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钾素后移调控技术研究

2021-03-16陈磊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穗数株高钾肥

陈磊

分类号:F323

黑龙江省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钾是水稻所需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保障作物高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农民施肥中存在重氮肥,轻磷、钾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的现象,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品质下降。本试验主要研究同一钾肥用量,不同施用方法钾肥增产效果,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8年进行,设在黑龙江省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安乐水稻科技园区,土壤类型分别为草甸土型水稻土、黑土型水稻土和,土壤基础肥力状况见表1。

试验设3组,9个处理,钾设3个水平,分别为K2O 45、90、135kg/hm2, 施肥方法为基肥、追1次、追2次和追3次,氮肥N165kg/hm2,磷肥P2O560 kg/hm2。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小区面积3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磷肥用重过磷酸钙,含P2O546%,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用尿素,50%作为基肥,30%在返青期追,20%在孕穗期追施。选择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和适宜的插秧密度,单排单灌,以免影响肥料效果。试验处理见表2和肥料用量见表3。

二、钾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和平村、科技园区2个试验点试验结果显示(表4),钾肥追施对水稻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在钾肥用量(K2O)45kg/hm2条件下,50%基施+1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0.3个/穴、1.3 cm、0.8 cm、3.9个/穗、0.5 g,空秕率降低2.1%。在钾肥用量(K2O)90 kg/hm2条件下,50%基施+1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1个/穴、1.9 cm、0.9 cm、3.8个/穗、0.6 g,空秕率降低2.9%;50%基施+2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0个/穴、3.9 cm、1.3 cm、6.7个/穗、1.2g,空秕率降低4.3%,效果明显好于基肥和一次追肥。在钾肥用量(K2O)135kg/hm2条件下,50%基施+1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0个/穴、2.5 cm、0.4 cm、1.3个/穗、0.5 g,空秕率降低2.1%;50%基施+2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9个/穴、3.5 cm、1.0 cm、6.0个/穗、0.8g,空秕率降低3.6%,效果明显好于基肥和1次追肥;50%基施+3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6个/穴、5.5 cm、1.9 cm、10.7个/穗、1.5g,空秕率降低4.6%,效果明显好于基肥、1次追肥和2次追肥。所有追肥处理与CK比较,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2个/穴、3.1 cm、1.2 cm、6.5个/穗、0.9g,空秕率降低3.4%。可见钾肥追施能更好地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尤其是钾肥用量高的情况下,分次施肥效果更好。

三、钾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5),钾肥追施对水稻有显著增产效果,施钾肥处理较不施钾肥(K0)增产幅度为3.6%~18.0%,平均增产11.3%,平均增效583元/hm2。和平村、利民村和科技园区3点试验结果显示,在钾肥用量(K2O)45kg/hm2条件下,50%基施+1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平均增产132 kg/hm2,增产率1.7%,增收238元/hm2。在钾肥用量(K2O)90kg/hm2条件下,50%基施+1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平均增产526 kg/hm2,增产率6.3%,增收947元/hm2;50%基施+2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平均增产597 kg/hm2,增产率7.1%,增收1075元/hm2。在钾肥用量(K2O)135 kg/hm2条件下,50%基施+1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平均增产468 kg/hm2,增产率5.7%,增收842元/hm2;50%基施+2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平均增产667 kg/hm2,增产率8.1%,增收1201元/hm2;50%基施+3次追施与100%基施相比,平均增产737kg/hm2,增产率8.9%,增收1327元/hm2。所有追肥处理与CK比较,平均增产521kg/hm2,增产率6.3%,增收938元/hm2。

从各试验点产量统计结果看,不同追肥次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追肥处理与基肥(CK)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土壤本底速效钾含量较高和高钾肥用量下(90~135kg/hm2),钾肥追肥效果更加显著。

四、小结

钾素分次施用能更好地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需要,尤其是在土壤钾素含量较高、钾肥用量较大的情况下,基肥结合分次追肥效果更好。

钾素分次施用与CK比较,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1.2个/穴、3.1 cm、1.2 cm、6.5个/穗、0.9g,空秕率降低3.4%。

钾素分次施用与CK比较,平均增产521kg/hm2,增产率6.3%,增收938元/hm2。增產的主要原因是钾后移保障了钾素持续供应,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尤其是增加了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同时显著降低了空秕率。

建议在土壤钾素含量较高、钾肥用量较大的情况下,采用钾素分次施用,钾素后移技术,其中钾肥基施30%~50%,其它追肥1-2次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李娜,房欣,王玉鑫.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J].农业科技通讯,2021(04):57-60.

2085500520263

猜你喜欢

穗数株高钾肥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