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六大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21-03-15赵莺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六大解放创造性想象力

赵莺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中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愉悅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和满足,让学生产生愉悦兴奋的积极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挖掘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新课标理念是一致的,为我们教学实践提供了六个具体方向,有助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几点是我对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理解和运用。

一、突破思想束缚,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解放学生的头脑,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音乐教学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音乐课不是枯燥的练习和呆板的传授,那样学生自然产生乏味之感,因为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只有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体验音乐的美感,形成自己的思考。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适当增加个人或者小组表演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1,2]。

二、转换教学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该让其大胆实践,这也体现音乐的课程的实践性,是“六大解放”具体体现的重要方面。音乐是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来实施教学,这些方式是学生通往音乐殿堂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学生所处的儿童阶段,具有其特定的个性,好动,思维发散性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为此,不能一味的约束学生端坐四十分钟,课堂设计中要结合这些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编排 [4],甚至是舞蹈、表演,多角度的调动各个要素参与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习惯遵循 “布道式”的方法传授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转换教学角色,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现在上欣赏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海啊,妈妈》时,教师讲解、教授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讲述到海边游玩的经历,描述对大海的认识,以及对大海的感觉,展开联想,大海波涛、海鸥、贝壳,渔船。同时结合多媒体短片、图片等,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大海的背景。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大海啊,妈妈》的音乐,让学生理解大海的宽广、博大,才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从音乐教学上,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只能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各种表情变化,当前,教学工具更加丰富,尤以多媒体最为突出,教师可以采用这些手段和技术,针对课时的特点,更加灵活设计教学,从生活中收集学生熟悉的内容,搬到课堂上,而不是空洞的教师独白,这样体验更加真切,更有共鸣,减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局限,启发学生的感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是陶行知先生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们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坏,单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世上最美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四、优化教学考核,提倡学生自主评价

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它重视的是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过去的评价不管你的音乐特长如何,不是唱一首歌,一条视唱曲,就是做一张枯燥无味的乐理试卷就算是你本期的最终音乐成绩。考试的方法简单,内容贫乏,评价非常随意,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乐器考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乐器进行演奏,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最后确定分数。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评委,因此这种考试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别人演奏,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不同才能创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知道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5]。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其教学中,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学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根本体现。当前,我们要全面的解放学生的大脑、眼睛、口、手、时间、空间,树立其主体地位,实践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造学生创新能力,以实现国家的创造精神。

1843500511289

猜你喜欢

六大解放创造性想象力
想象力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幼儿家庭教育研究
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