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2021-03-18许慧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许慧敏

摘要: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小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前提,而小学生的学校教育影响其个体的性格、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实施,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人际交往

一、家庭与学校双重教育对小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五元家教法”。从“五元家教法”的具体内涵可以得出,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良好与否对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老师,我们只传授学生课本知识,当然远远不够。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呵护下,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完整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家庭教育影响学生亲子关系

曾经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参与孩子学习和生活最多的人是孩子的母亲,而父母双方在孩子的教育中缺一不可。“陪伴”是当今社会多么稀缺的一个词语,父母老了需要陪伴,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也需要陪伴。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同时社会中的离婚率不断攀升,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孩子的增多。在单一的家庭结构中生活,小学生容易出现例如焦躁、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等。

案例一:他叫小龙,平时热情大方,也很聪明善良,然而一切的美好在他三年级的时候戛然而止。父母因为性格不合,最终选择离婚。虽然父母双方对小龙的关心一直都在,但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却再难破镜重圆。10岁的小龙,从一个活泼可爱、人缘极好的孩子,变成一个寡言少语、上课、下课都在发呆的学生。那个时候,他不愿意跟任何人交往,无论父母、老师还是好朋友;他也不愿意学习,上课也不愿意发言,他觉得学习和与朋友玩耍都没有意义,因为父母的离婚导致他认为自己就是被这个美丽世界遗弃的“孤儿”。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虽然家庭结构完整,父母也都在家里生活,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父母双方工作的环境和压力,从而导致了一种现象,就是生活环境让家庭教育的存在感较低,很多父母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谈不上家庭教育。家长往往投入大量的金钱,寻找各种教育渠道,卻无法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将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交于家中的老人或者保姆,将孩子的教育问题交于老师或者课外辅导机构。当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时,这样的孩子必然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孩子可能会出现自以为是或者自卑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都不能让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二:溪溪,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溪溪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很少管孩子的生活。父母偶尔回家辅导孩子的作业,也会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发生很大的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久而久之,溪溪变成一个性格特别孤僻和暴躁的小学生。老师鼓励他和别的同学做好朋友,他说,他不用朋友,他觉得一个人很好。如果在学校发生了一点不开心的事情,他就会立刻情绪失控,特别暴躁,别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爸爸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情绪失控……随着这样一而再、而三的情况出现,溪溪身边一个朋友也没有,而且他自己也不想和别人交朋友。老师找他的父母来说明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劝导孩子或者批评孩子,孩子完全没有反应,也不听父母的话,因为从小父母陪伴溪溪的时间太少了。由此可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巨大。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让我们明白了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我们的家长尤其是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并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亲子关系是否长期稳定,指引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走向

给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渠道,让亲子关系长期稳定,适当开发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指引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正确走向的重要方面。亲子关系稳定与否,与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如下关系。

第一,如果亲子关系不稳定,就无法在家庭环境中将父母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或者其他良好的行为内化,无法学到家庭教育中的人际交往的精华和方法;第二,缺乏持续性,亲子关系不稳定,家庭教育缺乏持续性,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跟父母长时间地沟通和解决,从而导致链接中断,不利于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训练。家庭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包括人际交往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首先,教育引导和行为引导。听从父母的教导、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父母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人际交往方式。其次,典型示范。鼓励小学生以家庭为起点,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和学校携手下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策略

(一)家长课堂,让家长学会亲子沟通的技巧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定期在学校开展家长课堂,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开设家长课堂,讲授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和技巧等,这些都是家长急需的。通过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技巧和陪伴的原则,更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家庭教育的实践中,让家长学会亲子沟通和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二)亲子活动:以活动促“沟通”

定期在学校开展亲子互动日活动,比如亲子共跳一根绳、毛毛虫游戏、亲子热气球等,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内容,更好地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促进亲子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在活动结束后,很多参与活动的家长说了很多自己的感悟,比如,在活动中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与家庭教育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家校共育共同帮助小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任课老师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情感疏导和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和指导,需要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家庭教育词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刘俊彦,曹萍.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材上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8.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