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机制的构建

2021-03-17吉守益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吉守益

[摘要]当前的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着工作机制不灵活,指导过程不持续、不深入等问题。学校在日常工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构建融“微培训”“微项目”“微团队”为一体的“三微一体”工作机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三微一体”;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基金项目]2019年度苏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新机制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101008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新学校的不断涌现,导致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这是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这些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从“三微一体”工作机制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三微一体”工作机制的内容

(一)微培训

1.寻找真实的问题,定制培训的内容。教师的发展常常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寻找真实的问题,准确定义教师发展的问题,聚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如何有效地寻找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努力引导青年教师寻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依据其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制培训。比如,有的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最欠缺的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于是,我们针对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这个问题,开展定制培训,组织有针对性的研讨,让教师集中阅读《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通过实际案例的阅读、实践、研讨、分享,推动青年教师将书中的案例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组织教学的经验。

学校通过微培训,可以引导教师发现真实的问题,准确定义问题,寻找有效解决的途径,并开展有效的定制培训,推动教师的成长。

2.顶层设计,建构菜单式培训。根据教师发现的真实问题而开展的定制培训,是一种“点”式的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成长中的问题。为了系统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学校要进行“点线面”立体式的培训,运用结构化思维系统、整体地建构教师培训的内容,让培训内容有章可循,既呼应教师当下的困惑,又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建构菜单式培训,开展立体式培训,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参与到菜单式培训的建构过程中来,让更多的教师共同思考培训的内容。比如,面对新教师,我们可以开展哪些真问题的有效培训?哪些问题是校内教师开展自助式培训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集中研讨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邀请专家介入的?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内容,喜欢怎样的培训形式?在这样多维度的互动中,对这些点的统筹思考,我们就能清晰地建构系统的培训体系,建立一个更有体系、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机制。

(二)微项目

1.任务驱动,精心设计专题式研讨。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教师个人和团队开展专题式研讨,有助于教师的成长。比如,在和其他青年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一位青年教师开始思考: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呢?为此,她开展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有趣幽默、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堂。于是,这位青年教师在进行专题调研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让“教”真正服务学生的“学”。

在教师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备课组、学科组要有配套地跟进,为教师的研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任务,驱动教师的研究发展。学校要寻找、发现、创设更多类似的主题研讨,加速教师的成长。

2.精彩生成,展示微项目研究。知识的习得在于运用。让每一位教师将自己的微研究的项目进行分享、展示,有助于教师全面地思考自己的研究。在展示自我研究成果的任务驱动下,教师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寻找工作中的困惑点和闪光点,发现不足或成功之处,确定关注兴趣点,用研究的视角不断生成微研究项目。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展示自我研究微项目,学校创设了“教育创新论坛”,鼓励教师走上讲坛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项目。通过论坛的设立,建立分享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带着自己的研究与思考,积极地进行自我分享。目前,很多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创新论坛”分享自己的微项目成果。在这样的分享中,他们寻找教育共识,探寻更多的教育路径。

(三)微团队

1.构建圈子文化。教师的成长需要文化的熏染,而构建专业的圈子文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将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所启发、有所行动,并最终有所成长,进而带动圈子里更多人的成长,学校先后成立了“读书俱乐部”“行政读书沙龙”“基本功练习群”“名师工作室”等,并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研讨活动,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圈子文化的构建,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那一方沃土。

2.个人学习空间的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没有个人的自主发展,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有融入集体的成长,又要有独立自主的成长。教师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个人的学习空间,开展有效的伙伴沟通、交流,不断丰富自我的学习。在学校,不少教师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号,组建了以个人为核心的学习群体,不断拓宽自我的学习空间,在建立个人学习空间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研究的能力,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在这样的空间里,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专业不断成长。

二、“三微一体”工作机制构建的路径

(一)科研与教研的有效整合

教学即研究。我们倡导科研与教研的有效整合,立足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研上升到科研,科研服务于教研。科研源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导教师在科研与教研的有效整合中,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点、教学质量的生长点、教育教学的创新点。学校通过课例研讨、专题讨论,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效的引领与管理释放科研的力量,促进科研与教研的良性互动,使其互为补充、融合发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整合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更多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学校要将学生“学”的能力提升,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学校要鼓励教师做一名教学的促进者,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整合,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不断成长彰显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多学科课程的整合

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融入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开发适合的微课程,是学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学科课程的整合,让每一位教师在课程的建构中助推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这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

參考文献

[1]童富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如燕.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性反思与实践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9.

3152501026524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