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心应用成效

2021-03-15赵家明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2期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一体化中心

赵家明

摘  要:由于电力行业及相关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配网调控一体化在电网调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配网一体化的应用不但使电力调配的效率大大提高,也使电力调度的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为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很难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防止发生重大的配电故障,应确保日常输电质量以及效率,电力行业应该构建并优化电力的自动化配网系统。本文就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心应用成效展开分析,可供参阅。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心;应用成效

1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

配网调控一体化是对区域内的所有用电网络进行统一的管理、调控。配网调控一体化有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从而为广大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系统性、时效性、开放性。系统性是进行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系统需要对各个部分的设备情况与用电情况进行统一的调配,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修理。此外,对整个区域内的用电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系统做出正确的供电调配。时效性指的是系统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对整个系统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测,并通过相关的技术使工作人员做出的调控命令能够及时得到执行,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控和管理。开放性是指整个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使第三方系统可以参与其中并实现链接。

2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的具体应用成效

2.1优化配网调控操作模式

过去的配网调控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收集相关的电力数据信息,并根据电力系统运行要求进行人工的调节,在人工的工作模式下会存在大量的误差和安全隐患问题,配网调控工作开展效率难以得到突破和提升。通过引入配电自动化技术,人工调控管理工作将是由自动化控制设备来实现,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下配网调控将做到及时高效,对于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将通过自动化调控运行的方式进行有效规避。配电自动化技术对配网调控操作的优化主要是体现在对操作站内“三遥”信息的控制处理,过去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到场进行开关操作的方式才能进行配网调控,无法适应交通路线、天气因素、电力需求等因素影响,在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下技术人员进行在控制室内就可远程进行电站开关,并能通过对“三遥”信息来进行更为精准的调控降低了配网调控的风险性,在自动化设备的配合下倒闸开关操作的响应时间将会大幅降低,更有利于配网调控工作的高效进行。

2.2智能开关的应用

必须实现开关的智能化,即在配电网系统中按照智能开关,发挥其四遥功能。智能开关的四遥功能和变电站的四遥功能一样,是遥测、遥控、遥调及遥信。

(1)遥测功能,是通过通信技术对流过开关的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若电流、电压发生变化,智能开关将数据的变化传递到配电自动化及调控控制系统中,遥测功能实现必须保证电流、电压数据传递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2)遥控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传递的异常电流、电压数据判断,若是故障信息则下发跳闸指令,实现智能开关的分合功能,遥控功能实现必须保证对异常电流、电压数据的正确判断。

(3)遥调功能,是断路器本身出现故障,配电自动化及调控控制系统会将故障信息传递给调度员和抢修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技术发布调整指,从而保证断路器的相关参数及时调整改动,以满足线路系统安全性要求。

(4)遥信功能,主要将断路器与移动设备联系起来,建立信息交互关系,如果断路器发现故障或其本身出现故障,移动设备自然会收到相关信息,相关人员可根据该信息,判断故障部位,进而手动将故障区域与系统隔离开来,最大程度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但是,目前智能开关的抗干扰能力弱,在发展配电自动化及调控控制系统时,要注意提高智能开关的抗干扰技术,从而使得智能开关的四遥功能更好的在配电自动化及调控控制中应用。

2.3电力调度合理化

配网调控的目的是保障电力生产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电力用户能够使用到稳定可靠的电力。但在过去的配网调控过程中更多的是根据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来作出调整,在电力用户用电高峰时期,为了避免电力设备发生损坏通常会采取调频的操作,从而导致电力波动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下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和用电安全将受到影响。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不仅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数据信息调控来降低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线损,同时还能通过电力大数据分析结果为电力调度提供可靠支持。配电自动化设备运行情况将直接反映出当前用电负荷情况,例如,可以利用SCADA信息系统来量化电力调度参数,在多元数据信息的引入下将能避免“自动化孤岛”的情况出现。

2.4信息系统集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于现有信息对配网一体化信息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通过统筹与建设方法已经集成了PMS、OMS、GIS、ERP等系统。且通过运用中心数据使得系统之间信息实现共享。除此之外,我国电网优质管理的信息平台趋于健全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不断对PMS、ERP、OMS等技术的不断扩充,增加了其应用功能,且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支持下,为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3提高配电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建议

我国建设全面的配电自动化管理,尚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对配电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面临的问题缺乏有借鉴价值案例。配电网自动化遇到的故障应当找出故障点所在位置,对故障定位采取分布式,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发明的传感器技术对故障点进行精确定位,从而降低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力开发配电网智能分布式,通过自动化终端的巡逻,实现故障的迅速定位,减少故障处理操作流程,节省时间。对配电网可靠性较弱的环节,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强化。供电网的薄弱环节往往出现在网络和设备,因此,制定供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进一步加强网络监测工作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最终实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4结语

总之,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的应用,给电站带来了全新调控模式,不仅降低了配电网在故障上的投入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电站的管理水平。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利用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满足不同专业人员运行监视与操作,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平台打破能够原有的配网调控管理模式中老化的方式,通过在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中融入配网数字化的管理前提,兼顾电网集控、运行维护以及连接上配网自动化的信息共同实现对继电保护维护人员的动能服务需求,从而实现监控与调度结合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1] 叶其周.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分析[J].科技风,2019(19):178.

[2] 杨斌杰.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研究与技术实现[J].电力设备管理,2019(06):37-40.

[3] 程远.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心应用成效研究[J].电子乐园,2019(23):0241.

[4] 王秋艳.曲阜城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及应用[D].山东:山东大学,2017.

[5] 孫毓辛.配电网自动化调控规划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18(6):67-68.

[6] 刘超.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心应用成效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3565.

[7] 杨捷.配电自动化在"配网调控一体化"中的实践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7(17):15,17.

2040501705251

猜你喜欢

配电自动化一体化中心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