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搬迁子女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2021-03-15戴永吉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戴永吉

摘   要:易地搬迁子女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现状令人堪忧,为了改变现状,推进教育均很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的教育,本文对易地搬迁子女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易地搬迁;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在党的扶贫政策之下,正发挥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九百六十多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的伟业中实现了脱贫。在脱贫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让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安心的住下来。教育的发展和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威宁县五里岗片区就是易地搬迁学校集中的地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易地搬迁学校的教育工作有了质的突破。但是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易地搬迁移民学校的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尤其是异地搬迁子女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现状。尤其是易地搬迁地区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一、易地搬迁子女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在新的学习环境里,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异地搬迁子女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不适应表现在。生活上,他们不适应楼上楼下的生活。学生从之前放羊式的管理一下到寄宿制生活,他们在学习上显得无从所是从。由于环境的陌生,他们感到了孤独。即使课余生活丰富,但他们仍旧选择在教室里面坐着。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他们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足。在与城里孩子的对比之下,他们渐渐有了一种自卑感。自己的易地搬迁子女的身份,有的学生还产生了自卑感和孤独感。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他们的学习显得不够专注。写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严重的制约者,他们的学习生活。

二、易地搬迁子女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不适应的原因探究。

(一)、环境的改变,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生活不适应。

易地搬迁子女多数是从及其贫困落后的环境中搬入到新的环境来。到了新的环境,他们失去了曾经熟悉的朋友。曾经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环境渐渐远去,田地里翻跟斗的童年一去不再复返。失去了曾经属于自己的乐园。对于一个在山里野惯的孩子,城市生活是极其不适应的。即使现在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变,但是还是有许多学生不能适应。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不适应。

搬迁之前,这些学生的父母多数在家务农。每天都是父母陪伴着自己成长。但是搬迁之后,大多数家长进入帮扶得起企业中务工。家长的生活节奏越来越规范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少啦。也导致学生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认为自己父母不关心自己。导致他们变得更加孤独。虽然生活环境改变啦,他们的父母文化素质依旧偏低,在学习上对孩子的帮助依旧是微乎其微。这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生学习不适应就加重。

(三)新的教学环境产生的新压力,导致学生不适应。

新办的易地搬迁学校,都有一个较高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都有新的要求。因此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曾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顯得格格不入。在这些生活压力的影响下他们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上课的时候总会有走神的情况出现。下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封闭自己。长期以往不仅不能提升学习反而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四)生源来源广阔,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很少一部分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又有极少部分的个别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再加上许多异地搬迁子女本身家庭情况非常糟糕。有的父母双方都是智障残疾人士,有的是单亲家庭,还有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巨大的个性差异条件下,教学是十分困难的,一堂40分钟的课要兼顾不同的学生,压力极大,教师的发挥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即便开展分层教学有很多的学生依旧无法跟上教学节奏。

三、易地搬迁子女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现状的方法与策略。

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愿意探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设立一些乡土气息,学生更快的适应校园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民族风俗创立民族文化墙,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呵护。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保持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改变一些不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平时说话中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校园的温暖。

(二)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对学生的了解。

教育学校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要注重家校的配合,经过充分的合理的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老姐学生学习的背景好的开展因材施教。尤其是针对学困生我家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的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三)加强养成性教育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养成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纪律教育、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通过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养成性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把学生从粗野都环境中收回到学校中来。

总之,小学低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只要我们用心对待,用爱呵护,一切会朝好的方向发展。教育是一个慢慢感化的过程,要想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们必须做好反复斗争的准备。作为老师 我们心中要有爱,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促进他们从学习、生活各方面全面进步,最终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文系2020年威宁自治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易地搬迁安置点小学低龄段学生教育帮扶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0A05)研究成果之一。

2031500511368

猜你喜欢

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的中职生源在校学习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立足职高学生特点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高职英语课堂学习现状及课堂学习动机激发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