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秒谈初中语文教学公开课中的即兴发挥

2021-03-15李莉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开课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李莉

摘   要:公开课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至今,已经发展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现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公开课已经成为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究教学方法,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公开课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以往在公开课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人们对于公开课的不正确认识严重阻碍了公开课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形成形式主义的固定化刻板印象。本文主要围绕着教师在初中语文的公开课上的即兴发挥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公开课;即兴发挥;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成为了语文教育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出现了许多的语文公开课,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方向,成为了语文教育教学改进的重要任务;在另一方面,随着公开课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讲课的模式固定化,教师在课堂之上即兴发挥的部份较少。为矫正这一现象,专家学者应该不断地探究,更好地发挥语文公开课的作用。

一、语文公开课的现存问题

1、没有真情实感

目前大多数的公开课都存在华而不实的问题,比起课堂来说这更像是一场作秀。但是初中语文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初中的语文课程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除了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之外,也要注重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出来古代诗歌中莲花所代表的意向,将其融入课堂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到《荷塘月色》所描写的场景和表达氛围;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理解古人通过物来寄托的自己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

2、课堂教学有效性欠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所实行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学生的考试在做准备的。这种观念映射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过分的注重学生的语文科目成绩,而学生关于语文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课本之上。学生的期末成绩成为了评定学生是否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生的唯一、硬性标准。这样的教学评判标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将自己课本上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实践性的探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推动初中语文公开课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基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行培养。

语文学科与文化之间从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当代教育事业之中,培养学生对于基本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也是核心素养的一大重要要求。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的精神品质,优化教学细节、构建初中语文优质高效课堂,就需要注重对于中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升。基于此,语文公开课对于初语文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完善、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以达到更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因素,它们多以诗、词、古文的形式出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要深入挖掘这些诗词、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而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只教授学生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形式。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公共课教学,教师可以不完全按照教案死板硬套的讲解,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进行丰富生动的阐释,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在背教案。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要想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语的思想意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光凭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热情的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在备课的时候丰富和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創新教学的模式。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方式。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积极的参与语文学习,对于语文问题来进行实际探索。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就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对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一观点的看法,然后再请同学来回答。这样学生回答的内容是随机的,也可以为公开课提供一些灵活性。

3、拓展课外教学

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虽然语文教材中囊括了大量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但这远不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就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课外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课本所呈现的经典作品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更多有关的经典篇目和知识。学生通过对于这些篇目的阅读和学习,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品读传统经典等。例如:在公开课讲《江城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就可以为学生衍生一些课外的内容,比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等,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着更好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语文常识的积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二语文课堂的要求就是质朴、扎实、真实,在公开课上也是如此。未来初中语文的公开课要既能展示学生的真实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公开课上真正的学到东西。

参考文献:

[1]张光陆.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8(03):120.

[2]石义堂,李馥郁.中小学公开课特征与功能探微——兼论语文公开课实践的几个误区[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04):96.

[3]陈璐瑶.拯救“变质”的公开课[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134.

[4]陆永坤.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6):181.

3605500338293

猜你喜欢

公开课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