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诗的教学思考

2021-03-16郑璐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郑璐璐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现代诗。对现代诗歌的学习,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同时注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理解现代诗的特点,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统编教材;现代诗教学;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41-02

现代诗节奏明快、意境优美、形式灵活自由,读起来意蕴深长,深受学生的喜爱。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单元导语写道:“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儿童诗和一些现代诗的学习经验。但是,当现代诗歌以一个独立单元在教材中出现的时候,许多教师在“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出现了困惑。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现代诗的教学呢?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属于现代诗歌单元,其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了解現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这一语文要素中, “初步了解”表明对四年级的学生,不需要他们很全面、很深刻的了解,只需要粗浅的、大概的了解即可。“一些特点”指的是哪些特点呢?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对诗歌特点进行了提炼,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指“要有节奏感”,即读起来要朗朗上口,悦耳好听;二是指“语言独特”,现代诗歌常常蕴含诗人的独特感受,有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达;三是指“饱含情感”,饱含丰富的情感是现代诗常见的特点。在现代诗教学中,诗歌的这些特点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与着力点,也是学生 “初步了解”需要把握的度。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正式以现代诗歌为单元进行独立设置。在此之前,学生对现代诗的了解并不是一片空白。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这首现代诗,就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并说说自己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现代诗二首》,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怎样的画面。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现代诗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学生的感知大都是零散的、直观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语文要素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学好现代诗奠定基础。

可见,对现代诗的教学,教师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合理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这样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认真研读教材,探索现代诗特点

在现代诗教学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是主要内容。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领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呢?

一是了解现代诗歌的韵味。诗歌的韵味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现代诗的押韵虽不像古诗那样讲究,但也是有所体现的。二是了解诗歌幽远的意境。意境主要是指诗人在进行表达时所抒发的情感和生活图景融合为一体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有着“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三是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只有诗歌是一种可以用字数为计算单位的艺术,作者特别讲究对一字一词的推敲。四是了解诗歌真挚的情感。诗歌大都蕴含真挚的情感。我们读一首诗歌,就仿佛在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如,《繁星(一三一)》一诗,这样的描写: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诗句中的“光”“香”“想”就是诗歌押韵形式的体现。由这可以看出,现代诗虽然打破了古诗格律上的束缚,形式也更加灵活、自由、开放,但是它的节奏依然要靠停顿的变化来体现。

教学现代诗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依据这些特点,读一读、谈一谈,说说自己有哪些发现、读起来是什么感觉,以促进学生对现代诗节奏、韵味的把握。如,《繁星(七一)》这首现代诗这样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读着这样的诗句,一种温馨、恬静的母爱自然流淌心间,使人觉得意境深远。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意象构成的。如,“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并列中有递进,使得诗歌的意境有着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性,给读者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教学这些诗歌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说一说:“读着这些,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母爱有着更深刻的感受,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情感。

可见,对现代诗的教学,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把了解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点拨指导,这样才能提升现代诗的教学质量。

三、注重朗读指导,体会诗歌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第三学段的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爱上现代诗的阅读。

对现代诗的朗读,首先要让学生把诗歌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与韵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绿》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把诗中表示几种不同程度的绿的词语读出来,读出语调的变化,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读诗歌,读出画面。如,在《绿》这首诗歌的教学中,在初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画面。这样,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另外,对诗歌中的一些特别的诗句,教师要鼓励学生读出它独特的味道来。如,《绿》这首诗歌有这样一句:“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教师要给予特别关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现代诗的魅力。最后,要让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来。同样以《绿》这首诗歌为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到在那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春天里,人们仿佛浑身充满朝气和力量。

由此可见,在现代诗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反复诵读,鼓励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等,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这应当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应有范式,也是语文教学的永恒旋律。

总之,现代诗歌的教学,教师要能够紧扣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把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并能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朗读指导。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现代诗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有效提升现代诗教学质量。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