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3-15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创校企课程体系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1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1]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3]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助推器,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为全面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以多年来开展的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突破,构建了“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基地建设为保障,建设了“五区一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智汇”众创空间,把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按照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全覆盖、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化、创业模拟实践针对化、真实项目运营个性化工作思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构建“校企协同”的双创教育管理体制

通过研究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资源,结合现行双创教育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构建“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图1)。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成立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将项目、资金、技术、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图1 “校企协同”的双创教育管理体制

2.2 构建“分层递进”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双创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总体目标,根据学生不同创业阶段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构建“分层递进”的双创课程体系(图2)。课程体系共分为“五级”:一级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通过开设“创新能力拓展”“创业基础”等双创通识课程,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二级为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商业模式”“精益创业”等课程,让学生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三级为创业模拟运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双创大赛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和创业实践能力;四级为真实项目实践,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提高师生项目实战经验;五级为创业孵化与就业,支持学生入驻学校的众创空间进行项目孵化或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图2 “分层递进”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2.3 构建“全程融入”的双创教育培养模式

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开展系列双创教学和实践。双创人才培养方式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跨专业、甚至跨院系组建团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进行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素质和能力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机融合(图3)。

图3 “全程融入”的双创教育培养模式

“全程融入”的双创教育培养模式,将“五级”双创课程体系分别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大学生素质拓展等模块中。“一级”双创通识课程加入到公共基础必修课教学管理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级”创业能力培养课程加入到专业核心课管理中,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的创业能力;“三级”创业模拟运营课加入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教学管理中,通过开设双创选修课程、组织第二课堂、开展社团活动、举办各级各类竞赛,为学生提供双创教育个性化选择;“四级”真实项目实践课加入专业拓展选修课程教学管理中,通过开设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五级”孵化和就业课加入顶岗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通过创业孵化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学院

通过创新创业学院,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双方共建创新创业学院,双方共同进行管理(图4)。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负责整合校内资源,企业总经理担任执行院长,负责整合企业资源,教务处负责人担任常务副院长,负责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学生处、科研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担任副院长,负责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双创大赛的组织和创业实践项目引入,通过创新创业学院管理体制,形成了教务处牵头、多部门联动协调、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创新创业教研室负责专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创新能力拓展”“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双创课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学校的科研人才和研发基地,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并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和创业实践;办公室负责组织双创大赛、对接校企双创资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负责学生双创实践训练;众创空间负责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指导。

图4 创新创业学院管理机构

创新创业学院落实“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各类专业竞赛、立项创新实践项目等方式,鼓励师生共同承担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以双创实践项目促进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全面修订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表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程设置5个学分的双创必修模块,包括创新能力拓展(32 学时,2 学分)、创业基础(24 学时,1.5 学分)、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24学时,1.5 学分),保障双创基础课程横向全面覆盖,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中分别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因材施教、逐级递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在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置换课程,学生通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与本专业本课程相关的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奖等途径获得创新创业学分,用于置换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中相应的课程。

3.3 开展双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立项双创教学改革项目,鼓励双创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基础”等创业通识课应充分融入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双创课程的考核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等创新创造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3.4 校企联合打造双创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双创教育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为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团队应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广泛从政府、企业、创业公益组织等多个领域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双创导师,组建双创导师库,专兼职教师与双创导师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

注重培育“专创结合”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可以掌握创新创业理论,但是由于缺乏实际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无法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学院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引进企业实际项目,鼓励专业教师参与项目研究,积累项目开发经验,锻炼专业教师的创业思维和能力,逐步培养一支“专创结合”的教师队伍。

表1 “分层递进”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年富力强,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通过修订《指导学生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聘用计分办法》等,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双创”实践,让中青年教师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让这支骨干力量成为双创教育的中流砥柱。

3.5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创新创业学院整合校内专业系的相关实训资源,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模拟训练和创业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软硬件条件,为社会提供相关培训,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服务,更好的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建设大学生众创空间,为入驻的创业团队配备“即入即驻”的办公条件,免费向创业团队开放。校企双方合作运营众创空间,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依托众创空间,向政府申请相关的创业政策和资金,众创空间建设成为师生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孵化器和助推器。

4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的成效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推行“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五年时间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效果,学校于2017年被遴选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4.1 学生双创成效显著

双创通识课程覆盖全部专业,近三年,学校累计有12 0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双创课程学习,激发了学生双创热情,学生双创活动参与率逐年提升。每年有近100名学生通过申请专利、参加双创大赛和实践活动等获得表彰、奖励。近三年,学校在各级各类双创相关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93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2项国家级铜奖,连续三年获得河北省“互联网+”大赛优秀组织奖(表2)。

表2 近三年学校在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具体情况

4.2 培树学生双创典型

学校创业毕业生杨天成和杨璐瑶先后被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评为“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创业事迹被刊登在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上,两位同学的创业事迹得到了燕赵晚报、搜狐网、新浪网、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导。

4.3 教师引领作用突出

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屡次在双创大赛中获奖,师资团队的专利、课题硕果累累。近三年,师资团队编、著创新创业教材4本,主持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改课题13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主持河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3个,5名老师签约成为合作企业双创教育师资成员。

4.4 社会效益显现

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省内外兄弟院校的认可,学校领导多次在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学习研讨班以及各级各类会议上交流创新创业工作经验;10余所省内外兄弟院校借鉴和应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学校创新创业导师累计培训省内外教师近1 000 人次;国内80余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来校考察交流。

4.5 取得良好社会声誉

通过应用“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社会声誉。学校先后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成为中国发明协会高职创新发明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北省创新创业工作副组长单位;荣获2017年中国职业技能博览会创新奖,多次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国高校之窗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双创教育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5 结语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育人质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双创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