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

2021-03-15谢健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2期

谢健

摘  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种植面积。但是水稻的生长环境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水稻机插秧技术水平,确保水稻的产量。本文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与农艺;水稻机;插秧技术

引言:

传统的水稻种植以人力为主要的耕作劳动力,这种耕作方式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耗费成本大,还使水稻耕作的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证,不利于水稻生产质量和数量的提高。而现代的水稻种植采用农机和农艺的耕作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耗费,还能有效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为农户带来更多利益。

1水稻育秧技术

1.1秧田选用

秧田的选用对水稻种植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人们在选择秧田时,应选择具有土壤肥力好、水位高、背风向阳等特征的田地。并且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还会选择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这样在水稻成熟之后的收割与产出工作就可以更顺利地进行。在进行水稻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提前翻耕,以使土地达到更好的种植效果,秧床的宽度也应该按照标准来实行严格控制。如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不适宜水稻种植的土地,应及时避开该区域,在种植之前也应充分考虑秧田的水源条件,以保证水稻的种植拥有充分的水分,并对秧田进行适当的松土和施肥工作,确保土壤的活性以及肥沃性,为后期的插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虽然当今很多农户已经运用农机进行水稻种植工作,但其对秧田的选用和调整仍缺乏一些科学严谨性,只有在插秧工作开展前对秧田进行科学地选用和调整,才能确保秧苗的健康生长,因此,对秧田的选用应受到农户们的高度重视[1]。

1.2机械化育秧技术优势

机械化育秧技术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首先,机械化育秧能够对水稻的种植距离实现科学调控,避免种植距离不均匀现象的出现。其次,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多使用机械化的育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最后,在水稻的育秧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技术能够提高播种速度,并使育秧周期得到缩短,其工作效率远高于传统的育秧技术,在农忙时期能够占据绝对优势。

1.3规范软盘育苗技术

在实行水稻的育苗工作过程中,床土养分的含量会影响到水稻整体的种植效果,因此,农户需要在种植水稻之前就对秧床土壤的养分进行合理调节,这是达成软盘插秧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土层的设置不宜过厚或过薄,在20cm左右为宜,农户还应对土地提前进行翻耕,并及时清理土壤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为后期水稻耕种做好充足准备。除此之外,农户还应该选择相对优质的秧苗来进行培育,使秧苗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更好地吸收阳光和养分而成长。

1.4覆土与盖膜

覆土与盖膜技术在水稻完成播种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户需要提前设置好一些农膜,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划分,再为其覆盖上一层土壤。土壤的覆盖不宜过厚,否则会不利于种子的生长,但也不宜过薄,否则会使稻芽暴露在外,在完成覆土工作后切忌立即洒水或浇水。覆土与盖膜有利于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水稻种植户在此期间还要对秧苗的生长状况进行定期地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予以解决。等到秧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适当的浇水,确保秧苗能够有充足的养分。

1.5加强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工作范围较广,内容也相对复杂,从水稻的播种到出叶,都属于苗期管理的范畴,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水稻的生长结果。土壤温度和水分是苗期管理的两个重要因素,农户一般会在秧苗的表面覆盖上一层薄膜,膜内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尽量控制在25°~35°之间。如果温度过高则易引起秧苗的死亡。除此之外,覆盖膜还有让秧苗迅速扎根的作用,实现秧苗的稳定生长。同时,对水稻种植进行合理的苗期管理,还可以有效提高秧苗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提高成活率和生产效益[2]。

2水稻机插秧技术

2.1机械化耕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生产要求,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种植技术所取得。机械化的耕作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大量成本,还能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和产量。因此我国农业部们为了提倡和鼓励农民使用机械化的耕作模式,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操作全程的机械化。机械化耕作是水稻机进行插秧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水稻机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施肥,并加强对磷肥、氮肥等化肥的控制。传统依靠人力的耕作方式存在效率和产量双低的问题,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耕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机械化耕作还需要注意调整耕作深度,将其维持在14cm左右,在农机进行翻耕工作时,如果遇到秸秆,要将其粉碎后再进行耕作。为了使水稻拥有更好的生长环境,在机械化耕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田地里没有杂草、秸秆等其他与水稻争养分的作物。还要对田地的软硬程度和湿润度进行考察。机械化耕作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在确保水稻存活率的同时,还能够使水稻更加茁壮的成长。机械化耕作与传统的耕作模式相比较,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效率种植,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机械耕作取代人力劳动,且可以根据秧苗的需求来调整机械的深度。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差异,对机械耕作设备进行相应调整,使机械化耕作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2水稻机插秧

在水稻机插秧工作开展之前,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耕作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农机类型,应用不同类型的农机来满足不同土地条件下水稻种植和秧苗培育需求。例如我国南北地区的土壤环境差异较大,南方可以选择播种行数较多的农机,而北方地区则可以选择播种行数少的农机。除此之外,在对农机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种植农户还要确保秧苗具有适宜的干湿度,秧苗不能过干,也不能太湿。还需要对农业机器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发现农机故障应及时送往检修机构进行检修,以此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在耕作使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插秧效率。

2.3掌握种植时间

在种植水稻时种植户还需要对种植时间进行合理掌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南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对种植时间进行科学有效的掌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秧苗的成活率。除了需要掌握种植时间外,种植户们还需要对种植的顺序有所明确,定期对秧苗进行适当的补给,确保苗距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水稻插秧机在工作时能够保持一个匀速状态,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立苗率,有效减少勾苗、漏苗、上苗等情况的出现,科学合理的掌握种植时间是机械化种植的关键,能够有效地提高插秧的质量以及水稻的种植效率。因为与人工种植相比,机械化的种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片区域的种植。所以为确保秧苗种植后的温度、环境、湿度等各方面因素都能达到适宜条件,种植户就一定要合理地掌握种植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会出现温度还未达到秧苗成长标准的情况,过晚则会使温度环境在秧苗还未成熟时就已经不适合秧苗的进一步成长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秧苗的最终产量,从而影响到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掌握种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3]。

总结:

总而言之,本文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本文可以看出,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先进农艺的引入对于现代化的水稻种植十分有利。其不仅可以革新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节省成本,还能够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从而提升我国粮食产量,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传宁.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4):15-16.

[2] 陈百翠,李仕礁,李承欣.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08):87.

[3] 周国毅.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4):66.

212450170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