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审美气韵在当代陶瓷艺术绘画中的新阐发

2021-03-16江宇婷

陶瓷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气韵陶瓷形式

江宇婷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1 气韵的由来及概念限定

1.1 “气韵”的美学构成

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气韵”同“意境”作为古典美学重要范畴,具有复杂的意义。气韵涵盖的意义较为丰富,如涉指艺术境界、艺术风格、艺术韵味等,想要理解其涵义,需从“气”和“韵”的本质进行了解与分析。

《说文解字》中:“气,云气也,象形。”[1]说明“气”本身是无形的物质,却是世间万物的本源,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庄子说:“人之气,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2]在这里“气”不仅是万物的基础,且赋予人生命,作用于人,反映于人。如对人的品格、精神、气质皆具有影响,虽气是无形的,但对人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故此,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紧密相连,天地间的原始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人受之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养气指修身,气不仅万物间的自然之气,还需有自身的涵养之气。至此,气有两层涵义,一是具有天地间的无形之气,对人的品格,气质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二是除天地间的涵养之气外,精神之气也极其重要,个人的品格、气质、精神需不断锤炼,修炼。

关于“韵”,最早的资料在《列仙传》中,有“高韵”一词,用来品评人的个性,精神与气质。用“韵”品画的最早为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谢赫提出了“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同时在中国艺术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古画品录》中关于“韵”的品语还有神韵、情韵、体韵、韵雅等。这里的“韵”指在绘画中所呈现的一系列能被感受的画家的“韵”——画家的个性、情感、神采、品质。因此,在谢赫品评中的“韵”,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看不到的事物,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凄凉,事物的神采、姿态,画家的自由、束缚等。

1.2 “气韵”的美学涵义

谈气韵,首先离不开“气韵生动”这个词,这里所指的便是形象与事物内部的关系,画面中不论人物,或是山水,花鸟,都能够从中感受到其带来的生命力。正如宗白华说:“艺术家要进一步表现出形象内部的生命。这就是‘气韵生动’的要求。”[3]第二,气韵在于画面中艺术风格的传达,在画面中不仅感受到画中事物的内在生命力,还能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精神、情感、风格的传达。不同艺术家在表达同一件事物,是能够创作出完全不同的画面的,不仅画面的表达不同,创作者的水平能从同一件事物的思考与画面处理看出高低之分,郭若虚就曾表示气韵有高下之分,但这并非否认创作者的个人思想与情感表达,气韵在画面中的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精神,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画面情景来感受。第三,气韵蕴含着艺术境界的表达,顾凝远说:“气韵在境中,亦或在境外”。[4]这表明一幅画不仅能带人给画面中的感受,同时还能给人带来画面之外的无尽想象,气韵在画面之中,也在画面之外,整体凝聚在一起给人以意境之美。气韵能给人带来繁盛之况,带来荒凉之境,带领观赏者走进画家的意境之中。这是气韵带来的一种境界,并非人人都可做到,这也说明了第二点提到的气韵有高下之分。气与韵原本已有各自范畴,当重组在一起称为“气韵”,相互交织,相互生长时,其涵义更加广阔复杂,更加充盈,成为更加深厚的美学范畴。

1.3 当代陶瓷艺术绘画关于“气韵”的界定

当代陶瓷艺术绘画是一个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通过陶瓷各类材料在平面或立体的坯板及瓷器进行创作,是泥、火、瓷胎、釉料与绘画所结合的艺术作品。陶瓷艺术绘画由于材料的丰富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画面呈现的效果也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陶瓷艺术绘画与绘画的其它门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陶瓷艺术绘画中“气韵”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画面中用实有的、感性的形式表现“气”的无形,由于“气”本是无形状的,不可琢磨的,但却是万物的根本,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事物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在画面中,使观赏者感受到作品中的生命力。其次,陶瓷艺术绘画需能呈现艺术家个人精神情感。苏轼说:“论画以形似,间与儿童邻。”观赏者欣赏画面,如果只看形似与不似,那便是幼稚的见解。通过画面的表现要能够表现形体之上更深层次的“韵味”,以形写神,借物抒情,表达事物的内在状态,传达艺术家的个人精神情感。此外,“气韵”在陶瓷艺术绘画创作中的表现还有气韵的境界,即气韵营造。在画面中营造空灵、广阔、深远的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法则有布势、疏密、开合、空白、对比等手法,使画面富有灵气和生命力。其实在陶瓷艺术绘画中,传统绘画法则同样适用,如陶瓷艺术绘画中往往以虚实理解为留白,留白即是虚实。“气”中本为实与虚的统一,二者相互作用。画面中的实与虚对应,通过实境体现出虚境,通过虚境体现实境,感受境中境外,气韵的境界。

2 气韵在陶瓷艺术绘画中的表现形式

2.1 陶瓷艺术绘画中的形式法则的意义

在陶瓷艺术绘画创作中,好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同时能够传达作品的审美内涵与内在价值。艺术家在创作中需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到作品当中,使观赏者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这不正是气韵所需表达的吗?因此,这便要求创作者在对画面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人物,事物的形态与色彩合理表达。运用每一笔线条,每一沓笔触进行有意味的形式表现,艺术的形式和秩序的处理。这里的秩序并非单单指表面形式的秩序感,而是指创作者内心的规律,呈现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艺术的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能够与人产生共鸣,在绘画的布局中,它存在于点线面的布置和经营位置中,正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需要艺术家拥有丰富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趣味,才能使画面传达美感以及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2.2 陶瓷艺术绘画中的形式法则及组合原则

在陶瓷艺术绘画创作中,形式法则对于作品尤为重要。石涛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5]这说明在创作中,形式的表达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对具体的瓷板或器皿进行适合的构图与创作。就陶瓷艺术绘画而言,由点、线、面、肌理、色彩等元素构成画面的形式。

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经营位置”,指在画面中根据作品思想,运用均衡、虚实、主客、大小、疏密、繁简等对比关系,合理的安排画面布局与位置。在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形式元素下,杂乱的形式在画面中难以产生美感,因此需要有意味的组合。

在陶瓷艺术绘画中,画面需要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主客体,画面中的人物、事物的状态就不鲜明,没有独特性。节奏与韵律也是陶瓷绘画中应具备的形式组合原则。韵律原本与音乐有关,但在陶瓷绘画的画面中,通过线条色彩以及笔触在浓淡、虚实、疏密的对比下,显得富有韵律。

如图1杨冰教授的《鱼儿憨憨》,画面构图生动,布局对比强烈,用青花所绘制的花卉与鱼儿通过构图的疏密,料色的浓淡,物体的大小在对比中呈现和谐的气息,使画面富有节奏与韵律,感受到情感的表达与生命的活力。这不正是画面中“气韵”的表达吗?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正是因为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达,便能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在的感情传递。

图1 杨冰《鱼儿憨憨》

2.3 陶瓷艺术绘画中气韵的材料表现

陶瓷艺术绘画种类繁多,因其自身艺术特点,从陶瓷材料的特性通常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其中釉上彩主要有古彩、粉彩与新彩,釉下彩分为釉下五彩、青花与颜色釉。使用不同材料的表达可以更好的表现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如青花适合小写意,粉彩,新彩适合工笔画,颜色釉适合大的氛围营造。同时,这也说明材料有时会制约艺术的表现与传达,因此陶艺术绘画与材料的合适与否是密不可分的。当代陶瓷艺术绘画,在运用陶瓷材料表现语言时其特质体现的较为明显,如在创作时颜色釉的应用,其充分运用陶瓷材料的特性,尤其是通过釉的流动,使不同的颜色质感在画面中充分的融合和发挥。俗话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综合装饰在作品的表达中,需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技法,窑温烧制等综合性的创作与绘画表达于一件作品之中。

如图2,宁刚教授的《秋韵》,画面中用高温颜色釉表现莲塘秋日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风荷塘中的恬静,画面中用粉彩绘制大小不一的花、鸟、鱼等物体,使画面丰富且富有韵律,在大意境的氛围下感受到情感的表达与生命的活力。因此,只有充分的了解掌握陶瓷材料与特性,充分挖掘材料与工艺的表现力,才能自如的进行思想感情与个性的表达。

图2 宁刚《秋韵》

3 当代陶瓷艺术绘画中“气韵”应用与创新

3.1 气韵在传统绘画中的精神提炼与内在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文化艺术的交融,学习吸收融合是必要的,这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兼容性,但在进行兼容并蓄的创作过程中,如何把握气韵的本真显得尤为重要。“气韵”并非虚无,在创作中不能过度的虚化事物的内在基础构造,在绘画过程中,过度的用写意,抽象的表达而忽略事物的内在,作品难以得到认可,在自我的提升上也毫无用处。因此,在绘画创作中,首先需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进而表现人物的筋骨,事物的韵律,以此表现创作对象的生命力,进行创作者的情感与精神的转换。

为塑造作品中气韵的表达需娴熟的掌握手中的线条,笔墨功夫,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气韵生动”是建立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之上的。因此只有线条流畅,圆润,有力度,画面形象的活力与韵味也就越丰富。在这基础上,分析传统绘画中人物的精神,提炼事物的内在状态,表达生命的精髓尤为重要。虽然陶瓷艺术绘画与中国绘画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所不同,但内在的精神传达,意境的表达是共通的,在形式法则与传统中的寓意美、题材美上依然值得学习。在谈到文化自信,注重传统学习与工艺技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更要懂得寻找历史中那一份美的表达,这是深沉而又富有韵味的美,这是“气韵”之根,“气韵”之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3.2 当代陶瓷艺术绘画中综合材料对气韵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提升。当代陶瓷艺术绘画无论在形式上、材料上以及内容的表现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不同的材料与不同的技法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碰撞,为艺术的多元化贡献力量,创造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气韵,这个时代的美。

综合材料的应用,冲破了原有的单一材料的形式,也冲破了原本固有性思维,艺术家在创作时能够更大限度的用适合的材料表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寻找属于自己个人独特的表现语言,通过个性的画面传达自身内心情感。如今,许多原本处于其他绘画领域的艺术家们渐渐“跨领域”来到陶瓷绘画创作中,他们从原本的绘画领域介入陶瓷绘画领域,给当代陶瓷艺术绘画的创作注入了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与艺术语言,例如将油画的质感、水彩画的风格、装饰画的构图等艺术形式与陶瓷材料特性进行融合,充分运用泥、火、釉料及材料的元素,并合理的运用在陶瓷艺术绘画中,创造出丰富并独具个性化的陶瓷绘画的艺术语言。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观念也给传统陶瓷艺术绘画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大胆的尝试并创造出属于他们独特的艺术语言,注入前卫的思想与活力,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在作品中表达属于他们的气韵。因此,陶瓷艺术绘画在扎根传统的同时,不断与新思想进行融合,使当代艺术绘画不断多元化发展。

4 结语

当代陶瓷艺术绘画作为一项独立的艺术绘画形式,与其他艺术一样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因此,将古典美学中的气韵恰当的表现于当代陶瓷绘画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还需掌握陶瓷绘画新材料、新工艺的表达,形式的运用,融汇于陶瓷艺术绘画中进行自我表达,创造并传达出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气韵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与精神传达,当代陶瓷艺术绘画必将在传统绘画精神中学习、研究、不断发展,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气韵。

注释

①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户书局,1989年,第81页。

②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421-411页。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1页。

④顾凝远:《画引》,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第118页。

⑤石涛著:《石涛画语录》,西冷印社2006年版,第34页。

猜你喜欢

气韵陶瓷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