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转碟》

2021-03-15张婷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杂技表演

摘   要:《转碟》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表演时,演员们用一根长约一米,粗如铅笔的竿子顶着碟底,晃动旋转,看上去似迎风而立的荷叶,又若飞舞的彩蝶,优美而抒情。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优秀杂技剧目。精品的杂技节目,成就着杂技艺术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关键词:杂技;《转碟》;表演

杂技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我们探讨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杂技节目的时候,我们不难想到所谓的“中国特色”,不外乎节目服装民族化、背景音乐古典化、故事内容中国化。诚然,我们看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节目,比如用中国故事重新演绎的《天鹅湖》、以中国经典传统小说、诗歌改编的《现在梦幻时——聊斋》、《西游记》、《花木兰》等等,无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杂技作品。可以说这些中国特色主要是依靠内容和形式来实现的,而当我们透过表层去挖掘时,杂技所具有的中国特色还应有更为深刻的东西,那就是中国杂技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最终成为融儒家伦理精神、道家风格气度、世俗化宗教情感为一体的精神体系。在这一精神体系中,最基本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北宋哲学家张载在《正蒙·乾称》中十分明确地描述出中华民族的这一精神特色:“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此人和万物都与天地一体相连,息息相通,人、物、天地都处于一种精神性的统一体中。这种哲学思想形成了华夏民族独具的生生不已的大生命观,并由此生发出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

儒家文化提倡“天人合一”,但在处理天人关系时,往往把重心放在人的身上,也就是“以人为本”,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于是,《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顺乎人”等便成了儒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原则。这一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即崇尚生命,积极面对人生。因此,当我们去诵读古典诗文、欣赏中国戏曲、舞蹈、杂技时,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

杂技起源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原始的杂技展现给人们的是劳动技能,比如捕鱼、打猎、上树、跳涧等等,当这些劳动技能达到某种超常的状态时,便成为了杂技的技巧。因此,原始的杂技所表现的就是早期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支配,反映出人类对宇宙人生的幻想和愿望。这就注定了杂技最基本的基调——壮美。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杂技带给人们的正是这种力量的美。当沉重的花坛在演员手中疾飞时,当一人轻而易举地托举起几人时,当演员在细细的钢丝上腾越时,当雄狮猛虎在演员手下臣服时,我们看到的显然是一个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英雄,也看到了人的力量。杂技正是通过形体所表现出的精神力量使人体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符号。杂技从形成之日起,就不断地向世人展示出超人的力量。早在汉代,力技就在杂技中占有主导地位。据《中国杂技史》一书载:“河南、四川、山东等出土的汉画中,常常可以看到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形象。……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中还发现壮士相角抵的壁画。两个青年,赤膊光腿,头束朝天发辫,武勇异常。”举重也是力技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一些壁画中依然清晰可见古代男子托举重物而稳定有力的神态。杂技底座的负重量一直都是十分惊人的。《独异记》中记载着一位女艺人能头顶长竿载十八人在上面表演,唐代的叠罗汉曾创造了九人的集体叠置,显示出超人的力量。现代杂技继承了古代杂技展示力量美的传统,

贵和尚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又一重要特征,而且是使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本质性特征。贵和就是追求至高无上的和谐状态,尚中就是崇尚中庸之道。贵和的思想使得中国人可以求大同存小异,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的局面。杂技中的集体节目,如转碟、车技、流星等

《转碟》亦称"耍花盘",是中国传统杂技中的经典节目,早在汉代已见雏形。它凭借着千百年发展起来的独特技艺、轻快活泼的形式、优美的造型,至今仍被众多观众喜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杂技艺术中新的节目种类和表演方式

人们在特别高兴的时候常会手舞足蹈耍弄身边的物件,《转碟》就是从这种行为中提炼出来的杂技节目。表演时演员用一根长约一米、粗如铅笔的竹竿顶在光滑硬脆的瓷盘底部,不停地摇动竹竿,依靠这种运动不断调整盘子的重心平衡,使盘子在竿顶旋转不坠。转花盘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当今无论表演的技巧上还是舞美设计上都比过去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转碟又称为耍花盘,这个节目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辽宁省辽阳市郊出土的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藏中发现一幅壁画--宴乐百戏图,其中就有一位演员双手举着竹竿在舞弄一个盘子;在云南省发现一件汉代铜锦,刻画着两位手舞足蹈者双手同时舞弄盘子;四川省扬子山汉墓画像石中刻画的转碟已接近现代的耍弄方式,只是那时一个人只能耍一副花盘。“耍花盘”技艺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如今可以耍出很多花样,功夫深的双手可以同时举着10至14副花盘,作弯腰、倒立、踢腿等形体技巧表演,有的演员甚至可以站到高低不平的板凳上,反身弯腰衔起花瓶中的鲜花,还能做出双手持盘头顶站人、头对头的倒立、金鸡独立、脚上站人等出人意料的技巧动作。

《转碟》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晃动旋转,看上去似迎风而立的荷叶,又若飞舞的彩蝶,优美而抒情。

《转碟》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粗如铅笔的竿子顶着碟底,晃动旋转,看上去似迎风而立的荷叶,又若飞舞的彩蝶,优美而抒情。晃动旋转优美而抒情过去杂技演员使用的碟子已经被盘子替代,这个重大举措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总政杂技团提出的。在倡导大力改革杂技技艺的同时,他们将杂技转碟中使用的碟子换成了盘子。就在人们认为此种技艺已经将“转碟”推向巅峰的时候,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新一代的杂技艺人又将此种技艺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有了全新的发展。由女演员表演的“女子转碟”是以每人耍弄十二个盘子为基底,用头、肘支撑身体重量在圆球上倒立或在一人头顶上倒立,后空翻着地盘子旋转不落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动作。此表演已经令人惊奇,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她们双手耍弄十二个瓷盘的同时,嘴里还叼着一个托着板凳的小铁架,架上还有一个女演员在耍碟的同时做后弯腰动作;并将头向下低于腰部位置,这种惊绝的表演足以震惊四座。在铁架上女演员完成后弯腰动作后,底座的演员会将手中旋转的瓷盘一起抛出,顿时银花起舞碎冰裂银。现在的《转碟》多由女子进行集体表演,在杂技从业者的努力创作下,转碟技艺开始走向优雅抒情的色调。层层转动的花盘如同群花绽放一般很是惊艳。彩蝶纷飞等不同意境的造型;使《转碟》在诗情画意中展现魅人的姿态。漯河市杂技团“转碟”的精妙之处,将舞蹈和杂技其融合到自己的表演创作中,使得“转碟”技艺更加新颖别致,一度将转碟艺术推向顶峰。由一名女演员顶竿,在竿上有多人进行“转碟”表演;其技艺令人称绝,该表演成功地将杂技的惊险与舞蹈的优美自然地结合到一起相得益彰,展现了中国古代杂技艺术的博大精深,令人唏嘘如今的《转碟》多由一群少女集体表演,通过的刻苦锻炼与创新,不仅促进了技巧发展,而且为转碟增加了优雅抒情色调。层层转动的花盘犹如群花怒放;多人队列创造出白雪红梅,彩蝶纷飞等不同意境的造型,使《转碟》充满诗情画意。

2017漯河市杂技团在河南省第五届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十届杂技大赛中转碟(小城.雨巷)荣获金奖

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日益加剧,这对任何艺术门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才能不被多变的市场所淘汰。杂技是我国的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已从最初的纯技巧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融合其他艺术形式、

优秀传统杂技是现代杂技的根基,二者不是纯粹历史的“接力”关系。现代杂技是传统杂技的升华,杂技自秦汉以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杂技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固有的属性,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杂技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把一些可能成为杂技艺术的素材,经过筛选、提炼,科学的组构成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

作者简介:张婷,女,(1990. 9—),大专,研究方向:从事杂技事业。1996年3月进入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学艺至今25年。1997年开始演出,演过滚杯、钻铜、溜冰、柔术、吊环 花盘、空竹。获得奖项:1999年在河南省第四届杂技比赛中本人担当主演的(高空滚杯)荣获金奖;2000年在金狮奖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南大区预选中本人担当主演的(高空滚杯)荣获银奖;2002年在河南省第五届杂技比赛中本人担当主演(溜冰)荣获铜奖;2013年在荷兰恩斯科德国际杂技大赛中(柔术)荣获金小丑金奖以及银奖;2017河南省第五届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十届杂技大赛中花盘(小城.雨巷)荣获金奖。

3713500338206

猜你喜欢

杂技表演
高空杂技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体育杂技——太极拳
空中杂技师
老鼠演杂技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