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风雨桥的建筑艺术与法律保护研究

2021-03-10宋玉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胜古迹建筑艺术法律保护

摘要:侗族风雨桥是侗族村寨中一种常见的建筑物,风雨桥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集桥廊亭于一身,外观精美、工艺复杂,是侗族民族艺术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有些历史悠久的风雨桥一旦大面积被破坏,便难以再恢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侗族风雨桥建筑的艺术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风雨桥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走进侗族风雨桥的建筑文化,为风雨桥建筑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的意见。

关键词:风雨桥;建筑艺术;名胜古迹;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U4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

1 风雨桥的历史发展

风雨桥又被当地人称为花桥或者福桥,是一种极具侗族风情特色的建筑[1]。走进侗寨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特点,“有寨必有鼓楼,逢水必建风雨桥”。风雨桥作为侗寨的一种地标性建筑,遍布侗乡,其中以广西和贵州尤为之多。无论身处哪一个侗寨,都会看到至少有一座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即使在没有河道的路旁,有时人们也会建造一座风雨桥供人们小憩。

相传风雨桥最初叫回龙桥,源于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的农家夫妇在路过桥上时,河底下的螃蟹精看上了丈夫的妻子,于是便施法令狂风四作,将妻子卷走,想让这位女子嫁给自己,但女子誓死不从。丈夫看见妻子被风刮走,伤心不已。他们夫妻二人的故事感动了河底下的一条花龙,花龙不忍他们夫妻分离,便冲出水面与螃蟹精搏斗,最终将女子救下,让他们夫妻二人团聚。后人为了感谢花龙,便重新修缮了河道上的木桥,同时请来工匠师傅在花桥的柱子上雕刻花龙的形象,希望花龙常在。在庆祝花桥建好的那天,天空突然彩云满天,瑞气千条。众人一齐望去,才发现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此后人们又称此桥为回龙桥。回龙桥不仅为人们提供交通便利,而且还遮风避雨,常常是人们路途中躲避风雨的应急场所,因此后人又将其称为风雨桥。

2 风雨桥建筑的艺术特征

2.1 木质结构贯穿始终

风雨桥的主体结构以木材为主,从古老的风雨桥建筑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柱子、木板、栏杆和扶手等,都是各个木头之间相互穿插而成。尽管整座桥身没有使用一钉一铆,但其坚固程度一点都不逊色于现代所建的铁桥或石桥。即使历经几百年沧桑,风雨桥依旧岿然不动,充分展现了先前劳动人民的智慧。木质的建筑材料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加上较好的抗震性能,使得许多古老的风雨桥得以保存下来。

2.2 廊桥式的外形特点

从风雨桥的建造工艺来看,它是侗族干栏民居和鼓楼艺术的完美融合。风雨桥与人们日常所见的普通桥梁不同,主要由桥、塔、亭3个部分构成,是廊桥的一种形式。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有围栏、长凳,桥顶由瓦片遮盖,正因为这样它才能为人们遮风挡雨。反观普通的桥梁,基本都只是横跨河道两边的连接介质而已,桥身基本都是开阔式。

2.3 工艺复杂精美

廊桥式特点的风雨桥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而且外观非常精美,装饰也十分讲究。一些风雨桥的廊顶会装饰好几个亭阁式的宝顶,使人一看便觉得充满民族韵味。走进风雨桥会发现小小的一座桥身里面充满了内涵。桥身工艺十分精致,整个桥面以红褐色为主,既增加了几分古色古香的气息,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它的奈腐性和抗蛀性。桥的入口通常会挂着一塊牌匾或对联,寄托了当地人民的朴素愿景。在长廊两侧都有雕刻的绘画,人物以及各种花虫鸟兽,宛如一卷卷打开的画卷,有的绘画还具有故事性色彩,有的则体现的是侗族的某些历史人物。亭子上面还盖有多层青瓦,在每层的檐角翘起,刻有龙或凤凰等吉祥物,具有驱邪与留财之意。

3 风雨桥的代表性建筑

虽然现代工艺技术已经很容易重新打造一座风雨桥,但是那些具有历史文化沉淀的风雨桥却不具有可再生性,此类风雨桥已经被纳入文物的保护范畴。保护这类风雨桥,对于研究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下几座最为典型。

3.1 程阳风雨桥

在中国众多的风雨桥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位于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又叫程阳永济桥或程阳回龙桥,该桥建造于1912年,其造型雄伟壮观,具有四孔五墩,堪称艺术珍品。不仅如此,程阳桥在众多风雨桥中是保存度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程阳桥以其高超的木建筑技艺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骄傲。

3.2 龙津风雨桥

湖南省芷江县的龙津风雨桥从建造之初到现在为止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展现了历史古迹与建筑艺术的相互融合。在抗战初期,龙津风雨桥曾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因此曾遭受多次炮弹轰炸。但令人感到惊叹的是,尽管这座风雨桥曾经历多次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在面对侵略者的枪林弹雨时,它仍然屹立不倒。如今的龙津风雨桥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和保护,不仅是观光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座繁荣的贸易中心。

3.3 地坪风雨桥

在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的南江河上横跨有一座富有民族气质的风雨桥——地坪风雨桥。该桥最初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中途经历过多次修葺。风雨桥坐落在山间河谷之间,是郁郁葱葱山间里的一枝独秀,为乡村田园风光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在花桥的两端通常挂有当地热心民众提供的草鞋,为在雨天来往的人们提供方便[2]。每逢盛大节日,村寨里的人们便会身穿盛装,来到这里与宾客欢歌载舞。

4 风雨桥保护存在的难题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便开始在法律和政策上注重对历史古迹的保护。我国宪法对名胜古迹等重要文化遗产给予了法律保护。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历史古迹保护的法律法规。对风雨桥的保护主要是参照《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

对于破坏属于名胜古迹的风雨桥的行为,也有相应的法规予以规制。例如《刑法》规定对于故意破坏风雨桥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依法处罚。虽然对风雨桥的保护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可以参照,但没有专门针对风雨桥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实际保护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已有的研究成果不能充分发挥为实践提供的积极作用,对风雨桥的保护距离应达到的理想状态仍很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户外文物常被盗,打击不法分子难度大

风雨桥作为一种户外型建筑,并不能时刻派人监守。由于其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而且人力资源有限,难以有效地对其集中进行保护。一些古老的风雨桥建筑,桥身的许多部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将古建筑内的许多物件盗走。例如在广西富川县这座古城里,分布在各个角落的风雨桥就十分之多,其中具有上百年历史的风雨桥有几十座。正因如此,这里经常发生风雨桥被盗事件,被盗的柱础、铜钟等物品价值几万元不等。风雨桥大多没有坐落在人员密集之处,犯罪分子利用夜间作案,通常情况下现场没有目击证人,文物被盗时间不明确,增加了警方的破案难度。

4.2 违法成本低,打击力度不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全国各地旅游出行的人数也急剧增多。风雨桥作为侗寨著名的民族建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地方政府注重发展经济,容易忽视风雨桥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来往人数的增多,在景区内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使得风雨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社会对这些不文明行为主要是进行道德谴责,法律惩罚措施较少。2015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虽然它在监督和制止不文明行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被列入黑名单的人数非常少[3]。另外,《文物保护法》和《刑法》中对于主观过失导致的历史古迹、文物损毁的处罚规定形同虚设,相关概念含糊不清,造成现实中执法、追责困难,例如《文物保护法》虽有规定违反本法造成文物灭失和毁损,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但对责任承担的主体和方式并未制定具体规定[4],这也就造成在对破坏风雨桥行为的追责中存在许多困难。

5 对风雨桥的法律保护意见

随着现代建筑工艺越发先进,想要建造一座风雨桥并非难事。每个侗寨拥有一座风雨桥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有好几座。尽管风雨桥在侗族聚集的地方随处可见,但是从古老时期遗留下来的风雨桥却不多。这类风雨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传承了古老的技艺,也是侗族文化的一个标签,是值得人们去重点保护的对象。然而不少古老的风雨桥由于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已经相继消失,有的是由于天灾,有的却是人为因素所致。为了避免更多的具有历史沉淀的风雨桥消失,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政策上,都有必要加强对这类为数不多的风雨桥的保护。想要加强对风雨桥的法律保护,需要结合我国的文物保护实践,吸取各方面的经验,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5.1 加强立法保护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早已颁布施行,不少地方政府也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很多对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措施,但在落实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保护法规或地方规定针对的对象广泛,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专门针对风雨桥保护的规定。即使有,规定也较为粗糙简单,保护力度不足。因此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各部门保护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义务以及公众应尽的义务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破坏风雨桥的行为,应予以法律处罚,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完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制度,建立一套系统的追责体系,使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和责任方式具体化。

5.2 设置风雨桥登记制度及管理机构

虽然侗族具有代表性的风雨桥很多,但是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屈指可数。由此可见,仍有许多重要的风雨桥并不能享受文物保护法的保護,因此应将风雨桥保护的范围适当扩大。对于没有被列为重点文物古迹,但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风雨桥,应当登记在册,并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持其状态。此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设置对风雨桥的保护管理机制,由文教和民政机构共同成立名胜古迹管理委员会,聘请专家作为委员及顾问,负责当地风雨桥古迹调查、评级、保护、利用,切实做到有所作为[5]。

5.3 引导人们树立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在乡村推广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中,增强群众对风雨桥的保护意识。宣传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一方面有利于让公众了解自己享有的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发挥法律的指引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人们对律法的敬畏感,呼吁人们信法、守法,从而减少对风雨桥的破坏行为。

5.4 完善监督机制,公众监督与公权力监督并行

应设立相应的法定监督机构,以明文形式明确监督的各项内容,明确各方应履行的职责,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此外,被列为文化遗产的风雨桥是重要的国有财产,一旦发生损害此类风雨桥的纠纷,检察机关应采取公益诉讼的形式,主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维护法律的威严。除了公权力的监督外,对于社会监督也应积极鼓励参与,提高公众在风雨桥保护工作中的参与度,积极协助政府的工作,使各方力量做到有机结合[6]。

6 结语

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不仅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我国法制健全的重要体现。我国对文化古迹的保护起步较晚,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建筑的保护力度不够。时至今日,风雨桥的意义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行工具,它是侗族文化的见证,是古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更是侗族人民精神和信仰的载体。因此有必要出台相应的专项治理条例,加大政府执法力度,依法执行各项措施。对风雨桥的保护必须做到法律先行,只有法律才能提供最真实、有效、全面的保护,才能为风雨桥的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许多古老的村寨建筑遭到破坏,为了避免风雨桥在不远的将来消失殆尽,对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阿土.侗族的风雨桥[J].贵州民族研究,2003(04):169.

[2] 吴德清.风吹雨打风雨桥[J].新湘评论,2014(21):63-65.

[3] 崔书瑗.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以传统建筑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07):243.

[4] 王新迪,宋丽弘.域外大遗址法律保护对我国的启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48-150.

[5] 刘淋源.我国名胜古迹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20(05):223.

[6] 赵孟琦.我国文物保护行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作者简介:宋玉(1996—),女,贵州黎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猜你喜欢

名胜古迹建筑艺术法律保护
三个驴友损毁名胜古迹被判刑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浅析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名胜古迹
我国名胜古迹中的“四大”
名胜古迹楹联切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