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解析

2021-03-11张翔张林贺

新闻爱好者 2021年1期
关键词:图像

张翔张 林贺

【摘要】视觉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图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众可以通过图像来记录美好瞬间、保存记忆。在视觉传播时代,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某些语言信息,传递和表达着某些情感,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现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其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语言。

【关键词】视觉传播时代;图像;图片;新闻摄影语言

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良好发展,视觉文化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其也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当前,视觉传播时代已然来临。近年来,摄影技术发展迅速,为摄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视觉传播时代发展背景下,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如何强化对于新闻摄影语言的表达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以使新闻摄影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一、新闻摄影语言的内涵

新闻摄影的发展起源于1842年德国一场大火之后的摄影照片,新闻摄影自此开始逐步发展,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新闻摄影主要是通过摄影技术手段来记录和报道新闻事件。因此,新闻摄影在一定意义上是以一种视觉语言的形式而存在和发展的。从广义上进行分析,视觉语言主要通过图片和影像来传递信息,对于新闻摄影而言,图片和影像就是其展现和表达新闻内容的媒介,新闻摄影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在视觉传播时代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二、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的特性分析

(一)形象性

在新闻摄影中,影像形象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质量,影像形象价值越高,摄影作品整体质量也就越高。新闻图片就是新闻事件中某一瞬间场景的定格,大众通过新闻图片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中的环境背景与人物形象,从而对新闻事件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新闻摄影过程中,对于作品形象的塑造要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利用摄影手段塑造瞬间形象,使新闻事件发展的某一瞬间形象成为一种“永恒”,不会随事件发展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在新闻摄影中,作品形象具有情感价值,是展现新闻故事内涵的重要因素,而要想使作品某一瞬间形象具有“永恒”价值,在摄影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瞬间,使其能够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二)纪实性

纪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属性,基于这一属性,新闻摄影才具有独特的魅力,新闻摄影对于新闻事件进行真实记录,无论是图片还是影像,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和保存。因此,新闻摄影语言也具有纪实性的显著特征,在新闻摄影过程中,不管摄影技巧如何应用,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摄影手法,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要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新闻内容。通过纪实性的摄影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感,进而通过真实的力量感染受众。每一个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呈现,摄影者通过简单的形式、真实的力量来展现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内涵,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这对新闻摄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摄影技巧,突出摄影创作的专业性,还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以使其在新闻摄影过程中可以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拍摄出具有深厚思想和情感内涵的摄影作品。

(三)情感性

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和形象性固然重要,但是情感性也不可或缺。在新闻摄影过程中,摄影者不但要利用摄影设备、摄影技巧来定格照片的某一真实瞬间,为受众呈现真实的新闻事件与人物环境形象,同时还要为摄影作品注入情感内涵,在定格照片拍摄时抓住饱含情感的瞬间,通过具有情感性的新闻摄影语言走进受众的内心,进而通过摄影图片和影像传递真情实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赋予摄影作品以全新的人文价值,促进新闻摄影作品情感的传递和传播。

三、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视觉语言表达策略

(一)做好前期准备,提升图片视觉冲击力

在新闻摄影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新闻摄影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精心的策划,才能使原本普通的新闻图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做好前期准备,一方面要熟悉拍摄对象,另一方面要明确拍摄主题。在平常的新闻报道中,一些新闻图片在视觉方面显得较为平淡,很多新闻摄影者在拍摄时常常会感觉一片茫然,无从下手,拍摄主题不明确,新闻摄影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视觉传播时代背景下,新闻摄影视觉语言表达要注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拍摄对象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所拍摄的主题要做到清晰、明确,进而运用一定的摄影技巧和摄影方法定格一幅有视觉冲击力且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保证摄影作品整体质量和效果,以使其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注重情感倾注,提升情感表现力

在新闻摄影中,要注重情感表达,以赋予新闻摄影照片深厚的情感内涵,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整体质量。一张蕴含情感的新闻摄影照片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引發受众情感共鸣的有效介质。一张蕴含情感的新闻摄影照片可以取得“一图无语,胜似千言”的视觉效果,即使没有文字的渲染,也可以展现出摄影作品的主题思想,使受众对生动、感人的精彩瞬间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有很多新闻摄影照片之所以不被受众关注,难以使其喜闻乐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闻摄影过程中过于注重运用摄影技巧提升画面的视觉冲击,而忽略了拍摄过程中情感的注入和表达,造成新闻摄影情感表达的缺失,难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不能仅仅停留在按一下快门的层面,新闻摄影视觉语言表达要注重情感的倾注,新闻摄影者要带着感情去拍,以图片为核心,营造图片新闻的视觉语境。

(三)以现代科技创新为基础,独特视角拍摄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摄影技术也不断向前发展,摄影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新闻摄影的变革,新闻摄影由“胶片”逐渐向“数字化”转变。在新时期,大众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新闻图片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平面视角的新闻摄影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新闻报道要求,也不能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伴随着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要以现代科技创新为依托,通过摄影技术革新对原来一些看不见、拍不到的视角进行拍摄,突破传统新闻摄影的局限性,提升新闻摄影整体效果,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例如,当前的无人机航拍技术以及VR技术都可以极大地促进新闻摄影的创新,其独特的拍摄视角可以有效抓拍关键信息画面。在摄影大众化的今天,海量的摄影图片通过视觉传播很容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新闻摄影语言表达要以现代科技创新为基础,运用现代性、先进性的摄影技术手段拍摄独特视角的新闻画面,受众在观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新闻报道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诸如航拍、VR等现代摄影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独特视角的拍摄,在提升新闻摄影作品整体质量的同时,也使得新闻摄影语言表达更加的丰富。

四、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的重构

(一)强化对新闻摄影内容的控制

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新闻摄影要确保所有拍摄内容的实用性,使其都可以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在新闻摄影过程中,对于拍摄内容要给予充足的镜头,并保证拍摄内容的真实性和镜头的鲜活性。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现代新闻内容越来越多元化、动态化,摄影者不但要對拍摄主题有充分的了解,对拍摄内容以及拍摄对象也要有一定的认知,进而利用摄影技术手段提取高质量的新闻画面,带给受众良好的视觉体验。因此,加强对新闻内容的控制是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重构的有效策略,为了丰富新闻画面,应该对新闻主题相关的内容、周围环境及陪衬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

(二)加强对摄影图片色彩的处理

图片是新闻摄影的重要媒介,图片色彩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新闻摄影的整体质量和效果,色彩对于大众的心理和情绪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图片色彩可以带给受众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以及正面或者负面的情感影响,因此,图片色彩对于新闻摄影语言的重构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对摄影图片色彩的精细化处理,以使新闻摄影可以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感受。对于摄影图片色彩的精细化处理要遵循真实性、时代性、协调性的原则,对图片色彩进行合理设计和搭配,在带给受众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使其产生愉悦情绪的同时,也体现出新闻内容的深层次含义。纪实性是新闻摄影语言的基本特征,摄影图片色彩不管怎样设计和搭配,都要能够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另外,图片色彩的时代性可以还原历史的色彩,使新闻摄影作品更具有时代记忆。

(三)加强对新闻摄影的构图设计

构图是一幅画面的结构,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闻画面的质量。摄影构图作为摄影的基本功之一,要遵循画面主题要鲜明、形象主体要突出以及画面意义要完整等原则,在遵循构图原则的同时寻求新视角,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努力寻找独特的拍摄角度,进而增强新闻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同时,在构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造型艺术、注意画面的层次感,以影像纪实为特征的新闻摄影要尊重客观存在的现实场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画面秩序、画面结构的主动把握,以营造出生动的画面格局。主动把握画面秩序要求摄影者在拍摄之前要注入画面意识,即要清楚地知道拍什么、怎么拍,进而在拍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光图确立主次虚实关系,通过速度建立画面主次形象,并通过取舍增强画面条理,进而营造良好的画面秩序。以营造良好的画面秩序为前提,摄影构图还要注入画面语言,以使新闻画面形象可以更好地传情达意。注入画面语言能够让相关的陪体说话、让背景帮助说明问题,并借用特定气氛表达语义,陪体是新闻现场环境和人物形象的衬托,陪体的介入可以进一步凸显新闻画面主体的形象,在深化主题的同时也扩大了新闻摄影作品的信息量,从而引发受众深层次的思考。具有丰富摄影经验的新闻摄影者往往善于用背景帮助说明问题,这样既可以打破画面的沉闷气氛,又可以丰富画面语言,使受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新闻画面信息所蕴含的内涵,从而为其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五、视觉传播时代新闻摄影语言的应用

伴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新闻摄影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新闻报道要求,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提高新闻图片的内涵以及视觉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部分摄影记者过于重视图片的视觉吸引力,而忽视了其所具有的感染力,以至于一些新闻图片虽然在强烈视觉冲击下有效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内涵的缺乏难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在视觉传播时代背景下,新闻摄影语言需要在重构中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提升新闻摄影质量,进而推动新闻报道质量的提升,促进新闻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细节的巧妙处理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摄影记者应该深入了解新闻主题,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细节的巧妙处理凸显新闻的主题。例如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真情实感的敏感捕捉使新闻摄影图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生动,进而在提升新闻摄影图片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增添其内涵,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促进新闻摄影质量和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在新闻摄影中,摄影记者对细节的巧妙处理可以使摄影作品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视觉效果,获得受众更多的认可和青睐。

(二)光线的合理应用

摄影实际是用光作画,在新闻摄影过程中,光线不仅可以点亮空间,照亮物体的细部,还可以影响摄影的造型效果,在摄影造型中发挥着表现物体形态、描绘物体形态、区别物体位置、增强空间感觉、渲染现场气氛、表达情感等作用,用光造型是摄影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另外,不同的光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同一新闻场景中,不同光线的应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意境,带给受众不同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不同的光线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各不相同,例如暗淡的光线会使人产生悲凉、恐怖的感觉,明亮的光线则会使人感到愉悦。因此,在新闻摄影中,摄影记者要对所拍摄对象的特点以及新闻内容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有清晰的认知,进而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通过顺光、逆光、侧光等的合理应用,突出新闻所要表现的主体背景以及主题内容,从而增强新闻摄影的感染力。

六、结语

用镜头写好新闻,这是视觉传播时代对于新闻摄影的要求。新闻摄影语言有显性语言与隐性语言之分,具有独特的特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摄影语言应该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闻摄影的实际需求。在视觉传播时代发展背景下,图片传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在现代新闻摄影中,要强化对新闻摄影视觉语言的表达,并重视新闻摄影语言的重构,使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翔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摄影摄像专业讲师,法国尼姆高等美术学院硕士;张林贺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去雾系统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高分三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基于FCNN和ICAE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