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的孕育与铸就

2021-03-17纪成凤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联军抗联抗日

◎纪成凤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因此,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传承红色基因,重温东北抗联精神的孕育和铸就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在十四年苦斗中形成的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敌斗争十四年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曲折。 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创建反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在支持和援助义勇军武装反日斗争的同时,制定了建立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的方针。满洲省委开始选派大批优秀的党员来到东北,开始组织抗日力量、发展抗日队伍,像杨靖宇、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赵一曼等抗联将领,都是在这一时期陆续被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派到各地去发展抗日力量的。他们的抗日工作非常有利,一年多的时间就先后创立了14支反日游击队。

(二)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3年日本入侵山海关,战火进一步蔓延。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出《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提出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共同抗日。十几支游击队经过和民间的这些抗日力量的联合整合,又先后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7个军。

(三)建立东北抗日联军

为响应党的《八一宣言》的号召,1936年2月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由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义勇军部队先后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后来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形成了3路大军,共有11个军的格局,并根据他们活动区域的不同,分归南满、北满和吉东三个不同的省委领导。东北抗联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人数达到了3万多人,游击区域扩大到了70多个县,配合关内共同作战,牵制、消耗了大量的敌人,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1936年,日军提出“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采取“篦梳山林”“狗蚤”战术、修“战备道”、政治诱降等方式进行肃正,以真正达到剿灭抗联的目的。针对这种肃正计划,东北抗联除了运用地形优势进行化解外,杨靖宇将军还独创出一种新的游击作战方式——修建“密营”。密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敌人“集团部落”(并大屯、归大屯)计划的推行,使东北抗联陷入到一个极端艰苦的困境当中。三路大军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开辟新的游击区域、寻找党的组织,在不同时间段里都做出了同一个动作——西征。除了第三路大军走的是小兴安岭人迹罕见的地方,未遭遇日军,但是沿途冻死、饿死无数抗联战士;其他两路大军的几支西征队伍都没有达到最初的战略构想。1940年左右,三路大军只剩下2000多人,活动区域只剩下十几个县。

(四)成立东北抗联教导旅

两次伯力会议召开,东北抗联同苏联远东红旗军达成相互支援与合作的协议,东北抗联余部陆续入苏整训,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为保持东北党组织的独立性,在教导旅中成立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教导旅进入东北,配合苏军对日作战,为解放东北作出了突出贡献。11月3日,与进军东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投入到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中。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光荣胜利地完成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铸就

东北抗日联军以微弱的兵力、羸弱的武器,在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与凶残的敌人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苦斗。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和回顾,我们感受到:战争有的时候比的不是人力、兵力、武器,比的是意志、信念、精神。东北抗联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坚持到抗战胜利,靠的就是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他们,支撑着他们,既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爱国的先锋——体现为同仇敌忾的民族自尊和众志成城的民族自强

在国家民族生死危机的关头,我们英勇不屈的民众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始终激扬起战斗的精神,保持着民族自尊。

1.同仇敌忾的民族自尊

九一八事变之后,邓铁梅在我们辽东一带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在辽东地区立下了赫赫战功。敌人花了极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把他给诱捕了。面对敌人的审讯,慷慨陈词:“我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一定要抗日。生为中华鬼,头可断,血可流,绝对不能接受投降的命令”。死前挥笔写下: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之地几时收,体现出强烈的同仇敌忾的民族自尊。

2.众志成城的民族自强

面对着强大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我们东北的民众可以说以血肉筑长城,汇集起了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而这片汪洋大海中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的这种精神,开创了我们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危机的关头,我们中国共产党再次敢为天下先,勇于承担起民族的重任,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的力量。

(二)救国的壮举——体现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和奋战到底的牺牲奉献

虽然我们斗争的环境异常艰苦,虽然敌人非常凶残,虽然我们在兵力、物力、武器装备等各方面相差十分悬殊,但是我们就要“我以我血荐轩辕”,就要拼尽最后一滴血,哪怕付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代价也要光复河山。

1.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从一开始双方力量对比就是非常悬殊的。日军的将领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武器装备十分精良;而我们好一点的武器就是东北军的那些枪,还有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剩下的就是土枪土炮,更多的还处于冷兵器时代。即使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我们也始终毫不畏惧,靠的就是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杨靖宇将军,可以说杨靖宇将军生前是一座高山,可以让敌人闻风丧胆,死后同样可以让敌人心惊胆寒。就连围剿杨靖宇的指挥官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他在将军身上看到的就是不可征服的民族魂,看到了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2.奋战到底的牺牲奉献

东北抗联战士是在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得不到有效补给,长期得不到党中央的直接指示的情况下去坚持战斗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想方设法去坚持战斗,去赢取胜利。靠的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也要解放我河山”的这种奋战到底的精神。哪怕多消耗敌人一颗子弹,多打死打伤一个敌人,就为全国抗战作出了一份力量,只要我多贡献一份力量,抗战胜利的一天就会早来了一天,靠的就是这种坚定的信仰和这种牺牲奉献的精神。

(三)国家的独立解放——体现为赤胆忠心的忠诚信仰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1.赤胆忠心的忠诚信仰

第一,对党的绝对忠诚。1936年,一个满洲省委撤销变成了三个省委和一个特委,缺乏一个集中统一的领导。虽然我们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队伍,但是却是在长期和党中央失去直接联系的条件下去坚持战斗的,我们对党忠诚的心始终没有变过,包括西征和退入苏联境内,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党组织,体现了对党绝对的忠诚。

第二,对祖国的绝对忠诚。为了驱逐日寇,为了祖国的自由独立和解放,为了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到底,绝不放弃。

第三,对人民的绝对忠诚。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千千万万的抗联战士坚持战斗,为的就是让人民能够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第四军的军长李延禄,在忠孝两难选择时却一封家书,选择尽忠于国。正是由于有这种坚定的信仰,才能够在大我与小我、生与死之间做出一个正确的坚定抉择。

2.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冯仲云曾经概括我们东北抗联斗争的特点,用了4个字“巨艰万难”。我们抗联长期是在孤悬敌后、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东北这种极端的环境中,长期的和党中央失去联系,我们面对的敌人又异常强大。但是我们勇于承担起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为了民族复兴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就要去坚持去战斗,始终不放弃,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通过对东北抗联这段历史的回顾,感受抗联将士们伟大的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特别是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讲好抗联故事,弘扬抗联精神,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猜你喜欢

联军抗联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日英雄万全策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抗日英烈马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