义即可,而把重心放到结合估算准确快速地口算出进位和不进位的算式上。

2.规律探究教学知识结构的梳理

以苏教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中心主题,分支一发现:“28+17=45,17+28=45”,得数相同可以合成一道等式“28+17=17+28”→猜想规律→举例验证→尝试找反例→得出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加法交换律”,连接中心主题。分支二发现:“(28+17)+23=68,28+(17+23)=68”,得数相同也可以合成一道等式“(28+17)+23=28+(17+23)”→猜想规律→举例验证→尝试找反例→得出规律→用字母表示规律→“加法结合律”,连接中心主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分支一教结构、分支二用结构。分支三:回顾探究规律过程找共同点→巩固练习→总结收获。

3.概念教学知识结构的梳理

以苏教版《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教学为例,学科思维导图对资源的收集、分类、聚类,以及概念的得出,都有一系列清晰的思路(如图1所示)。

因此,课前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备课,为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清晰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及其结构,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整理和资源生成。

三、基于板书,课中实践显生成

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板书,一方面比较美观,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条理清晰,生成性强,有助于學生建构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

(一)新授课教结构、用结构

以苏教版《认识分米和毫米》为例,首先复习《认识厘米》,测量长度需要统一标准,于是产生长度单位,已经认识了厘米(cm),在直尺上找1厘米、2厘米、5厘米并比画,然后到生活中找1厘米长的物体,估计物体几厘米,最后量物体的长,画指定长度线段,同样的结构回顾《认识米》。然后再教学分米和毫米,教结构、用结构水到渠成,这样对于知识的系统性、相互的关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便能较好地掌握。笔者注意到班级的学困生对有学科思维导图板书的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考问题的正确率也显著提升。

(二)复习课据目标考能力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为例,在传统的复习课上,先知识点罗列,再随机题海练习,使得学生对主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目标不明确。但是本单元设计的板书,既有考核目标,又有变换的练习,目的性和综合性较强,最主要的是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数学,发展了数感,思维可视,使得复习不再是一笔糊涂账(如图2所示)。

四、考虑需求,课后作业破难点

(一)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整理单元要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单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画画的特点,布置学科思维导图作业让其在梳理中突破重难点。比如有的同学从钟表的由来、认识钟表的表面、时间单位换算、认读四个维度展开,图文并茂,符合学情。

(二)利用学科思维导图解决复杂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要用5个珠。用5个珠还可以表示哪些三位数?”通过条件加工可以将中心设为“百位+十位+个位=5”,然后分四个分支(3、1、1),(3、2、0),(2、2、1),(4、1、0),依次罗列组数。利用思维导图不仅突破难点,而且不重复、不遗漏,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在布置学科思维导图作业时不能直接把画好的图例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其自主绘制,可以给个大致的思路或框架,把知识建构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还给学生。

数学学科思维导图的教与学就这样慢慢进入了我的课堂,学生也由不太懂并且思维懒惰变得活跃起来,抢着回答问题。只有合理运用学科思维导图,才能让教学高效且看见思考的力量。

参考文献:

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教与学感悟应用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