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感知

2021-03-15房璐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欣赏课小学美术

房璐

摘   要:图象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载体,在读图时代之下,教师要更是要重視小学美术欣赏课,立足于美术欣赏课堂之上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这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良好情操陶冶及美术素养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对此,本文在分析小学生图像感受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图像感受力

欣赏美、感受美是创造美的前提条件,作为一种精神类活动,可贯穿于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始终,借助对美术作品图像的欣赏、分析、研读,可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心理。也就是说,美术作品图像的呈现可唤醒学生的经验情感,促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通过对美术作品图像的欣赏走进作者及作品深处,了解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

内在情感,也就是“动机”,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强化学生读图、识图、感受图的动机,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美术欣赏课读图教学情境,所选择的欣赏作品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切勿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彩墨脸谱》一课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川剧变脸有关的视频、图片等,与以往戏剧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探索川剧脸谱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乘胜追击,继续利用多媒体及教材为学生展示脸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在造型、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图像感受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需要巧妙灵活的运用提问手段培养学生图像感受力,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储备,所设计的问题要做到难度适中,以委婉含蓄的方式促使学生美术思维及图像思维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提出读图问题后,要予以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应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

以《美丽的纹样》一课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老师手里面有4个动物,他们分别是老虎、狮子、长颈鹿、大象,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作,向班级内的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在教师问题的提出之下,学生会选择其中的一种动作对其进行简单介绍,包括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活特性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画、版画、青铜器等不同的艺术作品形式,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把这些动物印刻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呈现的效果会有哪些不同的呢?”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可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比较,这对学生图像感受力的强化具有良好作用。

三、开展讨论活动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将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围绕美术作品的图像进行组内分析、研讨、交流等,在欣赏时表达对美术作品图像的看法及感受,逐步强化学生对美术图像的认知,为学生图像感受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以《色彩的对比》一课为例,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及教材为学生展示与不同色彩的美术作品,学生在观察分析美术作品图像的基础上,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这些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色彩的美术作品带给你何种感受?(3)从色彩的深浅中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学生需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展示本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图像感受力,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优化评价方式

评价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具备鼓励功能、反馈功能、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可发现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知识理解的薄弱环节,为美术欣赏课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可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因此,作为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评价美术欣赏课,使得学生的图像感受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第一,自我评价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图像感受力加以评价,包括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需求等,借助学生的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以此为依据发现学生在美术图像感受力方面的潜能,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图像感受力。第二,相互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探究、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中强化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美术作品中的图像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美术绘画创作能力。第三,表现性评价,教师可通过绘画、手工品制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图像感受力加以强化,检查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以图像感受力培养为导向为学生布置美术任务,在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

结论: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图像感受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对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能力。第一,创设读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读图兴趣;第二,精心设计读图问题,激活学生图像思维;第三,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强化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对图像的认知;第四,应用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图像感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垣渊.小学美术课堂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78-179.

[2]戴萍.小学生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美术欣赏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62-63.

[3]张悦.名画欣赏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08):93-94.

3850500338257

猜你喜欢

欣赏课小学美术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教研课的教学反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