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疗效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2021-03-10秦亚鹏赵玉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全血体征

秦亚鹏 赵玉群

山西益康脉管炎医院周围血管科,山西 太原 03001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累及肢体中小动静脉的炎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与年龄、吸烟、外伤等有关。多数患者以溃疡或静息痛为主要表现,重者存在截肢风险[1]。目前,中医、西医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见解不同,故治疗方式存在明显差异[2-3]。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4]。中医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脱疽”的范畴,认为是由外邪侵袭机体所致,湿邪入血脉,诱发血脉凝结阻滞,进而导致脉络痹阻,故治疗宜采取活血行气、温经散寒的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但见效缓慢[5-6]。可见,单纯的西医、中医治疗均存在不足,故可行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展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寿怡和楼柏炀[7]的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基于此,本研究对比了传统西医治疗方案与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及各项理化性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山西益康脉管炎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纳入标准[8]:(1)符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西医诊断标准,且临床分型符合Ⅲ期;(2)符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诊断标准[6];(3)年龄25~49岁;(4)慢性动脉缺血、皮肤潮红、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异常;(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贫血;(4)身体虚弱不耐受;(5)依从性差,中途放弃等。按照掷硬币分组法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中,男性50例(根据人口学特点,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9];年龄28~49岁,平均(33.68±5.21)岁;病程2~11年,平均(4.79±1.02)年。研究组中,男性50例;年龄25~49岁,平均(33.19±5.48)岁;病程2~12年,平均(4.98±1.03)年。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西医治疗方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100 mg,饭前30 min用药,1次/天;西洛他唑片,口服,每次100 mg,2次/天。上述药物连用3个月。前列地尔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15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伴有疼痛症状,且疼痛不耐受,可行布洛芬治疗,口服,2次/天,短期使用,疼痛减轻即停用。

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同参照组患者。中医治疗给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具体药物组成:黄芪30 g、鸡血藤30 g、白芍20 g、当归15 g、桂枝15 g、川牛膝15 g、甘草10 g、通草10 g、炮姜10 g、大枣10 g、附子(先煎)10 g、红花6g、细辛3 g。辩证加减:明显疼痛,加没药10 g、乳香10 g;肾阳虚,加淫羊藿15 g、肉桂5 g;脾气虚,加白术15 g、党参20 g;脉络瘀滞,加土鳖虫10 g、地龙15 g。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400 ml,早晚各温服1次,方剂根据辩证加减。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灸足三里、腹四关、悬钟等治疗;毫针直径0.3 mm,长度40 mm。辩证针刺:寒凝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烧山火针法;热毒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透天凉针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创口愈合,患肢皮肤温度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创口有效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评定标准对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定,对肢体发凉、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肢体颜色、静息痛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4分,分数低表示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效果明确。(3)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4)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取上清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肢体发凉、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肢体颜色、静息痛)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主要症状、体征的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述主要症状、体征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9、15.174、11.487、13.061、15.339,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主要症状、体征 时间 研究组(n=50)参照组(n=50)肢体发凉 治疗前 3.26±0.29 3.15±0.31治疗后 1.63±0.21a b 2.11±0.29a肢体麻木 治疗前 2.25±0.21 2.32±0.22治疗后 1.25±0.18a b 1.86±0.22a间歇性跛行 治疗前 4.09±0.42 4.04±0.45治疗后 1.57±0.24a b 2.11±0.23a肢体颜色 治疗前 3.17±0.34 3.22±0.31治疗后 1.35±0.25a b 1.93±0.19a静息痛 治疗前 3.84±0.39 3.75±0.43治疗后 1.69±0.24a b 2.49±0.28a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9、3.163、2.857、11.179,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研究组(n=50)参照组(n=50)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疗前 6.83±2.23 6.71±3.23治疗后 4.82±0.72a b 5.59±1.34a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 15.61±3.58 15.42±3.49治疗后 9.89±2.23a b 11.31±2.26a血浆比黏度(mPa·s)治疗前 2.37±0.57 2.53±0.59治疗后 1.71±0.53a b 2.01±0.52a纤维蛋白原水平(g/L)治疗前 3.67±0.72 3.53±0.69治疗后 2.21±0.41a b 3.32±0.57a

2.4 血清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OD、NO、t-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OD、NO、t-PA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SOD、NO、t-PA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90、3.478、19.328,P<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NO、t-PA水平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研究组(n=50)参照组(n=50)SOD(U/ml) 治疗前 13.29±2.37 13.28±2.45治疗后 32.45±2.79a b 17.34±2.35a NO(μmol/L) 治疗前 4.25±1.12 4.13±1.06治疗后 5.65±1.13a b 4.85±1.17a t-Pa(U/ml) 治疗前 8.65±1.46 8.98±1.38治疗后 19.89±2.49a b 10.68±2.27a

3 讨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阶段性的炎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部位是下肢,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1]。目前,临床尚未阐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致病机制,但经调查研究显示,吸烟男性患者居多[12]。当前,临床尚未研制出根治性治疗方案,而且该疾病被公认为是难治愈的疾病之一。随着溃疡、静息痛症状的出现,患者存在较高的肢体截肢风险,故早期诊疗至关重要[13]。

目前,Ⅰ、Ⅱ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疗法,常用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西洛他唑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前列地尔注射液等。其中,血管扩张剂具有促进血管扩张、解除动脉痉挛的效果;西洛他唑片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改善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阻滞血小板聚集、预防继发性血栓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微循环症状的改善。虽然上述药物均有明确的近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仍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探索[14]。

中医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致病因素是素体阳虚,尤其是肾阳虚衰。有研究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行不畅、瘀滞脉络而发病,加上外感寒湿之邪,脉络瘀滞,壅遏不通,而成脉络寒凝证[15-16]。该病本为阳虚,外因为寒湿之邪入侵[17]。《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入经而稽迟……故卒然而痛”,静脉受阻,阻塞气血运行,进而出现疼痛的症状[18]。《注解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因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之法宜是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中医方剂当归四逆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了良好疗效。黄芪补中益气、托毒生肌,鸡血藤和红花止痛、通络、活血,白芍柔肝舒筋、滋阴养血,配大枣、桂枝调和营卫,当归活血养血,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川牛膝逐瘀通经,通草疏通脉络,炮姜温经、散寒、止痛,甘草和大枣益气健脾、补血通阳,附子(先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温阳散寒、和营活血、止痛通络之效[19-20]。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SOD、NO、t-PA水平均高于参照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提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助于患者病情好转。

综上所述,采取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确切,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全血体征
献血几百次是真的吗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