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1-03-15李来万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培养

李来万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深挖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培养;道德与法治

所谓的核心素养,即为学生在发展中需要具备的、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与符合其终身发展的能力以及品质。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话题,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学生在对社会、国际及国家等具有的关系进行处理时采用的行为、建立的行为模式以及情感态度等,要使得学生能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能够将个人以及社会之间具有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努力发展成“四有青年”。因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社会阅历较少,所以其对政治认同还不够清晰、明确,在此状况下,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战狼2》这部电影。在学生认真观看以后要鼓励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电影画面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产生强烈的冲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非常重视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十分重视研究与探索。在初中阶段,学生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其思维有着很强的灵活性以及可逆性。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最终采取有效的方式与手段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交友的智慧”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以“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作为辩题,然后由正反两方的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认为更加接近,反方是持否定的态度。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以前,教师要将辩题提前告知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地通过书籍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对资料与论据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对个人持有的观点进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支持的观点日益鲜明,使其论据更加具有理性。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及大胆的质疑,另外,再借助于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组织开展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在授课时,教师不要将授课内容与现实真实环境分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模拟组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分析与思考社会热点问题。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重点理论科学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与判断能力。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组织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由有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法官、公诉人、被告以及原告等。要对法庭的开庭、审理以及宣判等多个环节进行模拟。最后,要求学生对个人的道德法律认知进行总结与分析,教师再做出评价,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可以达到普法传法的目标,引导学生成为一位守法的好公民。

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为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单纯地为学生传授课堂知识是不足的,教师也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认知,使得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首先,教师要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助人为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在雷锋日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参加多元化的纪念雷锋活动,使得学生积极地学习雷锋精神,在实践中帮助别人,培养学生勇于奉献与勤劳付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除此以外,教师要把较为抽象的理论内容进行形象化、具体化。比如: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粒粒皆辛苦”,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粮食的珍贵,使得学生参与种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艰辛,使其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更加珍惜粮食、爱护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使得学生继承传统美德。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核心素养也会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发挥良好的推动性作用,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学要求,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从而全面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94(07):84.

[2]贾志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02):222.

[3]李国娣.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7):65-66.

323350033826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培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