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1-03-15范春菊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范春菊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美术绘画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将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加以分析,探讨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价值,并提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美术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加以培养,能够逐渐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

(一)天然性的特点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从会动用画笔开始,就能够在墙壁上和纸面上进行涂鸦,很多图形和线条在成年人看来很难理解,小朋友却对此津津乐道,能够领会其中的意图。这种涂鸦的方式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特殊方式。当孩子开始逐渐熟悉身边事物、能够理解一些小故事时,他们会将故事中的情节用自己“作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这种从无到有的创新能力是孩子的一种天赋,后天的培养是要做到因势利导,将这种创新能力引入正确轨道。

(二)不均衡性的特点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6-9周岁的孩子的创新能力水平较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所学知识在逐渐增多,孩子的创新能力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9周岁之前的孩子创新能力体现出自由性,而9周岁之后的孩子创新是基于认知事物的基础上的创新。进而总结出9周岁之前是创新能力的萌芽阶段,而9周岁之后是孩子创新力发展阶段。因此,在不同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也不进行同。

(三)可塑性的特点

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格的体现,小学生年龄尚小,这种创新人格尚未发展稳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对小学生因势利导,进行有目标的培养,才能让这种创新人格得到良性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循规蹈矩,能够打破传统理念。而创新精神则是在实现创新过程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小学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小学生思维空间,在美术创作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在创新中获得乐趣和成功体验感,因此,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1]。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具有的天赋,但是在早期与生俱来的创新思维具有自由性,是散乱的,缺乏章法,是一种无源的创新。通过小学美术教学,能够让这种创新步入正确轨道,具有可追溯性和合理性,久而久之,将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养成正确的创新思维。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的创新与其想象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空间越开阔,创新思维越活跃。而观察是引发学生想象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细节,从中后的更多的信息量,才能形成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要实现美术教学中的創新能力培养,必然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入手。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示范,激发小学生创新欲望

要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美术创新行为的展示,让学生在教师的展示中获得启发,从而调动小学生创新热情。

例如:在进行《悠悠老街》美术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老街的传统风俗,增进对老街的情感,利用美术的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和描绘。教师在演示《悠悠老街》美术创作中,可以采用常规的绘画工具,勾勒出老街的街道、建筑等,描绘出老街的每一个细节。在突出老街文化,展示老街古风古貌时,教师可以在绘画工具方面实现创新,将泼墨和吹墨的方式应用到写实美术创作中,让画作能够体现出老照片的感觉。

教师通过亲身示范,能够让学生在观摩中兴趣盎然,教师在进行美术画法创新中,挥洒自如的神态会在小学生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沉浸在教师的美术创作中,从而调动起小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

(二)启发提示,对学生创新行为加以引导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对学生加以启发和提示,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考的契机。一旦突破了创新的壁垒,将会让学生放飞自己想象力,奇思妙想将会源源不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适合纹样”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纹样绘制的基本原理,了解纹样中图案的规律,让学生能够利用美术技法,对纹样进行绘制和装饰。

教师在教学中对纹样图片进行展示,利用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

教师:“同学们,刚刚大家认真观察过图案,发现了纹样图案有哪些规律?”

学生:“这些图案中的图形基本都是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

学生:“有的不是,这些图形在我们常见图形基础上有些变化。”

教师:“这些变化都是设计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你们想不想设计出更美的图案?”

教师利用提问方式对学生逐步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纹样图案的规律和特点,然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三)利用命题,拓展学生想象力空间

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命题进行设计,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想象力,从而完成自己的美术创造,逐渐形成创新能力[2]。

例如:在“泥娃娃”泥塑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风来了”这一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泥娃娃的造型设计,有的学生设计了泥娃娃“头发凌乱”的造型,有的学生设计出“裙带飘舞”的造型,而有的小学生则设计了一个光头娃娃,闭着眼睛,捂着嘴巴的造型。

教师通过命题方式,为学生实现创新提供了思考方向,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与美术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的作品更具神韵,让小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作热情。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把握不同阶段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培养小学生创作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玉芳.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19:187-188.

[2]王桂艳.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文存阅刊,2017

[3]徐从娟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7

3330500338235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