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学习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0张倩倩曹文静李小英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护生护理学

张倩倩,贺 棋,曹文静,陈 川,李小英

(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1 引言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积极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指导护生进行碎片化学习,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碎片化学习,让护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掌握更多知识点,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高学习的自由度。有研究指出,人在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度一般保存在15~20 min[1]。碎片化学习可利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段,提高学习效率。为研究在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于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的本院专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中),随机选取40例进行了分析。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于湘南学院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2017级专科护生中随机抽取20为对照组,性别:男∶女=1∶19,年龄(18.56±0.37)岁。于该院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2018级专科护生中随机抽取20为对照组,性别:男∶女=2∶18,年龄(18.49±0.42)岁。两组护生具有可比性(P>0.05)。

2.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定期评价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观察组增加碎片化教学,教师通过微信建群,以微信为载体辅助碎片化教学,方法如下。

2.2.1 课前导学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是护生的入门课程,专业知识点多,学习难度较大[2]。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各个章节的理论知识点,以天数为单位,平均分配知识点。通过碎片化知识点,能够提高护生记忆强度,通过阅读掌握知识点,逐渐形成知识网络,从而为护生应用护理知识奠定基础。教师要纵向切割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知识扩展至深层知识,引导护生进行思考。

2.2.2 制作学习资源

经过对知识点的划分,教师可以进行学习资源的制作,围绕知识点制作图文结合的相关文章,让护生在5 min之内读完。或者录制讲解视频,长度控制在5 min之内。利用文章和视频讲解知识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知识点讲解,让护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护生未能理解,可重复观看,或者进行拓展学习。由于学习视频和文章较短,护生可利用碎片时间重复学习,不需要携带书籍笔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2.3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护生定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碎片化学习内容互相讲解答疑,保证每位护生都能掌握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将碎片化知识点重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建议护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解决碎片化学习法的弊端。由于碎片化知识点破坏了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点分散,未能形成衔接,影响护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借助于小组活动,让护生梳理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衔接,重构碎片,在碎片化知识点间建立逻辑联系,有助于护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2.4 问题反馈

碎片化学习主要依赖于护生学习自主性,为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鼓励护生将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时通过线下或微信反馈给教师,并大胆提出碎片化教学的建议。通过收集护生对于碎片化教学的建议,了解护生对教学的反馈,能够不断改进碎片化教学模式,细化知识点,调整文章篇幅,满足护生学习的需要。鼓励护生互相讨论学习,根据护生讨论问题,教师也能准确掌握知识点难点问题,可调整教学节奏,重点讲解难点知识点。

2.2.5 教学评价

通过统计护生的讨论、回答问题、反馈次数等数据,能够对护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评价,方便于辅助教师给出护生评分,提高护生评价的客观性。

2.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生考核成绩。使用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86.72±2.57)分,实践考核(94.08±3.54)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对比

3.2 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20例(1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对比

4 讨论

碎片化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护生能够利用业余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反复学习[3]。学习只需要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进行,不需要携带笔记和书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学习[4]。由教师制作视频和图文学习资源,在微信中推送给护生,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微信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能利用微信平台给予实时答疑[5]。护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碎片化学习以生动、新颖的方式教学,可有效吸引护生兴趣。碎片化学习法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学习方法,教师为护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为护生答疑解惑。主要依赖于护生自主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有效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6]。同时借助小组讨论,对具体案例讨论分析,互相答疑讲解,参与讨论,反思护理知识,从而锻炼护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能够观察护生讨论的问题,了解护理知识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经本文研究,对照组理论考核(78.54±3.11)分,实践考核(89.42±3.67)分。观察组理论考核(86.72±2.57)分,实践考核(94.08±3.54)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碎片化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成绩,培养护生各方面能力,推广应用有重要价值。同时充分满足不同护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本研究证实,对照组满意度15例(75.0%)。观察组满意度20例(1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可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采取碎片化学习法,可有效提高护生考核成绩,提高其对教学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生教学质量,满足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护生护理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