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赖声川:用戏剧把脉人生

2021-03-15王莹

记者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赖声川舞台剧桃花源

王莹

从《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到《宝岛一村》,赖声川大概是最会讲故事的剧作家。

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赖声川,但这个被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导演却在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大放异彩。

被称为“华人剧场重大的里程碑,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的《如梦之梦》,被赞赏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的《暗恋桃花源》,被评为“这个时代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的《宝岛一村》,他的每部作品都带给人久久不散的惊喜和温暖,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舞台的光芒。

“不停地创作,才是我的个性”

2020年,赖声川导演很忙。

6月,经典相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开启了2020年的首演,疫情后整装待发的剧场里,来自观众们的笑声驱散了疫情带来的阴霾;7月,《暗恋桃花源》专属版的上座率从30%开始,和城市一起恢复生机;10月,国内首部高清戏剧影像《水中之书》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首映发布会,成为“上剧场Live”对戏剧作品影像化的初次尝试;11月,《宝岛一村》专属版在上剧场首映,把一代人的故事继续说下去;12月31日,赖导带着《幺幺洞捌》告别2020专场,一同走入这场结束2020年的梦中梦……

实际上,赖声川导演一直很忙。

1984年,创作的首部舞台剧《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上演,这部戏着眼于当时生活在台湾的青年人的故事,让演员演绎自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奠定了赖声川戏剧创作的基调,正式踏上了他的舞台剧创作之路。在接下来3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赖声川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创作热情与数量,一直在戏剧的道路上奔波着,他形容创作这件事于他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他说,“我不会去设定题目说我要怎么突破自己,或者我过去做过什么,我就自然地写出剧本来。”

1985年,赖声川用一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1985年,台湾人口只有2000万的时候,该剧的磁带就卖出了100万盒,当时甚至有报纸称:“赖声川拯救了台湾的相声。”三十多年来,赖声川一共创作了7部相声剧,让一个原本渐渐消亡的传统曲艺在剧场里复活了。

1986年,《暗恋桃花源》横空出世,被《纽约时报》评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赖声川凭借该剧于1988年获得了台湾文学大奖。1992年,编导了剧情片《暗恋桃花源》,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06年北京版《暗恋桃花源》首演成功后,成为大多数大陆观众对于台湾戏剧作品的“启蒙”。2009年后《暗恋桃花源》转由大陆制作公司北京央华戏剧合作推广运营,至今所到之处依然一票难求。

2008年,在台湾戏剧业界被誉为“赖声川巅峰之作”的《宝岛一村》成功首演。十多年后,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两岸戏剧最受欢迎的演出之一,赖声川觉得这个戏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不说可能就会随即消失的故事,如果不记录、不保持,回忆很容易就随风而去,稍纵即逝。”

2018年,在独创的斜角喜剧《隐藏的宝藏》和以古典园林为场景的浸没式戏剧《游园·流芳》全球首演之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乌镇戏剧节工作中的赖声川说:“不停地创作,才是我的个性。”

30多年的创作生涯,30多部原创作品,60余部改编作品。熟悉赖声川戏剧的人,似乎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的剧本没有两部是一样的风貌。他的作品都有着不可磨灭的烙印,从《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宝岛一村》,再到《幺幺洞捌》,他总能扣住时代和社会的脉搏,击中人心,在哭过笑过之后,给人们留下思考。

“没有原创剧本,戏剧很难往前走”

他是个导演,也是一个剧作家。

人们习惯称他为“赖导演”,这似乎忽略了他多年身为剧作家的身份。“可能因为没有‘赖剧作家这种称呼吧!”赖声川曾开玩笑地说,“但对于戏剧而言,编剧、剧作是比导演更让我看重的部分。”

他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如梦之梦》在上剧场演出最后一场完毕后,有文化界的朋友到后台致意,说剧本很好,问我是根据哪一个小说改编的?其实这是挺无辜的一个问话,我听了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但当我跟他说这全是原创的之后,我才有比较难过的感觉,在我们大创作环境里,并没有太多人认为自己会有能力做原创的剧本,反而先是去思考如何改编他人的东西。我们必须要越过这个阶段。”

当前,戏剧市场在商业上已经十分繁荣,可是在赖声川看来,繁荣背后,原创力缺乏的问题依旧让人无法忽视。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最近有点忧虑国内原创剧本的数量和品质,近年来全世界剧场导演重新诠释文本的尝试颇为显目,但没有原始剧本也就不可能有重新诠释或解构的机会。”

舞台剧、相声剧、环境戏剧、话剧……赖声川的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在创作的路上,他一直是那个空前的来者,一个攀着自己前作拾级而上的旅人。四川师范大学冉芝赟评价到:“在賴声川的戏剧创作生涯中,他创造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戏剧,开创了剧场新的美学,令观众重新回到剧场领略剧场的魅力,为华语地区的戏剧发展开创了新的领地。每一个初次走进赖声川剧场的观众,都会被赖声川戏剧作品里创意多变的舞台设置、耐人寻味的意象隐喻以及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所惊叹。”

在赖声川看来,戏剧真正的原创力在于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意。不同的创意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与思路,将观众带入到不同的艺术鉴赏领域。而这也是他多年来所坚持的戏剧理念。

谈到创意,赖声川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的《赖声川的创意学》被奉为创意学经典著作之一。赖声川不认为创意是虚无的,他觉得创意客观存在。“我们要靠纯真的眼睛、开放的心灵、正确的方法去发现它、挖掘它……真正开启创意的方法必须要从学习智慧开始,试着‘去概念化生存,把创意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创意最简单的说法:A+B。我们只要看到物件之间的联结,然后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创意。”2021年1月10日,在“赖声川大讲堂”上,赖声川与现场观众分享自己的独家“创意学”。但赖声川坦言做好“A+B”并不容易,因为这不是简单的相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在采访中,他说道:“我们要对生命本身有好奇感,才会一直在生命中看,在生命中探索,在看每一个人时,我会去想每一个人的故事,他背后到底是什么。”赖声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微博上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生活中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也收集身边的趣闻轶事,把这些都变成他剧本创作的来源。

“剧场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

“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在上剧场入口的卷帘门上,赖声川写了这么一句话。近年来,除了不停创作新作,赖声川还有一个身份上的最大转变,就是开始不断思考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专属剧场——上剧场。2015年12月5日,由賴声川亲手设计的上剧场在上海美罗城五层正式揭幕。“多少年来,我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剧场,直到2015年年底才能如愿。”赖声川表示,“这是我认为这几年里最重要的改变。”

“戏有戏的命,生命是有机体,每一个作品都有它这个生命该有的长度。”赖声川说。和所有优秀导演一样,把一个好故事呈现给观众是赖声川的初心。“剧场就是讲述我们时代故事的一个地方。”对于赖声川来说,剧场是他情感与经历的寄托,他热爱舞台,每走进一个剧场,他一定是直奔后台,“那儿是我表达的空间,展示的橱窗”。

他认为,剧场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情感是电影院、影视剧远不能及的,人们在一个共联共通的空间,在短暂的几个小时里经历着角色们的一生,感受着喜怒悲欢、生离死别,人生最大的意义和最细腻的情感在剧场中被无限地放大。然而,舞台落幕、观众离席,角色们的生命终止,每个人又要奔赴一个不确定的人生。他在上剧场“赖声川大讲堂”上曾说,一个社群需要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故事是维系整个社会的,不止靠人的感情和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定义了我们。于是有人要演出这些故事,你可能会说这些故事已经在电影里了,但对我来讲,这些故事,不管是电影、小说还是剧场,都是在讲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故事。在剧场看戏,会感觉到一种联结,跟社会的联结、观众的联结、台上台下的联结,是电影院给不了的感受,这是剧场里独有的,人类从古至今,就是用一个场来说故事,扮演故事,是人类需要剧场的一个见证。

“在剧场短暂的那一刹那,演员和观众同时知道,他们彼此历经共同的经验是唯一的,灯暗、幕落,即使是同一个剧团,同一个剧本,同一个演员阵容,这一场演出也再不会重现。”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赖声川说:“我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大家重新回到剧场里来,重拾舞台的美好。”

“这部戏是我用轻松的方式看世界”

他热爱戏剧,也热爱生活。

在戏剧届熠熠生辉的赖声川并没有停下脚步,2018年,赖声川带着情景喜剧《王子富愁记》开始了他的“触网”之旅。第一次执导网剧,对于赖声川来说却并不意外。他称其为“一件好玩的事”,或者说更像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缘分”。

不同于赖声川此前讨论生死、宿命、人生等沉重话题的戏剧,《王子富愁记》带给人们的是一个轻松欢快,甚至有些接地气的“大学生日常”。除了一改之前的创作风格外,“舞台剧+网剧”的首次尝试也带来了“观众互动、边拍边播”的新制作模式,让观众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赖声川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自己并没有特别考虑这部剧播出平台的“属性”,在他看来,做网剧、电视剧都是一样的,都要依靠有趣的故事吸引人。而《王子富愁记》对他而言,比较特别的意义则是,“这部戏是我用轻松的方式看世界。”

不过,当“赖氏幽默”从舞台搬到了网络平台,有很多人表示有点不适应。为什么选择了情景喜剧这样一个并非当前主流的题材?为什么用一种并不容易让大众接受的黑色幽默表达方式?这恐怕是外界对赖声川最多的疑问。对此,他幽默又不失大气地回应:“我怎么会去做一件别人都在做的事情?我想做点不一样的。”

在“还是好好做话剧导演”“网剧算不算砸了招牌”的吐槽与争论中,2020年12月,“无名”戏剧人生活生产真人秀《戏剧新生活》官宣,赖声川作为“艺术委员会主任”出现在其中——继拍摄网剧之后,他开始了人生的新尝试。

他对人生没有限定,舞台剧、相声剧、话剧、戏剧,他对一方舞台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热爱戏剧,更热爱戏剧下的这个时代,他开设“赖声川大讲堂”、出版《赖声川的创意学》,他的每一次跨界都带领着戏剧开启新的征程,这一次,他把戏剧从剧院搬到荧幕,从台后走向台前,他用时代为剧本做媒,也愿意让戏剧在时代中碰撞,激起万千惊喜。

猜你喜欢

赖声川舞台剧桃花源
菊与星
舞台剧
《桃花源记》
舞台剧
赖声川首部网剧《王子富愁记》登陆优酷
你心中的桃花源
舞台剧改编电影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
一张会行走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