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1-03-18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民办高校教学资源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加课本转向电脑、网络、电子白板加多媒体课件,又不断转向视觉、听觉、触觉、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而推动着教学方式逐步从经验模仿到计算机辅助再到数据驱动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络、教育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多,以网络慕课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受到广泛关注,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模式纷纷效仿。新技术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是对教师和学生最好的鞭策,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2 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着手于提升民办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容,而具体的研究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一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出信息化教学时代下民办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二是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课堂改革意识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发展。

3 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了某省民办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总计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86份完整问卷,并将调研数据制定成为如下表所示的汇总表。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在信息化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目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放在了教学内容上面,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信息化教学中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方向,缺乏对于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2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虽然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化教学资源,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2]。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没有凸显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没有明确指向学生的兴趣培养,在教学中缺乏课程实践;其次,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时,没有凸显出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在课堂中最多就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少部分教师利用智能工具和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教师没有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3.3 教学资源获取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民办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从哪里去获取信息化课堂教学资源,有部分教师能够获取到一些教学资源,但在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了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过度依赖性的问题。甚至在很多时候,教师将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直接“照抄照搬”到课堂上进行运用,并没有自主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这种“拿来式”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式,使得很多教学资源并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3.4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当中,很多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即便是现在很多翻转式、慕课等课堂教学方法被研究出来,但是教师对这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多元性,使得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其次,教师没有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课前复习、课内实践和课后思考的完整性,所以没办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也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最后是教师没有凸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灵活性,在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太过于死板,使得信息化课堂教学反而显得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3]。

4 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容

4.1 更新教学理念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协同能力、个性化的学生,因此,高校教师要提升其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工作上要改变思维方式,要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说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出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另外,教师要注重自我成长,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专业技能的理念等,以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技的不断发展。

4.2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教而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现代社会要求高校毕业生是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在个性化教学法上,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其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教学上,应根据教学目标,找到学生的需求所在,兴趣所在,进行教学设计,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加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找到课程知识中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发展来引领课堂,以及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搭建一个师生线上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线上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探索兴趣。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在共建平台中进行分享、学习,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学习。另外,混合式教学法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网络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以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4.3 提升多元化教学资源获取的能力

体现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最具体的一个内容就是教师能够恰当获取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信息化、互联网教学资源来获取到包括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等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让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显得更有趣味性。因此,教育部门推动相关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比如可以以省或市为单位,由该区域的教育部门建设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平台,组织高校教师通过平台进行一定时长的在线学习,学习内容可以是文档资源、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师上课视频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4.4 提升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工具主要包括了多媒体、微课资源、线上教学平台等,所以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来说,提升信息化能力离不开对于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其进行恰当的运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将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充分利用起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在使用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过程中,要能够合理对这些教学工具进行使用,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具体问题来使用教学工具,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当今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新颖化,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所以,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使用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能力,并将信息化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融合,灵活常态化地使用课堂环境,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民办高校教学资源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化教学资源老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